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協:失信關口前置 醞釀聯合懲戒機制

中银协:失信关口前置 酝酿联合惩戒机制

中經金融:follow me!

中银协:失信关口前置 酝酿联合惩戒机制

中國銀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銀協”)聯合41家金融機構於6月初首次公示了140家嚴重失信債務人,在業內引起了強烈反響,此次涉及債務規模本息合計250億元,旨在督促相關債務人按照合同約定償還銀行金融機構的債務。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中銀協對於嚴重失信人的公示有意將信息關口前置,以保護銀行債權打擊逃廢債行為。同時,中銀協下一階段將出臺聯合懲戒機制,聯合銀行金融機構對嚴重失信人進行多項措施制裁。

信息公示前置

中银协:失信关口前置 酝酿联合惩戒机制

“法院依據判決和執行情況界定失信人的時長需要1~2年,而中銀協的信息公示則希望能做到債務人今天違約,明天就能夠通過公佈知道。”中銀協法務部總監卜祥瑞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稱,這相當於將失信人的信息公示向前邁了一步,不用等到法院執行最後環節。

卜祥瑞表示,在法院案件到了執行中,沒有財產被執行,或者有履行能力不履行的,這個才是主要失信債務人。而中銀協的嚴重失信名單是根據金融機構的債務認定,只要為嚴重違約的,就是數額較大且超過九十天以上的,中銀協就認為構成了嚴重失信。“這種認定和法院認定存在本質區別,前置信息公示的現實意義更強。”

中銀協方面數據顯示,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法院勝訴當中一半以上並沒有被法院列入到失信人名單當中,因為他們存在可供被執行的財產。中銀協將達到一定數額沒有還款意願的視為嚴重失信人,囊括了百分之五十沒有納入到法院系統的失信被執行人。

據瞭解,2017年2月,中銀協向會員單位下發《關於深入開展依法保護銀行債權、打擊逃廢銀行債務“四個一批”專項活動的通知》(銀協發〔2017〕16號)文件,“四個一批”工作全面啟動,即“督辦一批、通報一批、公示一批、制裁一批”。這次中銀協聯合41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對140戶嚴重失信債務人進行公告催收債權,就是“公示一批”的具體行動。

“在銀行金融機構上報嚴重失信債務人時,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農信社,甚至是村鎮銀行均有上報企業,重複統計數量超過1500家。在此間,中銀協按照債務規模、時間等等原則把握,篩選出了目前的140家。”卜祥瑞稱。

他告訴記者,“公示的140家企業中,債務規模從幾百萬到十幾億元之間,均數額較大。銀行債權非常明確,不存在債務異議。同時,債務期限逾期至少超過90天且債務人沒有承諾確定還款期限。”

據公示名單顯示,金額最大失信債務人是工商銀行總行報送的雲南惠嘉進出口有限公司,拖欠本息合計高達15.9億元,金額最小失信債務人是富滇銀行總行營業部報送的宣威市大禹經貿有限公司,其拖欠本息也有728萬元。

中银协:失信关口前置 酝酿联合惩戒机制

聯合懲戒可期

卜祥瑞認為,名單中的嚴重失信債務人均是銀行窮盡手段達不到回收貸款目的的企業,而中銀協則通過公示的方式公開進行債務催收。

“在公示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中,至少目前沒有企業對此提出異議。”卜祥瑞表示,中銀協在債務的認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以確保其中不出現紕漏。

值得關注的是,在銀行上報的這些企業中,中銀協對兩例債務涉嫌騙貸已向公安機關進行了舉報,案件的進展尚在偵查階段。

“中銀協公示失信債務人名單在業內影響非常大,而協會也將此後對於債務償還的情況進一步進行統計。同時,中銀協的後續工作將會與金融機構一起制定聯合懲戒機制,對於逃廢債行為予以實際行動上的打擊。”卜祥瑞透露。

卜祥瑞稱,銀行業內將會形成公約,對於嚴重失信懲戒措施包括不再給予企業增加授信,對於企業法人限制新開結算賬戶、辦理信用卡等等。“部分逃廢債行為可能還需要法院督辦,對企業和法人的活動進行相關限制。”

此外,中銀協還收集了200個逃廢債的典型案例,通過案例的分析和總結在銀行業內部進行經驗交流,共同保護銀行債權打擊逃廢債行為。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