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垃圾話看中美的籃球差距,身體的原因?籃球文化差距是關鍵

垃圾話在NBA隨處可見,只要球員上場成為對手,不管場下關係多好,場上都會互噴垃圾話。類似“過你就像過清晨的馬路”,“你們都是來來爭第二的嗎”,“加油!你差點就防住我了”,“我奶奶和喬丹在一起打球也能奪冠”等等。諸如此類的垃圾話有很多,而且有很多球場垃圾話流傳至今,被當作垃圾話中的經典,這些都被認為是為取勝而產生的一種行為藝術。

從垃圾話看中美的籃球差距,身體的原因?籃球文化差距是關鍵

從垃圾話看中美的籃球差距,身體的原因?籃球文化差距是關鍵

而CBA的垃圾話就比較“純粹”了,會讓你覺得真實的難以接受,與其說叫垃圾話不如說是髒話,而且這種互罵的情況不僅限於球場對抗的雙方,甚至可以發展到看臺上。“我×你×”,“你×B”,像這種看臺上的國罵行為真的可惡至極,不僅讓球場上被罵的隊伍或球員難受,更讓看在眼裡的真球迷們難受,這樣的垃圾真的僅僅是垃圾。

從垃圾話看中美的籃球差距,身體的原因?籃球文化差距是關鍵

從垃圾話看中美的籃球差距,身體的原因?籃球文化差距是關鍵

並非崇洋媚外,畢竟差距確實在。美國的籃球文化,尤其是黑人籃球文化中,沒有垃圾話就沒有籃球,噴垃圾話的目的是為了激發自己的鬥志,順便激怒對方,打敗對方的心理防線,已取勝而非純粹侮辱對方為初衷。這樣的垃圾話有時會讓人覺得幽默,在這些熱愛籃球的美國人心中,垃圾話與籃球本身同樣重要。

從垃圾話看中美的籃球差距,身體的原因?籃球文化差距是關鍵

為什麼中美的籃球文化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難道僅僅是簡單的身體素質的差距嗎?依我看並非如此,我認為差距主要還是中國籃球對於基層籃球的忽視,我中華泱泱大國打球的人並不少,可造之才更不少,但是人才的輸送就差美國遠了,這個體制問題不能深談,大家心裡明白就好了。再有就是籃球文化的基層建設,這不是一個簡簡單單可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培養,從籃球金字塔基層開始,要對愛打球的小孩子慢慢灌輸打球的正確觀念,打球需要自信是最基礎的,你可以看到美國的高中生大學生在球場上都很“狂妄”,來源於他們的自信,上場就給人一種“在場的各位都是垃圾”的感覺,這是一種自信的象徵,更是競爭意識的表現,而反觀國內高中大學專業聯賽的球員們,可以看到不佔少數球員好像只對輸贏感興趣,沒有絲毫的籃球文化氣息,場上其實可以發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但是我們並不能看到。

從垃圾話看中美的籃球差距,身體的原因?籃球文化差距是關鍵

大姚的上任也讓球迷們看到了中國籃球進步的希望,畢竟讓一個懂籃球的人來管理籃球是籃球發展所必需的。中國籃球的發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你不能指望黃種人可以擊敗美國隊,但是在我看來,慢慢縮小與歐洲強隊的差距甚至打敗他們並非不可能。

從垃圾話看中美的籃球差距,身體的原因?籃球文化差距是關鍵

看清自己的不足以及明白為何不足是提升中國籃球的前提,相信姚主席可以看得到。我們要做的是慢慢來,把時間留給籃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