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清歷史虛無主義的四個維度

作為一種社會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或直接或間接地懷疑甚至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合理性、價值革命性和政治先進性,它所鼓吹的“歷史知識”,它所擁護的價值取向,在本質上與歷史事實、歷史真理是不相符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相徑庭的。歷史虛無主義對正處於世界觀形成時期的青年學生的消極影響尤其值得我們警惕。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須加強唯物史觀教育,肅清歷史虛無主義賴以存在的土壤。

增加高校歷史觀教育戰略的厚度

唯物史觀教育是我國各類大學的重要戰略任務。我們應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採取各種措施做好歷史觀教育這項重要工作,使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唯物史觀,篤信社會主義中國的歷史合理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一,將唯物史觀教育作為立國之本、立教之本。為使唯物史觀的教育教學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並給大學生提供鑑別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社會思潮的思想武器,歷史觀的教育應當站在教育政策學的高度,積極引進和借鑑現代教育技術和理念,制定國家中長期歷史觀教育規劃,考慮從基礎教育開始就制定並實施歷史觀教育計劃,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局面。

第二,不斷深化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改革。在新時代,我們應當積極探索歷史觀教育的新規律,不斷創新改進歷史觀教育的內容、方法、途徑及形式。現代大學教育體制改革實踐的深入發展,要求我們在大學歷史觀教育中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不同階段、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針對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改變傳統教育理念、模式、途徑和方法。

第三,培養、鼓勵和扶植具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信仰的優秀學者和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從事精神產品生產的勞動者,他們的主體性凝結在自己的勞動成果之中。下大力氣培養、鼓勵和扶持具有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信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責任感的從事精神生產的勞動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的生產”和“人的生產”的基本任務之一。

提升大學生歷史唯物主義 思維的深度

客觀正確的唯物史觀的歷史思維或歷史辯證法,是克服歷史虛無主義的學理錯誤和消極影響的主體性前提和條件。因此,歷史觀教育應當把重心放在對學生的歷史唯物論和歷史辯證法教育上。

第一,用歷史唯物論揭露歷史虛無主義的唯心主義歷史本體論。歷史虛無主義是以唯心主義歷史本體論作為最基本的歷史哲學前提的,在本質上,它與唯物史觀的世界觀、歷史觀和方法論是根本對立的。因此,我們應當加強唯物史觀的歷史本體論教育,培養大學生辯證地思考和解決歷史認識問題的素養,塑造大學生鑑別歷史真理的科學標準,使他們樹立堅決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自覺意識,以徹底肅清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第二,用唯物辯證的歷史主義拒斥歷史虛無主義的非歷史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往往離開客觀歷史條件抽象地評價歷史對象,從抽象的人性論出發荒謬地評價歷史人物,打著還原歷史真相、追求歷史真理的幌子,企圖貶低甚至抹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此,我們應當從根本上肯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合理性和現實正義性,並用唯物辯證的歷史主義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從客觀依據上改寫、瓦解或者摧毀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合理性。

第三,用歷史辯證法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形而上學。歷史虛無主義經常在歷史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方面沿著“孤立、靜止、片面、否認矛盾”的形而上學路徑前行,反對歷史辯證法關於歷史是一種客觀發展過程的科學論斷,徹底撇開客觀的歷史情境,異想天開地假設歷史進程並蠱惑人們隨意解釋歷史。因而,我們要用歷史辯證法極力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宣揚的歷史陰謀論、歷史不可知論等錯誤論調。

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自覺性的強度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倡導的愛國主義,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主義,它是抵制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想的精神源泉、思想動力和科學依據。

第一,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愛國主義精神。我們應當以優秀民族精神教育為主線,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努力培養大學生的偉大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堅決反對在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問題上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面向大學生開展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強化大學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可以起到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積極作用。

第二,強化大學生的大國曆史責任意識。我們應從歷史唯物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發,開展關於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教育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光榮歷史的教育,以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責任意識,並反對在中國歷史客觀性問題和中國革命史普遍意義問題上的歷史虛無主義。同時,我們應注重培育當代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培養他們的社會主義大國責任感,以使大學生正確認識和深刻把握 “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概念的世界歷史意義和價值,並使他們真正以一種昂揚的精神面貌和歷史責任感面對世界和未來。

第三,開拓大學生文化國際視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具有科學的理性精神,它要求用辯證否定觀評價不同的歷史文化類型。因此,大學生既應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也應大膽吸收包括其他優秀文化在內的所有文明成果。只有在文化的國際視野內,大學生的文化愛國主義才能獲得真正的昇華。

加大“綱要課”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實效性的力度

歷史觀教育不僅需要注重形式,更需要重視效果。課程實效性的提高既要注重發揮教師、教法、教材和教學環境等因素的外在作用,也要注重發揮學生自身的學習主觀性、積極性、能動性等因素的內在作用。當前,歷史觀的課堂教學,亟須進一步提高克服歷史虛無主義消極影響的實效性。

第一,強化歷史知識向歷史情感和歷史價值觀的內化環節。在現代教育心理學看來,知識如果不能轉化為情感和意志,那麼它也不會轉化為行為,更不能實現知行合一,這也正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教育哲學的意義。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教學過程雖是教學要求之必然,但要使其價值觀內化成為自覺行為,則需要使他們加強對歷史知識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增強他們的歷史情感,並將其內化為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第二,堅持歷史事實和歷史價值相統一的教學原則。教師在 “綱要”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認真把握課程兼具歷史和邏輯的兩種內涵,即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既注重從理論層面探討歷史事實和規律,也需要從實踐層面加深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以真正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與邏輯相統一。

第三,高度重視信息反饋和評價體系建設。正確的歷史觀念是在不斷的評價和反饋過程中趨於完善的,為此,教師應當樹立教學控制論的理念。專業課教師需要針對學生課上課下的疑問、討論以及教學研究中的重點、難點作出及時適當的反饋和評價,以引導學生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消極影響。

(作者系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