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太原!太原!來自米宅米宅

00:00

10:25

△此音頻大小為13.8MB

1

尷尬的地位

2018年,註定是要載入史冊的一年。

今年上半年,一線城市被限購政策死死摁在地上摩擦,二線登臺表演,搶人大戰、搖號買房各種花樣不斷,三四線城市也藉助棚改東風出了風頭。西安、鄭州、成都、杭州、重慶、武漢等等這些城市的名字,隔三岔五就能蹦入你的眼簾。

可在一片喧譁中,有一個城市,同樣發佈了人才引進政策、同樣被高層點名調控,但是關於它的新聞如石沉大海,始終未能引起大家的關注。

這就是太原。

太原在全國人民的印象中,存在感一直較弱。杭州西湖、西安兵馬俑、武漢黃鶴樓等等廣為人知,但是說到太原,大多數人第一反應都是刀削麵和煤炭吧。可是當年唐高祖李淵,正是從這裡起兵南下,攻佔長安,拉開了大唐盛世的序幕。

今年是很多二線城市崛起的一年,但是太原在閃耀的群星卻稍顯黯淡。

同為中部省會城市,鄭州、合肥、武漢、長沙在這輪房價上漲中名聲遠揚;同為黃土高原,隔壁陝西省會西安在搶人大戰中拔得頭籌,更成了抖音上的網紅城市。

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些城市在太原面前,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被那麼多優秀的城市包圍,太原的地位顯得十分尷尬。

2

二線邊緣的省會城市

除了知名度不高,太原的城市競爭力也較弱。

一般來講,省會城市作為所在省域範圍內的核心城市,集聚了全省最好的教育、醫療、交通、金融等各種資源。經濟理應最發達,財政收入也最多。

但是太原作為一個堂堂大省的省會,GDP和財政收入還不如煙臺、濰坊等普通地級市,十分尷尬。

在2017年全國26個省會GDP排名中,太原位居第20位,而武漢、長沙、鄭州、合肥等中部省會城市均在前十名。

2018年第一季度,太原的GDP總量為789億,位列全國省會城市第18位,排名仍比較靠後。

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地方財政收入,是一個城市的硬實力,也基本決定了政府對民生的投入力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上限。

2017年,太原財政收入為311.85億,未破500億大關。即使同石家莊、南昌、濟南等弱省會城市相比,底子也是最薄的。

在人口方面,2017年末,437.97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3.53萬人,增量較上年增加近1萬人。

這樣的人口規模,在新版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中,並不算特大城市。即使是在本省範圍內,人口也較運城、臨汾兩市要少。

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那除了人口,太原在高學歷人才上是否佔優勢呢?

根據教育部公佈的2016最新全國高校名單,山西省共有80所高校,但是僅有太原理工1所211大學,無985大學

,而且教育部門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學申報。

為了吸引人才,今年6月份太原也發佈了人才引進政策:

專科以下學歷年齡不超過40週歲(含),本科學歷年齡不超過45週歲(含)也可直接落戶,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落戶則不受年齡限制。對世界排名前200的一流學校和“雙一流”學校高學歷人才,每月還有最少1500元的生活補貼。

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太原的人才引進政策力度很強,但是卻被批沒有誠意。

畢竟武漢大學生可以八折買到安居房,南京畢業生去面試就補貼1000元。而且大多數城市在購房補貼上對學校都沒要求,而太原卻要求必須是世界一流名校和“雙一流”高校。

就這一點,就將絕大部分太原本地畢業生拒之門外。畢竟,全山西連一所985高校都沒有。

3

樓市現狀

很多人想,太原經濟實力不強,對外來人口又無很強的吸引力,房價是不是波瀾不驚?

出乎意料的是,今年太原非常火熱,房價上漲也十分迅速。

2018年1月,太原商品住宅均價在為8790.37元/㎡,到4月份已上漲至10820.93元/㎡,環比漲幅居全國前十。

截止2018年6月底,太原六城區在售新盤平均房價為12808元/㎡,與去年同時期相比,上漲近4000元。

太原市共分為六區,其中迎澤區是老城區,新盤供應量很少,目前在售新盤均價在13125元/㎡,二手房均價為11914元/㎡。

今年上半年主要推售樓盤都集中在萬柏林區與晉源區,雖然在售項目均價都在13000左右,不過晉源區晉陽湖板塊新房均價已達15000。

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左側為2017年6月在售項目房價地圖,右側為2018年6月(圖片來源於樂居)

