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老是提倡“处下”,到底有什么玄机,又会带来什么好处?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有几个观点非常鲜明,其中一个就是“处下”,说通俗点,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

定位,是现代人的词语,古代没有这么个说法。我们通常讲究定位要合适,而老子偏偏说,人要把自己摆得很低,这矛盾吗?

矛盾不矛盾,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老子怎么阐述他的这一个观点,再来辩一辩,推理一下,自然就明白了。

古人老是提倡“处下”,到底有什么玄机,又会带来什么好处?

《道德经》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翻译成白话文:大邦,就是大国的意思。大国家要采取谦和的交往政策,天下地势最低的地方,才会汇聚天下流动的事物。雌性的事物,常常靠着静这种特性,来克制和压抑雄性事物。(水能克火,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大国家用谦和向下的方针来和小国家交往,就会赢得小国家的好感。小国家也用谦和向下的方针来和大国家交往,就会得到大国家的帮助馈赠。所以,谦和向下可以主动的得到,也可以被动的得到。

大国家不过是想驾驭小国家,小国家不过是想从大国家这里得到些好处。通过这种方式,大家都有收获,越大的事物,就越要懂得这种谦和向下的方法。

古人老是提倡“处下”,到底有什么玄机,又会带来什么好处?

东台觉得这种大国家、小国家的很拗口,我们不如用强者、弱者来代替吧。老子在这一段文字里,讲了强者和弱者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处下”,好处呢,有三点,哪三点?

第一,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我们经常说一个污笑话,说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地是静的,地就赢了。牛好动啊,所以累死的就是牛。我们常常说“以不变应万变”,其实就是以“静”制“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古人提倡“每临大事有静气”,就是告诉我们,遇上大事,就是碰上“强”了,这个时候,“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二,各得其所。强者和弱者,在社会定位上来说,有冲突没有?东台实话实说,强者和弱者有冲突的地方,真的不多。越弱的人,需求也就越小。强大的人,需求才会很多。弱者只想过安稳日子,有饭吃,有地方睡觉安身,生病了能有钱治疗。强者有这些需求吗?有,但强者根本不考虑这些需求,强者需求的是感觉,大丈夫要权,小丈夫要钱。

所以,强者需要的东西,和弱者需要的东西,根本不是一回事。采用谦和向下的方式,强者给予弱者适当的照顾,弱者向强者表达善意,就是相安无事的结局。如果弱者不表达善意,强者不给予帮助,相互仇视,那么阶级分层就会越来越明显,谁都会第一时间维护自己的利益,冲突就在所难免!

古人老是提倡“处下”,到底有什么玄机,又会带来什么好处?

第三,各取所需。只有强者与弱者采用这种温和善良的相处方式,才能各取所需,为什么这么说?强者的权力和地位来自哪里?毫无疑问,来自千千万万的弱者和普通人。反过来,是谁制定了社会规则,合理的安排各种资源,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这些又来自强者。有了这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东台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区分,没有任何的情感因素在里面,只看特性,没有褒贬。个人和国家,就是阴阳,就是强弱。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但庞大的国家,就是这千千万万的个人组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运用到我们生活中,老子的这个观点,就包罗万象了。东台说几个方面,大家看看能不能博您会心一笑?

先说家庭,一般来讲,家里赚钱多的,就是“强”。不管是老婆还是老公,谁赚得多,话语权就重。如果老公赚得多,但舍不得花,自己一个人藏起来,或者拿去给小三用了。这个家就要出问题。老婆是“弱”,平时伺候老公穿衣吃饭,打扫家务,这是谦和向下的表现,但得不到“强者”老公的帮助,连买件衣服都要问上好几次,你看“弱”者翻不翻天?

古人老是提倡“处下”,到底有什么玄机,又会带来什么好处?

再来说职场,公司老板是“强”,需要的是员工忠诚踏实,创造效益,但如果光有惩罚,没有物质上的奖励,你看哪个员工会给你卖命?反过来,员工是“弱”,如果你表现得不符合岗位的需求,没有给企业带来好处,老板是你亲爸爸才会把你继续留在公司。

我们来说社会,有钱有势的是“强”,没钱没势的是“弱”,有钱有势的人,如果热心公益,谦和待人,那么口碑很好的同时,会得到更多的民心,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了你的目标去奋斗。相反,强者如果欺压弱者,只怕舆论也好,社会秩序也好,都不会允许。

我们最近老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个老人骑个拉废品的三轮车,撞到了路边的豪车,豪车车主主动放弃索赔,得到大家的高度赞誉。这就是强者处下所得到的好处。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东台翻古,一起讲故事,话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