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億富豪布隆伯格:人生中80%的時間不過是到場而已

2400億富豪布隆伯格:人生中80%的時間不過是到場而已

彭博社創始人——邁克爾·布隆伯格

邁克爾·布隆伯格,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之一。他的成功之路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靠著個人奮鬥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他相信,越努力到場,撞見的機會越多;越努力,就能做得越好。

他是“世界之都”紐約的管理者;

他的個人財富高達2400億元;

他掌控著全世界最重要財經訊息的流動;

他就是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之一、彭博社創始人——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

布隆伯格1981年創立彭博社,短短三十多年就將其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務巨頭,商業成就毋庸置疑;而他在公司巔峰時期卻轉身去當了紐約市市長,而且一干就是12年,成了這座大都市的“保姆市長”。這跨界又讓這個商業大亨顯得尤為獨樹一幟。

布隆伯格的成功之路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夢」:出身普通家庭,沒有背景,靠著個人奮鬥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

2016年2月24日,他以2400億元個人財富,在《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名列第十,他也是前40大富豪中唯一一個來自傳媒行業的。

出身普通,但他足夠勤奮

邁克爾·布隆伯格,1942年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猶太人後裔,父親是一家牛奶公司的書記員。

從一開始,他就是個成績優異的學生,17歲就進入頂尖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習,在這期間他成為第一位進入聯誼會的猶太人。大學時期曾做過為人泊車等兼職。之後進入哈佛,並在1966年獲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400億富豪布隆伯格:人生中80%的時間不過是到場而已

右二為布隆伯格,「美國夢」的典型

他人生巔峰的起點,是被哈佛商學院錄取。在這座尖子生雲集的名校中,布隆伯格不是最聰明的,也不是表現最亮眼的,但他足夠勤奮。

他曾經利用暑假時間在一家房產中介打工,雖然只是一個臨時工,卻是每天最早到公司的,6點半,雷打不動。

當公司的正式員工陸陸續續來上班的時候,布隆伯格已經接了無數通急著租房的客戶打過來的電話,約好了帶他們看房。而同事們只能納悶:為什麼上門來的客戶都指定要找布隆伯格先生?為什麼布隆伯格的業績全公司第一?

布隆伯格因此十分相信伍迪·艾倫的那句話:人生中80%的時間不過是到場而已。越努力到場,撞見的機會越多;越努力,就能做得越好——僅此而已。

巔峰時刻遭受打擊

1966 年從哈佛畢業之後,布隆伯格進入了華爾街,在所羅門兄弟公司銷售債券和股票,在這裡他延續了自己的風格:努力到場。

他依舊是最早到公司的,只比老闆比利·所羅門要晚。一大早全公司就只有他們兩個人,所羅門要「借個火或者找人聊聊昨天的體育比賽」,就只有找布隆伯格。

他也是留到最後的,和他一樣勤奮的只有公司的一個高級合夥人約翰·古弗蘭德。同樣的,古弗蘭德遇到事情也只能找他:讓他打電話給公司的大客戶;跟他抱怨其他同事怎麼走得那麼早……

2400億富豪布隆伯格:人生中80%的時間不過是到場而已

左一為布隆伯格,所羅門裡最勤奮的員工

所羅門兄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堪稱華爾街之王,這位20歲出頭的年輕人,從最為基礎的手工核帳做起,每週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他以勤奮和執著的工作態度,以敏銳和富有遠見的商業頭腦,在第6年時成為了所羅門公司的合夥人。

讓自己隨叫隨到,對於布隆伯格而言,並不是一件苦差事,他喜歡自己所做的事情,他最喜歡的就是禮拜天的晚上,因為這意味著從第二天一大早開始,他又可以在辦公室度過充滿樂趣的5天。

和公司掌權者建立密切的關係,只是「比所有人都更投入工作」這件事的附加結果,最重要的,是讓布隆伯格成為了業績最好的員工,成為了華爾街的股票大宗交易超級明星。他成了公司的代言人,負責接待最重要的客戶,接受最重要的採訪。

布隆伯格在所羅門一干就是15年,但是,世事總不盡如人意,到1981年所羅門被賣掉,新老闆不喜歡布隆伯格,將他解僱。

自己創業,偉大的公司由此而生

在別人看來,一個40歲的成功者,在他人生即將走向巔峰的時刻,卻被人從高處一把推了下來,這種痛苦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其他人恐怕是難以想見的。

