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上網貸半年欠債15萬元 19歲男孩退學打工還款

沾上网贷半年欠债15万元 19岁男孩退学打工还款

李曉康信件中的部分內容。

沾上网贷半年欠债15万元 19岁男孩退学打工还款

“學生可能剛開始沒覺得,但是在幾次後他們就會發現自己還不上這個錢,又不敢向家裡要,只能以貸還貸,由剛開始的幾千元變成了上萬元,最後超出了一個家庭所能承受的極限……學生是否知道,父母僅僅為了掙上幾千塊錢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這些努力最後卻成了別人的嫁衣……”

近日,19歲的大男孩李曉康(化名)將一封特別的信件送到山西晚報編輯部,信的關鍵詞是“網貸平臺”。

李曉康,呂梁人,原本在省城一所高校讀書。然而,僅僅讀了一個學期,他就因為在高利貸校園網貸平臺欠下連本帶息15萬元,讓不富裕的家庭為了還款欠下很多外債,再加上貸款平臺各種催款,他最終選擇了退學……

美好的大學生活就這樣結束了,這一切讓他猝不及防。於是,他把自己的經歷寫了下來,想給更多大學生以及即將升入大學的學生們敲響警鐘。

為掙學費去創業做生意虧了在網貸平臺借錢

李曉康的家在呂梁,一家人靠務農維持生計。目睹父母的辛苦勞作,李曉康想自己掙學費,進入大學後,他嘗試自己創業,和好朋友王坤(化名)合夥做起二手車的生意。但沒多久,因為失誤出現了虧空,資金週轉不開。急於彌補虧空的兩人不好意思向家裡要錢,這時,王坤偶爾發現一個校園網貸平臺,其實就是一個網站的鏈接,對方說這是給大學生的福利,只有學生才能使用如此便捷的方式。

短時間就能借到一筆錢,二人於是決定貸款,他們通過此平臺貸了近4000元,但因為平臺要扣除相關利息等費用,最終拿到手的只有2000多元。雖然拿到的錢不多,但操作非常簡單,對方會打電話或發信息提醒如何操作。“只要打開對方發過來的網站鏈接,點擊幾次‘同意’就能完成操作,一兩個小時後,錢就打到了自己的卡上。”李曉康說,還錢時,根據對方要求打到銀行卡或支付寶賬號上。

本想著資金週轉開了他們很快就可還上這筆錢,沒想到生意沒有起色,還賠了不少,他們沒了償還能力。之後,他們只能以貸還貸,又在其他網貸平臺上借錢還這4000元。李曉康說:“有些貸款平臺的利息非常高,比如你借1000元,他只會給你700元,然後讓你一週內還1000元。”這樣一來,就相當於一週內借用700元,但利息就達到300元。李曉康知道這樣的平臺利息高,但因與銀行相比,這一平臺拿到錢的速度特別快,就硬著頭皮拆東牆補西牆,“有的平臺會告訴你要還多少利息,有的平臺就像騙人一樣,你根本不知會有多高的利息。耽誤了一天沒及時還上錢,第二天就多了280元。”

拆東牆補西牆多了,利息更是滾滾而來。短短半年,李曉康和王坤共借款8萬餘元,實際到手的只有4萬多元,最後連本帶息需歸還15萬元,這其中的大部分錢是李曉康借的。

還債壓力大 催款手段多 他選擇退學去打工

除去這些債務,平臺的各種催款手段也讓李曉康崩潰。“有的平臺會拿到你的通訊錄,給輔導員打電話,給你的朋友、同學、親人發短信;還有人打電話說,‘我們這還是文明催款了,可別等到那些催收的人上門找你,他們可是有各種手段的。’”李曉康說。

李曉康的父親李師傅知道兒子欠了債,也是因為被催債。今年正月的一天,催債電話打到李師傅手機上。由於家裡條件不好,他只能四處借錢,幫兒子還了十來萬元,但是現在到底還剩下多少沒還,他也不清楚。李師傅說:“我只能向親戚們借錢幫他還一些,總之先別讓他揹債了。”李師傅對兒子的二手車生意也完全不知情,他說兒子常年在外面,父子倆也沒有好好溝通過。

