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不說真話,是企業被吃掉骨頭,走向消亡的開始!

員工不說真話,是企業被吃掉骨頭,走向消亡的開始!

蒙牛總裁牛根生說:“聽不到奉承是一種幸運,聽不到批評卻是一種危險。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話多麼尖銳;阿諛逢迎沒有牙齒,卻能吃掉人的骨頭。”如今,“說真話”對於企業員工來說,已經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使是在以管理著稱的華為,說真話也沒有那麼容易了。為什麼員工們都已經三緘其口?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這樣一個情景,不管你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普通的基層員工。

在年終總結會、月例會、周例會,或者其他大大小小的會議上,管理者在臺上唾沫橫飛,慷慨激昂,臺下員工目光呆滯,或者奮筆疾書,鄭重地畫了一隻小豬佩奇。

等管理者指點完江山,問大家:“明白我們要做什麼嗎?”員工們一致點了點頭。“還有人有問題嗎?”員工們一致搖了搖頭。“既然大家都沒有問題,那麼,我們接下來就這麼去做吧!”員工們再一次一致點了點頭。

多麼和諧、團結,又具有向心力的一個團隊!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就大錯特錯了。

表面上,上文提到的情景是一場“三呼萬歲,五呼贊同”的意見高度統一的團結大會,事實上,這只是一場員工們不願說真話的“集體沉默”罷了。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去年華為任正非簽發的那份鼓勵員工講真話的文件吧?其中提到“我們要鼓勵員工及各級幹部講真話,真話有正確的、不正確的,各級組織採納不採納,並沒什麼問題,而是風氣要改變......”並且,對敢於說真話的梁山廣晉升兩級。

員工不說真話,是企業被吃掉骨頭,走向消亡的開始!

如今,“說真話”對於企業員工來說,已經變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使是在以管理著稱的華為,說真話也沒有那麼容易了。

員工不肯說真話,對於企業來說,說非常危險的,後果也會相當慘痛。

一個團隊如果缺乏真話,那麼決策者得到的很多信息都會是致命的假消息,而管理者也會因此成為一個瞎子,看不到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真實存在的問題,做出錯誤的決策。如此日積月累,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進而影響企業的發展,導致企業的沒落。

“誠實”的員工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可為什麼員工們現在都不願意說真話,做一個“誠實”的員工了呢?

第一,員工不敢說,承擔不起說真話的後果。

魯迅先生在1925年寫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叫《立論》,其中有這麼一段。

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閤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說真話不一定會有好下場,可能是要遭到“痛打”的。

就拿華為來說吧,梁山廣因為說真話而受到了任正非的讚賞,也獲得了晉升兩級的提拔,但同時,在那份文件的最後,還有一句話:

“由鄧泰華保護不受打擊報復”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諮詢公司DecisionWise曾經對超過10萬名職場人士進行了一場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由於擔心成為別人眼中的異見分子,或者出現更糟糕的情況,約三分之一(34%)的員工都選擇了沉默。

員工不說真話,是企業被吃掉骨頭,走向消亡的開始!

換句話說,有三分之一的員工不是想說,而是不敢說,他們害怕承擔說真話的後果,而選擇“忽視”和“逃避”。

第二,管理者好面子,沒有聽真話的胸襟。

在華為內部,有一個BBS叫“心聲社區”,很多關於華為的爆料都是從這裡傳播出來的。

這個BBS至今仍然堅持讓員工匿名發言,所以論壇內員工的“戾氣”很重。比如,有員工就在論壇上職責其所在的部門只懂得推銷概念,而實際業務能力卻已經落後於對手了。

即使有“匿名”做保護,該部門仍然鬧到了BBS的管理部門,要求調查發帖者。

員工的“真話”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管理者的“打臉”。廣開言路的結果是員工的反饋意見蜂擁而至,其中不僅有好的,還是壞的,不是所有的管理者的臉皮都足夠厚,胸襟足夠廣,能夠聽到不順耳的真話時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本能反應。

我們只看到了《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齊王聽從鄒忌的建議,廣開言路,卻沒有看到,更多的是諫言被處死的下場。

管理諮詢公司TrianglePerformance首席執行官凱文·波舍爾曼說過一句話:“最愚蠢的做法就是打擊為你提供信息的人。壞消息還會出現,只是你已經成了最後知道消息的人。”

第三,要求員工對目標的絕對服從,讓員工喪失了說真話的動力。

現代企業多是層級制度,為了對員工進行選拔,KPI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

底層員工要想在這樣的層級制度中實現快速晉升,勢必是要按部就班、埋頭苦幹,以更好地完成KPI業績指標為第一目標,為自己爭取升職加薪的機會。

員工不說真話,是企業被吃掉骨頭,走向消亡的開始!

這種強調“完成目標”的制度,是要求員工對制度和目標的絕對服從。這樣的體系為了保障公司的業績目標,勢必要犧牲員工的創造性,以及說真話的動力。

員工不是不想說真話,而是沒時間、沒動力,他們甚至連說話的動力都沒有了,更何況真話。

第四,真話說了不被採納,員工很尷尬。

任正非在簽發的文件中提到“真話有正確的、不正確的”。

對於不正確的“真話”,管理者自然不會採納,這對管理者來說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對員工來說,卻是種打擊:既然結果都是無效的,又何必要說真話呢?

《邊界領導人》一書的作者亨利·克勞德有一句話:要讓別人知道你一定會支持他們,就算他們表現不好。

也就是說,管理者在員工“諫言”的時候要注意自己定下的基調。

員工的提出不同意見的“真話”不一定正確,但作為管理者,要對員工的態度予以肯定,向員工說明不予採納的原因,告訴他們,如實提供反饋意見,就是向著正確的方向邁出的一步。

蒙牛總裁牛根生說:“聽不到奉承是一種幸運,聽不到批評卻是一種危險。真正的朋友應該說真話,不管話多麼尖銳;阿諛逢迎沒有牙齒,卻能吃掉人的骨頭。”

如果企業聽不到員工的真話,只得到員工的曲意逢迎和默不作聲,最終只會吃掉企業的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