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大徹大悟的孔子傳道給顏回

南懷瑾老師:大徹大悟的孔子傳道給顏回

大徹大悟的孔子傳道給顏回

本文摘錄自 《列子臆說》

【“曩吾修詩書、正禮樂,將以治天下,遺來世;非但修一身,治魯國而已。而魯之君臣,日失其序,仁義益衰,情性益薄。此道不行一國與當年,其如天下與來世矣?吾始知詩書禮樂無救於治亂,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樂天知命者之所憂。”】

“曩吾修詩書、正禮樂”,他說我當時周遊列國回來,把中國文化整理起來,目的是“將以治天下”。不但是為一個國家的人好,更使世界上的人都得救。這同釋迦牟尼佛的心情一樣。“遺來世”,不只是為了一個時代,而是遺傳給後世千秋萬代用來教化。“非但修一身,治魯國而已”,我不只是為了自己修身成道,也不是為了我魯國的安定,而是為了天下人、全世界的人。他說結果我看文化的整理沒有用啊,“而魯之君臣,日失其序”,魯國的秩序一天比一天不對,“仁義益衰,情性益薄”,社會時代越來越退步,人的道德一天比一天差,人性都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的道義感情都不懂了。“此道不行一國與當年”,如今在我們魯國我都沒有辦法影響,所以啊,真正的大道不能起作用,“其如天下與來世矣”,還能希望後代將來嗎?可見教育失敗了。釋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何嘗不失敗?!他過世以後,門人弟子們分成了幾十派。

“吾始知詩書禮樂”,因此我曉得,詩書禮樂、仁義道德的教育對人沒有作用,“無救於治亂”,世界要亂的時候,沒有辦法挽回。你現在問我為什麼煩惱,我想改革這個世界,“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但找不出方法,不知道如何可以救人類。有人天天講革命,革得了誰的命啊?時代的命革不了,歷史的命革不了,“此樂天知命者之所憂”,這是樂天知命的人所擔憂的事。樂天知命是悟了道,悟了道的人大悲心更重,更痛苦。所以《法華經》裡有位常啼菩薩,一天到晚在哭,悲痛世上眾生痛苦不能覺悟,此菩薩之所以常啼也,有位同學跟這位菩薩一樣,動不動就哭,我看到哭就討厭,哭有什麼用?要麼就發一頓脾氣,當然發脾氣也沒有用,一切都救不了世界,孔子說這就是我現在所憂心的。

【“雖然,吾得之矣。夫樂而知者,非古人之謂所樂知也。無樂無知,是真樂真知;故無所不樂,無所不知,無所不憂,無所不為。詩書禮樂何棄之有?革之何為?”】

【顏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出告子貢。子貢茫然自失,歸家淫思七日,不寢不食,以至骨立。顏回重往喻之,乃反丘門,絃歌誦書,終身不輟。】

“雖然,吾得之矣”,他說告訴你,我現在是大徹大悟了。這是孔子真正大徹大悟的話,你不相信嗎?我告訴你這一段經文,你拿《涅槃經》、《法華經》來一對,完全一樣,當然你們讀書不多,不懂。孔子說我懂了,大悟了。“夫樂而知者”,釋迦牟尼佛早期教育的方法,對小乘說無常、苦、空、無我,講修苦集滅道而解脫證果。他到了八十一歲涅槃前講《涅槃經》,完全反過來,講“常樂我淨”,講證得畢竟寂滅就是涅槃。所以得了道的人,證得涅槃,那個樂不是這個小樂,是“樂而知者”。得了涅槃道的大樂的人,他的智慧般若成就,“非古人之所謂樂知也”,並不是古代一般人所謂的禪定之樂。那個樂只是相對的,因為你不入定就不樂了嘛!如果是那樣的道,有什麼用呢?道不屬於定,定是一個靜態,不敢動,不敢入世。要能出世,也能入世,動靜一如,無苦也無樂,所以“無樂無知”。生命是般若的成就啊,所以般若無知,智慧到了最高處變成最平凡,就如同老子所說“大智若愚”,這才是得道人的“真樂真知”。

可是諸位同學不要考試答不出來就說老師啊,我得了道,“無樂無知”。不是的,那是要“真樂真知”以後才能“無樂無知”,實際上,真到了無為境界,無所不知。所以達到了這個境界,“故無所不樂,無所不知,無所不憂”,就是般若成就,真正的菩提心發起,證得佛說的正等正覺,並不是不來世間,而是大慈大悲在六道三界永遠度眾生,以百千萬億不同的化身度人,不過凡夫不知道而已。“無所不為”,這一句話不是說可以偷可以搶,而是像下雨一樣,處處慈悲平等。因此反過來說,“詩書禮樂何棄之有”,一切文化也應該保留,不需要拋棄。

所以真悟了道的人,反而要讀書了,佛能通一切智,徹萬法源,世出世間法沒有不知道的。“革之何為”,何必革除,一切順勢自然而來,好的固然保留,壞的也要知道。

“顏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孔子傳了顏回的大道,顏回聽了說,我悟了,感謝老師的接引。他對老師等於對帝王一樣,向北面跪拜,拿佛經來說,就是涕淚悲喜,五體投地頂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