李曉康和父親曾經去公安部門諮詢過,民警告訴他們,這樣的事情特別多,只有通過法律途徑去法院起訴才能解決,他們也沒辦法幫忙處理。李曉康說:“我想著既然這些平臺都能夠在手機軟件市場上存在,他們肯定也有自己合法的理由,我們要去起訴太難了。讓父親跟著我擔驚受怕真是非常愧疚,有些電話打過來出言不遜,動不動就說到人命,我每天都在恐懼中度過。”

因為兒子欠下高額債務,李師傅短短半年蒼老了很多,身子骨也沒以前結實了。

沒把大一上完,李曉康就退了學,在外面打工賺錢,希望能把欠款早日還上。7月18日,記者再次聯繫李曉康時,他說雖然父親幫他還了大部分錢,這幾個月自己打工也還了一部分錢,但欠的錢依然沒有還清,因為利息很高,現在還欠幾萬元。

對於兒子退學的事,李師傅說:“一個原因是他不想念書了,想繼續還錢,家裡負擔實在太重了;另一個原因是要債的總是打恐嚇電話,我也怕兒子不安全。”說到這裡,他重重地嘆了口氣。

李曉康退學了,王坤因為貸款數額較小,家裡人幫忙還上了貸款,目前還在正常上學。李曉康特別想給其他大學生說:“作為一名學生,如果知道金錢來之不易的道理,知道哪些是真正愛你的人,你就不會去傷害你的父母。若直接與父母溝通,我相信,你的父母肯定會原諒你。但是你不主動說出來,你的未來就毀在自己手裡了。”

有低息貸款有獎學金貧困學子也能完成學業

對於李曉康退學的事,他上大學時的輔導員張老師說,李曉康的事讓他覺得很可惜。據他所知,李曉康入學前就在外打工幫助家裡減輕負擔,上大學後又當了班長,“其實,學校每年都會對學生加強教育,開主題班會,預防學生接觸這些不良貸款。”

李曉康的同學也說,曉康從來不鋪張浪費,節儉又獨立。他出去打工掙錢,一 開始聽說他還做生意,同學都對他刮目相看。“我們並不知道他貸款的事,他比較要強,自己能處理的事一般不會求別人。我們都認為他以後會是個有出息的人。”一位同學說。

李曉康上大學後,選擇自己做生意賺錢,又陷入校園網貸困局。那麼,如果家境不好,學生能順利上完大學嗎?記者採訪了省城某高等院校的老師。這位老師說,從大學錄取通知書發放那一刻,通知書上就寫著:如果家庭困難,可以走具體程序申請貸款。貸款的學生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才需要還,利息非常低,這是國家專門針對貧困學生出臺的政策。另外,各個學校都有獎學金,發放面也比較寬。此外,一些老闆或者企業家也會提供捐助。現在,在所有公立高校中,只要學生按照正常程序辦理,完成4年學業沒有任何問題,哪怕家庭再困難。

校園網貸平臺仍“活躍”在校園

記者隨機詢問了幾名大學生,提到校園網貸平臺,他們都不陌生。“剛上大學時,輔導員就告訴我們了,還說以前有學生使用違法的校園貸,導致了很嚴重的後果。”在太原師範學院上學的小張說。另外幾名大學生也表示,老師常在開會時告誡大家高利貸網貸平臺的危險性,會放因向網貸平臺借錢導致輟學學生的短片,告訴學生誰有什麼困難可以找老師,千萬別去碰這些網貸平臺。

