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最冷門的專業,開啓逆襲之路!

在大學裡,有一些專業被稱為“冷門專業”,為什麼冷呢?因為報考人數極少,該專業對外招生的人數也不多,有的專業是新開設的,知道的人不多,而且填志願一般都是選擇熱門的,自然而然就被冷落了。但是現在這些專業開始逆襲了,下面就來看看最冷的“三大冷門專業”。

三大最冷門的專業,開啟逆襲之路!

聽力專業

看到聽力專業,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英語聽力,但它和英語聽力沒有半點關係,是正兒八經的醫學類學科。

這個專業之所以冷與中國起步較晚有很大關係。聽力與言語康復學是自二戰之後開始快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研究聽覺生理、病理及康復方法,旨在幫助聽力損失者恢復聽力。在中國,直到本世紀初才真正開始聽力學本科教育。

2001年9月,浙江中醫藥大學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聽力學專業學生30人,這是在全國首次開設聽力學專業。以聽力與言語康復學為例,這是一門與生物科學、電聲學與語言學、醫學等學科交叉的複合型學科,學生課程也是複合型的,包括聽力學、醫學、高數及心理學課程等,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如今聽力學及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也是社會的稀缺人才。

三大最冷門的專業,開啟逆襲之路!

殯葬專業

說到殯葬專業,一身的雞皮圪塔!想想都後怕。

每天都和離去的人打交道,收屍、整容、插畫,燒骨、輓聯等,一般做這類的也都不容易找到伴侶,很多人無法接受自己的另一半每天都和死人打交道,因此很多的父母都阻擋孩子填報該類專業,致使殯葬管理專業成了專業中的絕對冷門。

由於傳統觀念的諱莫如深,有的家長、考生對殯葬打心底裡排斥。事實上,這個冷門專業是就業市場上不折不扣的“香餑餑”——殯儀館屬於事業單位,進入殯儀館工作的畢業生基本上都能得到事業編制,有很好的待遇和福利。然而,即使如此,願意從事該行業的畢業生也是寥寥無幾。

經社會市場調查發現,從殯葬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大型城市年薪甚至可達到18萬元。就業率更不成問題,2016年,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殯葬專業平均每個畢業生都能拿到3到4個對口職業。

三大最冷門的專業,開啟逆襲之路!

博物館學專業

博物館學給我們的感覺就是沒前景,難就業。它主要的是博物館部門和考古部門,而對於本科畢業的學生來說沒有優勢,因此學這一塊的大多數人都選擇考研。

但是這一情況馬上就要改善!

日前,國家文物局印發《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每25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同時文博人才培養“金鼎工程”明確,“十三五”時期,培養各類文博人才達到1.8萬人次以上;在文物重點領域培養領軍人才20名以上;每年舉辦專業技術培訓班10個以上;新增文物保護修復人才700名以上;舉辦貧困地區文物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培訓班30個以上。到2020年,全國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每25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

受益最大的便是“博物館學”專業,以及相關的考古學專業、科技考古專業、歷史專業、古典文獻學專業、圖書館專業等。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博物館事業將迎來新的發展高峰,有這麼多機會,還愁不好就業嗎?

三大最冷門的專業,開啟逆襲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