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後回首,感恩那些讓我崩潰的歲月

24年後回首,感恩那些讓我崩潰的歲月

24年之後,為了給華中師大招攬優秀生源,重返母校咸寧高中。也應母校邀請,為300多名16歲到18歲的學弟、學妹做了場報告。那一刻,記憶閘門突然被打開,穿越到那段青蔥歲月,才發現,命運的基因,早已在那個夏天種下——《志遠讀城》

各位學弟、學妹,大家好!

作為鹹高曾經的一名學生,今天不以老師的身份,而是以學長的身份來跟大家交流。

24年前,我跟你們一樣,在這個學校裡拼搏。只是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重新回到這個校園。

看到你們,我就想起了當年的我自己:那個時候,儘管很多人認為我學習很好,是個讀書的料。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個時候我有多崩潰。

昨天晚上,和當年的同學,也就是你們的黃繼陽校長,一起聊天的時候,他提起當年我在同學中間一件比較轟動的事:高一、高二我都在理科班,成績也不錯,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但是,到了高二下學期,我執意要轉到文科班:很多人不可思議,理科學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去讀文科?

內心主意已定,沒有人能夠說服我回心轉意,直到我父親找到校長,最終同意我調班。

為什麼要調班呢?也許是興趣,也許是衝動,總之,當時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了。

24年後回首,感恩那些讓我崩潰的歲月

調班之後,其實也有一段非常嚴重的不適應期。

當年,咸寧高中以理科見長,文科一直不如理科。在學校裡也沒有理科那麼受到重視。因此,很多人不太看好我的選擇。我一下子從雲端跌落到地上。

那時,我卯足了勁,拼命的補課。甚至搞到自己神經衰弱,整夜睡不著,人極為敏感。別看現在我看起來有點小胖,但是讀高三的時候,我瘦得像一根竹竿。

因為家境貧寒,人生的路,只有靠自己走。當時,我只有一個念頭:讀書是唯一的出路。那時候,我看過很多書,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路遙的《平方的世界》。受到這本書的影響,當時我是這麼想的,無論如何,要好好地用好高中的時間:因為,如果我沒考上大學,就意味著要出去打工,那麼高中的學習將是我最幸福的時光;如果,我考上了大學,那麼高中就是我最苦逼的時光,但是這種付出是值得的。

當時,就是這樣簡單的邏輯支持著我。結果,我沒有欺騙自己,以應屆生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名校中文系。為自己人生打下了一根堅實的樁。

24年後回首,感恩那些讓我崩潰的歲月

20年過去了,咸寧高中的老一輩教師,還記得這件事。而我大學畢業之後,去省報當記者,為這件事畫上一個還算不錯的句號。

24年前,我18歲。現在想起來,是多麼美好的年華。但是,我卻對自己16、17、18歲怎麼過的,一點都沒有印象。因為那個時候,就是天天背書。

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了不被人打擾。每天晚上9點下自習之後,在回家路上有一堵工廠的圍牆,那裡有路燈,我就站在路燈下背書,一般要背到23:30左右,才回去睡覺。

讀高中的辛苦,大家心知肚明,不用我多說。

24年後回首,感恩那些讓我崩潰的歲月

回頭來看,我認為,讀大學,尤其是讀一個好大學,最重要的,不是找一份好工作,也不是掙更多的錢,而是,讓你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

後來證明,背書是有效果的,特別讓我在文史哲方面打下了非常紮實的基礎。這種努力,絕不僅僅讓我贏得了高考,更重要是的在我以後的工作中,有了深厚的人文底蘊。

1998年,我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之後,沒有繼續讀研究生。而是去了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工作,先後在經濟類報紙、市民報紙、黨報、綜合管理部門、團委工作過,從普通的記者,到部門負責人,到集團團委書記;2011年離開湖北日報,到湖北廣播電視臺工作,擔任過報社社長,創辦十多種雜誌,還兼任電視臺的副總監;直到2013年又調到華中師範大學工作。基本上,每三年換一個崗位,20年時間裡,換了6、7個崗位。

在這中間,我又先後在華中科技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還在香港大學拿到了兩個商科的碩士文憑。相比同齡人,我的經歷是非常豐富的。

不過呢?雖然換了很多崗位,但始終圍繞著新聞業務這條主線沒有改變。換句話說,過去20年時間裡,我始終只在做一件事:要麼在一線寫新聞,要麼帶領別人寫新聞,要麼研究新聞。

24年後回首,感恩那些讓我崩潰的歲月

這種緊張的工作,直到2017年鬆了一口氣。去年,我做了這輩子夢寐以求的事情。

就是用一個月的時間,獨自駕車,圍繞著澳大利亞環遊了一圈,這一趟我跑了1.5萬公里。我們知道,澳大利亞80%的地方都是無人區,十分荒涼,條件也十分惡劣。一路上,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挑戰,包括車子失控飛進沙漠,撞死袋鼠,差點撞上牛群,被洪水圍困,在野外遇到鱷魚。其中,最驚險的一次,是在無人區拋錨,等待別人來救援。

這些經歷,我已經寫成了一本書《走進西澳,在南半球邂逅另一個自己》預計今年下半年出版。

我知道,這樣的生活,大家都非常期待。但是,如果你現在不努力,你要實現這些夢想,恐怕有些困難。想環遊世界,首先得要懂外語吧,首先要能夠有機會出國吧?這些都取決於高中關鍵的三年努力。

我們,不一定要很有錢,但一定要有精彩的人生。讀書未必可以讓每一個人擁有精彩的人生,但是,若想有精彩的人生,沒有足夠的學識,絕對不行。

這就是24年之後,重返母校,我想給學弟、學妹們交流的一點體會!

謝謝各位學弟、學妹!也特別謝謝母校的每一位老師!

24年後回首,感恩那些讓我崩潰的歲月

《志遠讀城》精彩文章

再精心安排的人生,也會被命運粗暴打斷 ——在2018華中師大博雅生畢業典禮上的分享

“利川紅”借勢,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

考問楚商:武漢晉升“設計之都”週年,你確信沒錯過什麼?

大人物走後看東湖

看不懂,瞧不起,來不及

一隻被施了魔法的橙子

當6000只天鵝來敲門

星空拍客(下)

星空拍客(上)

無人區的“潛規則”

萬里自駕中的那些豔遇(下)

萬里自駕中的那些豔遇(上)

絕世小鎮遇見誰

世界最長、最無用的橋,卻讓每個路過的人終生惦記

Joffre Gorge:沙漠深處,千古歲月,悠悠迴盪

墜落山溪探幽潭:當世界靜到極致

1000萬+,當紅“神文”埋了什麼毒?

那城在眼前,卻拒我入內

殺死袋鼠

拋錨無人區

佳人勿入布魯姆:芳心被竊不自知

御風飛渡:偷窺上帝的私家花園

不老的月光

土著禁地的神秘探險隊

澳洲腹地自駕“口味重”

三萬裡自駕,源於生命的一次終極體驗

奇幻的“地下城”:庫伯佩地

他們的街道在狂歡

夜釣印度洋

Fremantle,端杯酒走你千遍

孤獨之城的“宮斗大戲”

夏醉利川,就貪那點涼

身體的張力

華中師大百名女生致信馬化騰:你欠我們一杯茶

千年銀杏谷,尋一個像聶隱孃的女子

千古風流一湖煮

================

《志遠讀城》

把人生百態寫進風景裡

出品人

吳志遠 城市品鑑師,學者,前媒體人;致力於品牌整合傳播,創意寫作,農業傳播及新媒體應用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