但是,高利貸網貸平臺並沒有因此退出校園。採訪中,不少大學生表示,他們在學校廁所、電線杆上見到過“0利息”“隨借隨貸”“只需兩小時”等字樣的小廣告,這些都是網貸平臺做的宣傳。他們說,一些學生為掙錢或者還所欠網貸,還做起網貸平臺的代理。“一開始都是以哥們、朋友相稱,慷慨解囊,一旦拿到錢後就變了一副嘴臉,叫另外的人來討要高額的利息。”一名學生說,這些代理拉人進去都有提成,而且同學借了錢後,他們也會按比例收提成,同學借得多,他們提成也越多。他們背後是一個團隊,有財務部、借款部、審核部,分工很明確。

無孔不入的宣傳、“兄弟”“哥們”的拉攏,讓一些最初沒想貸款的人,因為不多的金額開始貸款。記者採訪中瞭解到,這些人一開始貸款的金額並不大,一般不超過萬元,有的為了給遊戲買裝備,有的為了買新手機,也有女生想買一些包包和衣服……大多使用了一次高利貸網貸平臺的學生,都會再使用很多次,因為高昂的利息,又不敢和家人說,他們不得不繼續犯錯,直到債主上門催債。

“之所以有網貸,而且有人陷進去,是因為一些學生思想上出了問題,他們想生活得更好一些,就動起歪腦筋,想通過一些簡便渠道,買到高級物品。一定要讓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思想觀。”山西工商學院的一位老師說。

建議大學生學習金融知識以防被騙

為什麼網貸平臺的利息如此之高?我們採訪了省城某銀行的客戶經理史先生,史先生舉例說,如果在正規銀行貸款一萬元,期限為一年,在一年內銀行只會計算一次利息,就是一萬元的貸款年利率。而部分違法的高利貸網貸平臺在一年內會計算365次利息,第一天是計算一萬元的利息,第二天的時候,昨天的本金和利息就會成為今天的本金。這樣依次累計,一年下來利率就非常高。

史先生還補充道:“部分違法的平臺還鑽了漏洞,正規銀行不需要提前收取保證金或者提前扣除利息,這些平臺利用大學生缺乏金融常識的特點,只說這個方便、用錢快、利率低。在學生使用時,卻會有手續費、保證金和高昂的利率在等著他們,實質上就是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在瘋狂牟取暴利。”史先生建議大學生們加強自身的金融知識學習,以防被騙。

省銀監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也多次通過金融課堂、金融講座、問卷調查等形式,加強在校大學生金融風險的防範意識。“我們很重視這個問題,也做了充足的金融宣傳,每年都會走進校園為學生們講解金融知識,還會播放不良校園網貸平臺造成嚴重後果的宣傳片。”

據瞭解,為進一步加大校園網貸平臺監管整治力度,從源頭上治理亂象,銀監會、教育部等六部委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各個地區都加大了對網絡貸款借款信息中介機構校園網貸業務的清理整頓。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綜合施策,各高校要把校園網貸平臺風險防範和綜合治理工作作為當前維護學校安全穩定的重大工作來抓等等措施。

學生借貸時應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學生借貸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記者採訪了山西鋒鏑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成建國。成建國指出,首先依據國家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利息的,法院應予支持。成建國解釋道:“也就是說,法律不保護超過年利率36%的利息,如果借款人覺得自己要償還的利息比這個利率要高,就可以去法院提出訴訟,確定到底自己應該償還多少債務。而所謂的服務費、介紹費、保證金等都是巧立名目,其實也應當計算在利息之內。法院作出裁決時,也會考慮這一部分因素。至於部分平臺強行催債的方式過於激烈,存在侵犯私人住宅等情況,也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

成建國補充說:“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借款是不能夠預先扣除利息的,計算利息的本金應該以借款人實際拿到手的本金為基準。但是大學生因為缺乏法律知識,可能手中的證據會對他們不利。比如,明明這些平臺只給了你700元,卻讓你打1000元欠條,日後裁決時,1000元的借條就會對借款人不利。因此在這方面要警惕。”

成建國認為,大學生使用校園網貸平臺一定要慎重;其次要自律,理性消費,服從學校的相關教育和規定,出了問題及時與父母溝通;大學生創業要從實際出發,從自己的專業入手,量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