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中藥煎對了嗎?

您的中藥煎對了嗎?

中醫文化是我們中華五千年的瑰寶,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科始終志在傳承國粹,傳播中醫藥文化,倡導健康方式,讓百姓共享健康和諧,享受美好生活!

中藥湯劑為液體複合分散體系,是我國應用最早、最多的一種劑型,目前我們中醫科也在廣泛使用。中藥湯劑之所以數千年延用至今,是因為該劑型組方靈活,適應中醫辨證施治的需要;同時製法簡便,以水為溶劑,價廉易得,起效又較為迅速,但中藥的熬製也是門學問,煎不好藥效就達不到。

您的中藥煎對了嗎?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藥的正確煎湯法:

1.煎藥器具:可用砂鍋、陶罐、瓦罐之類為宜,忌用銅、鐵類金屬鍋.

2.中藥不宜用開水浸煮,加水量為幹藥需蓋過藥面3釐米,二煎藥只需蓋過1釐米,滋補藥可多加水,“多浸少煎”可使藥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3.火候應根據藥物性能加以控制,“先武后文”為一般煎煮原則,急火煮沸,文火慢煎。沸後,20分鐘為宜。凡發散解表藥物,氣味芳香的花葉類,如紫蘇、荊芥等煮沸後,煎10-15分鐘即可,凡滋補類藥物,滋膩厚重,不易出汁的藥,如熟地、黃精等沸後煎40-60分鐘為宜。

4.在同一劑藥中,先煎塊根,後煎花草;果實、顆粒要搗碎再煎;有毒類如烏頭、附子類宜先煎,以減輕毒性;大黃、番瀉葉等瀉藥宜後煎,以免失去瀉下的作用。

5.每劑藥一般煎2次,滋補藥可煎3次;小兒、重症病患者藥汁宜濃縮,便於喂服。

6.膠質藥如驢膠、鹿膠、龜膠等宜另蒸,對服。

7.煎糊的藥,切忌服用!

您的中藥煎對了嗎?

以上就是中藥的正確煎煮方法和注意事項,您學會了嗎?

(中醫科 程麗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