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宝哥 美的浮想

“美”是一种追求,因为有了对于美的追求,生活显得有了趣味。“美”是一种爱好,世上有多少人爱美追美,美也像阳光一样吸引着世人。“美”是一种存在,因为有它存在,世界有了美好和美好的事物。同时,也释放了“丑”的出现,使其永远并存,就像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同在。

家具宝哥 美的浮想

在行业里一直主管设计方面的工作,比较多的去判定一件作品高低优劣包括美丑。因为曾经学习艺术,养成了对艺术作品判断的习惯,其中很多也涉及美不美的认定。也出于爱好摄影,并比较多地去拍摄,一定要分析研究,具体在某个领域里如何把美传递出来。经过这些年,我看到不管是做家具、画画、写书法还是摄影,都会碰到美的问题,都会要在不同领域着手处理这方面事情。然而,实际上很多人对此却并无更多认识,遂产生一些浮想。

关于美的研究是一门学问,所以有了“美学”这样一门功课。同时也出现很多美学家和不同流派,年轻时候比较接近这个领域的人,自然而然受到近红近黑影响。当年的蔡仪、李泽厚以及汝信、朱狄等人耳提面命,给过不少教诲。李泽厚、朱光潜、宗白华加之黑格尔的美学大作没少读。大学时候,几位绘画界大师更是直接美育。出了大学门到工艺美术公司、家具行业都是辨认此档事理,所以可以想出一二,虽距离美学尚远,然美的道理约等于是,这里“美言几句”引为笑谈。

家具宝哥 美的浮想

第一、美是有规律的。这是最为显见的事情。与很多存在的事物一样,认识美发现美是有规律可循的。换句话说,美是客观存在,因此可以认识,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正是几十年前争论的焦点。因为美也可以是一种纯粹的主观认识,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即纯意识这个层面来分析。我观察,不管是客观存在还是个人主观意识,只要深入一点就会发现:美有一定之规。不管进入到哪个领域,都有那个领域里独特的规律,完全区别于其他门类。而这些不同门类综合到一起,就可以逐步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美学”了。

第二、美是分时代的。美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和眼光。“环肥燕瘦”,那个时代的美女现在肯定不一样识别。其他不说,就看电影明星吧,上世纪三十年代与今天的有多大变化。当时最美的现如今怎么也排不上第一。“文革”期间“绿军帽”最时髦,后来谁还追求。当年的“蛤蟆镜”“喇叭裤”也风靡一时。正是“醇漓一迁,质文三变”。这里有一个时效长短的区别,有的是转眼即逝,有的是“风物长留”。这里应该量的不同造成,其知识含量越多,历史积淀时间越长,或者公众接受越广泛,世人认可的时间就会长久一些。但是,时代变迁造成美的标准变化,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因此,今天认识的中,更多的是应该看到变化。

第三、美是分民族阶层的。这是比较难论述的一个话题,所以将它放在后面说。特别是在互联网、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主流是大流通、大融合,这个区别还会存在吗?早先鲁迅议论过,贾府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而这种情况在互联网的今天却完全有可能出现。但是人类的阶级阶层,也包括种族文化绝没有这么容易融合,美学思想做为一种理念,更不是短时间可以趟平的。可以大致分析,涉及这点分两头说,一是民族阶层的标准,一是世界范围的标准。涉及世界范围的标准,有对于异体新鲜感因素,逐步形成某种共识。估计当年那个著名卖意大利家具的,里面到底有什么是美并没有人知道,土豪标准替代了其他衡量准则。

为了进一步阐述,这里列举三个不同领域试图予以说明。

家具宝哥 美的浮想

一、家具 二十多年观家具,看了不知其数,我发现几个问题。 首先的问题是家具是要美还是要用,也就是说欣赏与使用哪个更重要?我的回答很清楚,使用最重要。对于家具来说,使用是第一的。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也就违背了家具所有的原则。也就是说,家具设计主要服务是使用,不好用就是不美。我想,推而广之,可能所有日用品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吧。但是,就这样一个问题,设计与生产制造的许多人并不是都有认识。 “好用才能美”,我定义为家具美学第一原则。 家具是生产制造出来的,做得好,做得巧为美。做得不好即是丑了。这里涉及的学问最多,囊括了家具设计及生产工艺技术,包括材料使用加工的所有。 “做得好即美”,这是家具美学第二原则。 制造加工技术就涉及时代,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加工技术。与此相关联,家具美学的时代原则就出来了。体现所处时代的制造工艺特点,反映时代特征才是美。 第三、不存在独立的家具设计,家具设计图只是草图,是一种未曾实现的设想。如果没有制造出来,等于没有都没有说,什么没有做过。“制造产生美”,此为对第二原则的补充。 用这两个原则去审视家具及相关的设计,就解决了评价体系的基本问题。余下所有进一步的学问都不能离开这两个原则,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包括造型、结构、材料处理等等。 当然,这样谈家具美学是远远不够的,也过于概括。家具美学目前还没有什么学者深入,如果深入一定涉及很多方面,非要长篇大作不可。我是发议论的,所以拿出一两个原则浅议即可。

