孩子,你需要這種胸襟:容得下批評,經得起挫折!

俞敏洪先生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過,“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社會上什麼樣的人最好、最受歡迎,我們很容易把這個東西界定出來,比如說一個誠懇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再加上成績好的人。我們都知道孩子應該是怎樣發展的,但在現實中我們所做的事情是什麼呢?恰恰是相反的!我們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所以,我們的教育,理想和現實未能融為一體。”

- 01 -

我們當然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美好品格的人!

但實際上,我們大多家長甚至老師,所做的圍繞著分數、成績,包括家長培養孩子的目標都成為了一種人格分離症。

今年高考第一天的早上,有一考生不堪壓力跳樓墜亡。

多年前,有一個名校生在剛入大學兩個星期不到,因為軍訓的時候受不了苦,居然跳樓自殺了。

也曾有一位14歲的少年,因與與父母發生衝突,一怒之下買了一瓶安眠藥,然後服藥自殺。

孩子,你需要這種胸襟:容得下批評,經得起挫折!

如果孩子的人格都不健康了,考再高的分數又有什麼用?

不是高考決定人生,也不是高分數考進名校決定人生!孩子一生的幸福是基於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然而,認真審視我們所做的,我們培養的孩子,是受得下稱讚,受不了批評?是吃得多、睡得多,就是吃不了苦?

在我們給予孩子的教育中,有給予孩子更多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等方面的生命教育嗎?

事實上,我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人,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而不是分數教育。

- 02 -

美國有這樣一位五年級的班主任老師,她對班上的一個學生門門功課都是A、這樣持續的成績優秀而表示出擔憂。

在一次家長會上,她把這種擔憂透露給那位學生的家長。

她先是在這個學生的父母面前讚揚了一番,隨即話題一轉,說到:

對於克莉斯蒂這樣優秀的學生,我唯一的擔心是如果有一天她的成績報告單上不是那麼漂亮了,有了一個甚至幾個B ,她會怎樣去處理這個事情呢?

如果是我們,或許會對老師的這番話感到意外吧,但老師的提醒卻是給了我們很好的忠告。

孩子,你需要這種胸襟:容得下批評,經得起挫折!

老師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外在的成績如何,絕不會等同於一個人的品格、內在。但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他們趨向於以外在的評價來證明自己的優秀。

長期因高分數好成績被稱讚而洋洋自得的孩子,如果有一天他不再那麼優秀,他會怎樣面對這樣的自己呢?

這位老師覺得,作為教育者的最大心願,她最大的希望就是學生能身心健康地成長。

於是,她向家長透露了她接下來的計劃,她將準備有意給克莉斯蒂增加學習和考題難度,讓她的成績單上至少有一兩個B,並要觀察克莉斯的反應。

這個計劃得到了這個學生父母的讚許,他們非常感謝和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他們也很贊同老師的這個觀點:學生的成績優秀固然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但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與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一樣的重要!

- 03 -

日本人非常重視孩子的抗挫能力的培養。

小孩子走路時摔跤,日本父母不是主動扶她起來,而是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大一點的孩子受到挫折,他們的父母鼓勵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難。

挫折是人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人的一生苦樂參半,若只知道享受成功的讚美和鼓勵,卻看不到人生路途上的艱辛,那是無知的!

如果孩子的成績好但心靈脆弱,沒有勇氣接納失敗、面對挫折,那麼他也是很難真正有所成長的。

孩子,你需要這種胸襟:容得下批評,經得起挫折!

每個學會溜冰的孩子,都是經過很多次的跌倒爬起而學會的!

有個小女孩剛學溜冰,她小心翼翼卻還是摔得四腳朝天,她難過地坐在地上哭。

但她的媽媽告訴她,“溜冰就要不怕摔跤。從現在起,你準備好了,摔50次跤你就學會了。”

小女孩當真準備好摔它個50個次,1次,2次,3次……

她數著數,每次跌倒,她都覺得離學會溜冰又近了!

當她數到第21次時,她再也不用往下數了,因為她已經學會了。

有著坦然面對失敗、挫折的勇氣真的很重要,看清了它的本質——現在的失敗就是未來的成功。

- 04 -

在今天物質豐盛的社會,有的家長愛孩子變成了寵愛孩子,替孩子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叮囑孩子只要管好學習,其他什麼都不用管,更不會讓孩子吃半點苦,要什麼給什麼。

可是,在孩子的成長中,離開了家庭的保護,他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煩惱,他又會如何妥當處理好這些事情呢?

所以父母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父母在意孩子的成績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畢竟孩子的人生幸福並不是基於分數!

孩子,你需要這種胸襟:容得下批評,經得起挫折!

被過分保護的孩子的確需要一些挫折教育,適當的挫折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一種面對挫折困難失敗的積極、樂觀、釋懷的態度。

只有讓孩子經受一定的挫折鍛鍊,讓孩子在挫折中接受教育,體會那一份坦然從容,培養一種“聽得了表揚,也應該聽得了批評,拿得起來,也應該放得下來”的胸襟,並得以身心健康成長,而不至於心理偏激走上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