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外來物種,在我國許多地方已泛濫成災,怎麼做才能好吃?


從高原到山林、從湖泊到海洋,地大物博的中國擁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這得益於國土面積的遼闊,地理跨度的廣博。在中國人眼裡,這些豐富的自然景觀中生長著諸多潛在食材。國人通過採摘、挖掘、捕撈等多種方式獲取食材,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土裡藏的都能搬到餐桌上,成為一道美食。

如此會吃的中國人,國內很少有物種氾濫的情況,因為人就是諸多物種的最大的“天敵”,中國人口數量多,還擔心食材不夠,很少有物種氾濫之憂。但是,事情沒有絕對的,外來物種的入侵,尤其是當外來物種不好吃或者不能吃時,物種氾濫成災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比如近幾年的一次“清道夫”氾濫。清道夫這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魚,學名又叫做甲鯰或者國王異型。這種魚雖然長相不盡人意,但是它與鯰魚一樣擁有“不挑食的好習慣”。

水族箱裡的汙垢、殘餘的飼料等都合它的胃口,更何況在顏值上又能夠“碾壓”鯰魚,體型還小很多,如此一來,人們就誤以為用它來當做水族箱中的“淨化員”再合適不過了,考慮到它們有如此妙用,也被當做觀賞魚引進。

只是意想不到的是,人們的如意算盤還是失算了,當人們發現這些清道夫魚不僅喜歡“吃垃圾”,還會偷偷吞食其他魚苗的卵,胃口大時一天能吃掉五千顆魚卵。這確實是能夠理解的,當美味的魚卵、魚食就在它們眼前時,為什麼還要吃水族箱裡的“剩飯剩菜和垃圾”呢!


當與人們的如意算盤背道而馳的事實是:清道夫的排洩物特別多,一條清道夫的排洩量是其它觀賞魚的好幾倍,因此,在水族箱裡飼養清道夫起到的清潔作用並不大,反而排放出更多汙染!

當大家認清了清道夫的特性之後,開始排斥和放生它們,自從1980年引入以來,曾經有多麼受歡迎,最後就有多麼被嫌棄。

人們隨手將它們扔進池塘、水庫裡,讓人沒想到的是外來物種由於沒有天敵,清道夫在許多地方氾濫了。它們在各大水域裡“稱霸一方”,吃其他魚類的卵,又大量繁殖下一代,隨著時間的推移,本地原有的魚類越來越少,這可就把當地的漁農害慘了。

有些人試圖把它搬上餐桌,但由於肉少,外殼堅硬,加上腥臭味較重,並不受歡迎。大多數人處理清道夫的辦法是撈到岸上去暴曬,將其曬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