家具宝哥 美的浮想

二、书法

当代关于书法的争论是最多,也是激烈的。这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书法,本是一种使用的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美与不美之说。有争论也说明,书法美学是最难说清楚的事情。

如果离远一点看,中国书法最抽象的象征意义有两个,一曰中国的,二曰古典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些时代变化以后的转变。首先,毛笔字不再具有过去的书写记录功能,而转变为一种纯艺术种类;其二,随着欣赏形式的改变,曾经主流的无论碑或帖都不再是主角,基本退出舞台。然而在今天,书法艺术在生活中仍然占有重要位置。我们可以看到,无论走到哪个公共场所或者家庭,其墙面总会有一至若干幅书法作品占据。从中南海开始到大企业的门口都会至少有一幅书法站立。这说明在中国,书法艺术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同时已经完全等同于其它视觉艺术,其美学原则亦应该遵循同样的标准。

到了这个时候,一幅书法作品美或者不美,首先是那些要素呢?是布局,同时是支撑布局的线条。这里并列了两个第一位的要素,即布局和线条,因为两者是同时进入眼帘的,能不能打动人是同时作用的。换一种角度我们也可以说,今天的书法一般是站立有距离欣赏的。

传统的章法布局并非不美,反而是书法布局的基础。只是这种布局第一非仅此时代所有,第二并不完全是为树立起来欣赏观察。书札和碑匾反映出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形式中的几种。后来出现的卷轴、斗方、条幅等书画表现形式也流行了几百年,很成熟。既然是一种视觉艺术,章法布局的美感完全可以重新定义,只有是能够把握好原则就是。我们下一个任务就是找到应该确立的原则。

这似乎又回到原点,因为书法的美学原则从来没有被推翻过。前面提到,书法作品最初映入眼帘的就有“线条”这个要素,而线条几乎就是书法的全部了,离开线条,中国书法什么也没有。一根线条里看见了用笔用墨,看见了力道、节奏、色彩,甚至可以看见作者对于书法一门从古至今历史演变的理解以及浸淫。在这里,由于中国历史的悠久,一万小时理论是不够的,至多也是打底。

那么,今天什么才是书法作品的基本美学原则?以本文而论:第一是章法布局,第二是线条表现。章法布局里主要体现的是通篇气韵,线条则承载其余的所有要素。

另外再说一句,书法艺术是最需要体现个性的,没有个性的书法永远没有地位。这也是把书法家逼死的一条法则,也是众多“丑书”出现的一个内在因素。

家具宝哥 美的浮想

三、摄影

摄影美学更难说清楚。在这个人人都会拍照的读图时代,摄影成为大众爱好。在某个景点的清晨或者傍晚,密集的长枪短炮阵势我见过多次,甚至我也是其中份子。就是这么多人去追求美,同时也表现美,可能也研究美,但是就是没有听说研究摄影美学的。也可能是本人孤陋寡闻,只看见大家一任风潮牵引,就是没有人肯去找出根本性的实质。

摄影,特别是数码时代的摄影,也同样是艺术表现的一种类别,从根本上脱离不开所有艺术表现基本原理。虽然会有其自身的特殊地方,却不会没有规律。美学是一种法则,是研究美的规律性基础性的理论,同时也是矫正的标尺。技术本身只是实现的手段,而不是艺术本体。

摄影难说,这里就仅从反面说吧,正面理论的题目留待高人完成。反面即是提出不大认可的一些现象。大致归纳了一下,突出的有三点,第一丑是P,第二丑是摆,第三丑是艳。不能深说,个人自己体会吧。

那么,摄影美还是有明显不同于其他艺术表现的地方,这里也归纳了一下。一曰奇,二曰特,三曰没见过。照片第一要素是记录,凡是特别的记录均有意义。照片是给眼睛看的,凡有视觉冲击力的都可以称好。照片不需要思想,照片也可以有思想,但不是先决要素。今天的照片以其易得更凸显了“时效性”,这让许多摄影人感到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