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做诗(18):如何让诗歌有些文采?

诗之所以为诗,不同于文,一在韵,二在意,三在境,四在趣。但诗文一体,好诗好文都须文采,干巴巴的语言无论如何都提不起人们的兴趣。

什么是文采?我们看这个采,上面是一手爪,下面是木,大概是采花、采果、采茶叶吧?就是说要广泛去采,当然主要还是去生活的各个层面去提取,采得精华,为我所用。

谁的诗歌最具文采?我想除了晚唐诗人李商隐,无出其右者了。历代诗家评论李商隐,都有两个字:“秾丽”,应该就是文采了吧!但李诗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晦涩,朦朦胧胧,让人摸不着头脑,大概是朦胧诗的祖宗吧?所以这个文采难学啊!

李商隐,公元813年生于河南荥阳,卒于公元858年,只活了四十五岁。早年丧父,没了靠山,好不容易碰到个欣赏他的老师令狐楚,刚助他考科举成功便故去了。这年,他与所爱之人结婚,偏偏老丈人与老师分属政治上不同派别,被认为是对刚刚故去的老师政治上的背叛,始终得不到老师儿子的原谅。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两头受气,两头不待见,一辈子也就混了个副科级上不去。这一切反映到诗里,说一半,留一半,写爱情也得标一个“无题”,以无题诗著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一首被认为是百分之百的爱情诗,也标上无题,到底有没有他意就只他自己知道。但对幽怨缠绵爱情的描写,无人能出其右,被谱入现代歌曲,为现代人普遍传唱。

因为相见难,所以分别更难;东风虽无力,但表示春天已过去,夏季将开始,百花也开始凋残;春蚕到死丝方尽,丝,象征思,对你的思念到死才会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想你的时候的泪水也只能在生命完结时才会干,传神的比兴描写;每早梳妆对镜总愁云鬓花容改变(女方),每晚吟诗都觉得月光透着一阵阵清寒(男方),一段男女对唱,比兴更进一层;蓬山,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青鸟,传说中神仙的使者。等着我吧,我会派青鸟做我的使者,去经常探望你的!看,多音字,此处念平声。

这首诗的文采来自哪里?首先来自首联尾联的婉转缠绵,其次来自颔联颈联传神的比喻比兴对仗。一篇文章有没有文采,在于修辞手法是否运用充分得当;一首律诗有没有文采,就在比兴对仗是否传神。对仗不是凑字数,不能为对而对,要有充分的涵义寓意和意境,所以写律诗先得过对仗关,为什么一些律诗会被称为老干体?那是因为对仗看起来对仗,而实无所指,所以就干巴巴没味啊!

李商隐的绝句也非同小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他晚年入川做参军时所作,说是晚年,也才四十来岁啊,现在是人生是成熟时,大好年华,情感最丰富之时。标题是《夜雨寄北》,四川在西,普遍认为是南方,中原就算北方了。有人说这时他妻子王氏已故,可能是别的友人,但从内容看,别的友人还真担不起啊!首句设问自答,人生无常,小人物无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象飘萍般,走到哪算哪,哪是归途?巴山连日夜雨,到处都涨得满满的,待到我们相见,共剪西窗烛的时候,再跟你说巴山夜雨的故事吧!

绝句最忌重复,义山大人却一反常理,前一个巴山夜雨,后又一个巴山夜雨,不但不觉得重复,却有了婉转悱恻之感,前一个巴山夜雨是景象,后一个却包含着景象的故事,包含着柔情蜜意。着实让人感动啊!

大家沾了点仙气没有?

唉,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但愿从此告别老干体!

今天的题目,《心底明灯》

坐地谈天话义山,仄仄平平仄仄平

烛光闪闪释茫然。仄平仄仄仄平平

有情不怕无佳句,仄平仄仄平平仄

心底明灯照我还。平仄平平仄仄平大家来做诗(18):如何让诗歌有些文采?这是我们小城夜景,也算心底明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