從更具體的板塊層面來講,城北核心、長風中心、長風西、晉陽湖四個板塊均價最高,已達15000元。

科大、府東、中北大學等板塊因為位置較偏,配套不是很完善,價格在8000-9000元。

值得關注是,在限購政策發佈後,與太原相鄰的晉中市榆次區一時成為關注熱點。較低的價格和不限購的優勢,吸引了大批太原人前去買房投資。

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2018年6月太原各板塊房價地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4

房價背後的推手

太原整體實力與成都、杭州等強二線城市相去甚遠,不過今年上半年兩次被住建部約談,算是為數不多的和這些強二線城市一起在全國人民面前露臉。

那麼推動這輪太原房價高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從短期來看,二線城市崛起、人才引進、土地供應短缺是推動2018年以來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2018年以來,杭州、成都、重慶、武漢、鄭州等二線城市在一線嚴控、自身大力推行人才引進的背景下,房價一路高漲。周邊省會都漲了,太原也不好意思落後,跟著狂漲了一波。

此外,2017年整年太原的土地市場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部分房企土地儲存量不足。這種情況延續到2018年,仍未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供地緊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市場情緒,推動了房價上漲。

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從長期來看,太原這輪房價上漲,與2019年舉辦青運會、近五年大規模的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密切相關。

2019年青運會的舉辦為太原改善城市建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2013年,秉著“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理念,太原對小產權房進行集中整治。太原市長耿彥波邀請了近50家國內知名開發商參與市內30多個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計劃。當年太原的土地市場迎來了空前熱潮,此後大牌開發商紛紛入駐,在城市改造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近幾年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的貨幣化安置,釋放了大量的購房需求。開發商的房子賣的也很好,房價也一路水漲船高。

5.9日,太原因房價上漲過快被住建部約談。被約談後,太原政府於5.14日發佈限購政策,外地人限購一套並且需要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或逐月連續繳滿6個月)的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

但是這個政策更多的是地方政府被動表態,卻並沒有真正實施。

政府發佈限購政策後,主管部門房管局卻未有任何細則出臺。政府和開發商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而購房者在限購政策隨時落地的恐慌下開始積極入市,形成了越限越火的詭異現象。

5.14日限購政策剛出,第二天某樓盤冒雨排長隊選房的新聞就刷爆了朋友圈。此外全款優先、軟件選房暗箱操作、飢餓營銷、哄抬房價各種亂象層出不窮。

承認吧,這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

直到6月28日,住建部再次點名太原整治樓市亂象。這次點名之後,太原房產交易中心於7月4日張貼公告,5月份發佈的限購政策才正式實施。

5

未來房價走勢

關於下半年的房價走勢,太原樓市漲幅會大大減緩,整體保持平穩。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1、 限購政策正式實施,外地人限購一套,需提供社保或者完稅,會減少一批購房者數量。

2、 下半年包括太原在內的30個城市,持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

3、 上半年雖然市場火熱,但是各開發商存貨不多。下半年推盤密集,市場供應量較為充足。

很多剛需總是喜歡跟風,在市場火熱時殺入,常常是買在高位又沒有太多選擇權。市場冷清時又擔心自己買貴了,抱著僥倖心理,想在等房價跌下來。在所有城市限購中,最受傷的總是這類人。

其實沒有人能夠完全精準地預測什麼時候是最低點。對剛需來講,在市場冷清期或是樓市剛有回暖跡象時,都是很好的買房時機。限購政策正式實施後,太原樓市已逐漸趨於冷靜,還未上車剛需有了更多的看房時間和更大的選擇空間,也是一件好事。

對於外地投資客戶來講,太原的優勢和劣勢同樣明顯。

優勢在於:

1、 太原房價在中部省會城市中仍處於低位。

2、 它作為省內單級中心城市,對省內人口有較強的吸引力。

3、 在太原這個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過程中,土地財政是很重要的財政來源。

4、 藉助2019年青運會的契機,太原的基礎設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但是太原目前尚未能形成新的規模經濟增長點。自2013年開始這五年間,太原房價從6000元漲至現在的13000元,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耿彥波執政的太原政府和30多家房企合作主導的大規模的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

不過隨著棚戶區改造接近尾聲、國開行收緊棚改貨幣化安置、青運會過後新一輪城市改造動力不足等等因素,都為太原樓市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三晉大地,正在奏響一首樓市的冰與火之歌。


米宅米宅(mizhaimizhai),以微信公眾號為依託,擁有通過米宅團隊的專業水平、實地走訪,一線調研,專注研究全國城市房價、宏觀趨勢、投資趨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