然而,優秀的領導者都具有這樣的品格,即在行動中表現出一種非凡的勇氣。

布隆伯格用公司給他的1000萬美元的補償金開始了他的創業歷程。

他最熟悉也是唯一熟悉的領域就是金融業,而當時美國經濟的大勢是服務業的不斷崛起,兩者一綜合:布隆伯格決定進軍金融服務行業。

當時的華爾街還很原始,數據和信息的採集基本靠人工,資金雄厚的大公司倒是有能力搭建內部的計算機系統,但是那些系統複雜晦澀,只有數學家、博士才搞的定。

布隆伯格想: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全面蒐集證券數據,讓大家可以從中選擇自己想要的信息,並且還提供人人都會操作的計算機軟件來分析這些信息,這家公司一定大受歡迎。

彭博社的明星產品「彭博終端機」由此誕生——簡單來說,它就是萬得、同花順、大智慧所有這些軟件們共同的鼻祖。

2400億富豪布隆伯格:人生中80%的時間不過是到場而已

布隆伯格和他的金融服務產品「彭博終端機」

想象一下,一個炒股之人,本來還在用2B鉛筆記錄相關的數據、畫走勢分析圖,然後面前突然出現彭博這樣一個智能終端,自動生成走勢曲線,實時呈現市場動態,還可以記錄每一筆交易,不可能有人抗拒得了它。

所有努力都不會不落空。

1982年,新公司由於銷售數據終端機大獲成功,布隆伯格得到了大公司美林證券的垂青,他們非常看好這家小公司的市場價值和團隊價值。

美林證券用3000萬美元購買了30%的股份。這時,布隆伯格長出了一口氣,藉助大公司的資源來實現他夢想的計劃終於踏實了第一步。

2400億富豪布隆伯格:人生中80%的時間不過是到場而已

彭博終端機已經成了交易員們的「眼睛」

要讓終端機無可替代,還要有獨家優勢,第一手的財經資訊,彭博因此又延伸出了一個龐大的媒體帝國,擁有有線電視頻道、無線網絡、雜誌週刊;他們還在世界各地派駐了超過1600名優秀記者,隨時傳回最前沿的動態資訊。

布隆伯格公司不斷髮展壯大,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著名大報都訂閱它所提供的財經新聞,全球700多家電臺都採用它的廣播稿。

公司每天要為450家報紙提供超過4000條的新聞報道。其電視業務迅速發展,用8種語言通過11家電視網24小時向全球2億觀眾播放金融與市場信息。

2004年,彭博社在金融數據市場銷售收入,首次超過具有150年曆史的、世界上最大的資訊公司路透集團。

為了夢想,跨界從政

多年來,布隆伯格一直懷著一個從政夢想。

在2001年終端機業務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布隆伯格卻突然選擇離開公司,去競選紐約市市長。他說,“我的錢已經花不完了,對於我而言,現在最重要的是用這些錢做什麼。”

於是他選擇了非常燒錢的政治競選,花掉上億美金,成了紐約市市長。據說紐約人最初選他就是圖省錢,因為他承諾放棄紐約市長几十萬美金的年薪,只象徵性地每年領取1美金。

布隆伯格和支持他的選民

但是這個最初並不被看好的市長,卻以強硬的作風,為紐約帶來了諸多革新:為了治堵,他在紐約開創了「堵車費」的先河;他下令取消了紐約78%的市政車輛,以縮減政府開支,他自己也堅持每天乘地鐵上班,和普通上班族沒什麼兩樣;他還通過環境整治、提倡健康飲食,使得紐約的人均壽命提高了3年……

大事小事都要管的作風,為他贏得了“保姆市長”的稱號。

布隆伯格可以如此大刀闊斧,隨心所欲,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錢:競選時不需要到處募集資金,也不會因此受制於任何團體、黨派,他可以毫無顧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2400億富豪布隆伯格:人生中80%的時間不過是到場而已

布隆伯格和支持他的選民

別人做政客是撈錢,他是花錢,據《紐約時報》估計,他在擔任紐約市長的12年間,花費了至少3.8 美元的個人資金,來更好地行使市長職責:負擔自己和助理的出行費用;還捐贈了許多文化藝術、慈善項目。

這一切都讓他成了難得的一個「評價比較正面」的政客,就連向來以懟政客為樂的脫口秀大師大衛·萊特曼,也不敢批判他的政策,只能拿他的身高來說事。

2013年12月31日,三次當選紐約市長的布隆伯格正式卸任市長一職。之後再次回到了他一手創立的彭博社。

75歲的他依然閒不住,熱愛工作,只有工作才能讓他繼續在每個星期天的晚上充滿期待。哪怕已經度過了人生中80%的時間,他仍然要在剩餘的人生中,讓自己在80%的時間保持到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