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家長們「別太著急,也別太不著急」

查看更多兒童科普知識,快來點擊上方“北京兒童醫院”

訂閱我們吧~

72歲的朱逞,是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科的主任醫師。1970年,朱逞從首都醫科大學兒科學系畢業後來到北京兒童醫院,在內分泌科創始人顏純的指導下,專攻兒童內分泌專業。40年過去了,朱逞依然堅守在兒科一線。“以前兒童醫院還有淡旺季;現在是淡季不淡,暑期更忙。”

每逢門診日,早上不到8點,朱逞就坐在診室裡等待患兒和家長;一天的門診結束時,這位72歲的老專家依然精神矍鑠,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走起路來步履矯健。

有關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家長們“別太著急,也別太不著急”

隨身帶著“百寶袋”出診

上週二是朱逞的門診日。來到診室,剛剛坐下,她就把一個灰色的布袋子擺在桌上,這是她的“百寶袋”。袋子裡面除了常用的聽診器外,還有一些獨特的“寶貝”。

“這根軟尺,是用來量腰圍的嗎?”聽到小編這樣的提問,朱逞笑了:“尺子當然可以量腰圍,但在內分泌門診還可以用來給孩子量頭圍和頸圍。”朱逞解釋說,甲狀腺亢進的孩子會有脖子粗大的情況,需要掌握患兒的頸圍數據,“初診複診都能用上。”

“百寶袋”裡還有兩張曲線圖,這兩張圖分別為中國2到18歲男童/女童身高、體重百分位曲線圖。孩子到底身高體重是否達標,在同齡人中處於何種水平,對照曲線圖一目瞭然,這也是朱逞一天門診中最常用的工具。

“百寶袋”裡還有一串黃色的木珠,這一串木珠每個珠子的個頭兒都不一樣,珠子上還印有數字。朱逞告訴小編,木珠是男孩的小“蛋蛋”,珠子上的數字是睪丸的容積。“現在我基本上不用它了,因為這麼多年的經驗,一眼就能看出男孩小蛋蛋的容積。”

“百寶袋”裡還有朱逞自制的手寫表格。她說,兒童用藥非常精確,絕大多數藥品都是根據兒童的體重計算使用量的,但也有一些藥需要根據孩子的體表面積來計算使用量。為了節省時間,朱逞根據孩子的體重提前算好了體表面積,自制了一張表格,隨身攜帶,隨時使用。

這個“百寶袋”是朱逞出診時的好夥伴:出門診時,她會將工具一件件拿出來,放在最順手的位置;一天門診結束時,她會細緻地收好。這些細緻的準備工作,為的就是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診療服務。

關注孩子身高別走極端

1978年,在北京兒童醫院工作了8年的朱逞,被老師顏純選派到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進修,回來之後專攻小兒內分泌專業。一晃40年過去了,內分泌科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小患者。朱逞說,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家長對孩子身高問題普遍不太關注,來看病的孩子主要是1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佝僂病等;現在,這些原有的疾病依然還有,但身高問題以及性早熟成為家長關注的重點。上週二的門診日中,朱逞一共接診了71位患兒,其中一半左右的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身高。

朱逞說,在到底要不要關注身高這個問題上,家長容易走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對身高過分關注,另一個極端是極其不關注,以至於孩子錯過了最佳的身高增長期。這天臨近下班,門診來了一個患兒的親屬。她走進診室,風風火火地掏出了一疊化驗單和一張X光片。“大夫,您看看,我侄子還能長到1米7嗎?” 朱逞一看,男孩今年14歲,身高1.65米,但是骨骺線已經閉合,等於已經沒有長高的空間了。再一問男孩的媽媽身高為1.65米,但爸爸身高只有1.60米。“男孩如果長得比較好,有可能超過1.70米;如果長得不太理想,可能就和爸爸身高差不太多。”看了男孩的X光片,朱逞搖了搖頭,家長關注得太晚了。

診室裡還有一個山東的小患者。這個8歲多的女孩,身高1.52米,看著還比較理想,但是她的骨齡已經達到11歲。孩子媽媽說,“我的身高還不到1.50米,我希望早點干預,能讓孩子長得更高一點,將來更加自信。”父母希望女兒的最終身高能長到1.65米,但從女孩的骨齡來看,家長的希望值還是“有點高”。

有的家長不著急,也有家長特別著急,早早就來關注孩子的身高。一個6歲半的男孩,跟著家長來到內分泌門診。孩子身高達到1.10米,家長覺得孩子的個頭兒比同齡人矮,也不愛吃飯。經過檢查之後,朱逞發現孩子的骨齡只有4歲,相對於“4歲”來說,孩子的身高很合適。“不要著急,回家後改善孩子的飲食狀況,多運動,定期複查。”朱逞說,雖然孩子現在長得有點慢,但最終身高應該能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況。

有關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家長們“別太著急,也別太不著急”

男孩性早熟多源於疾病

近年來,性早熟成為家長普遍關注的話題。在朱逞的門診中,性早熟是“第二大”疾病。這天,朱逞一共遇到了近10個關注性早熟的家庭。但最讓她感到遺憾是一個6歲的男孩。“女孩出現性早熟之後,因為有乳房發育的情況,家長相對比較容易發現;但男孩的性早熟往往容易被忽視。”這個6歲的男孩,因為家長髮現“小雞雞”發育了,來到醫院看病。檢查之後,朱逞發現這個6歲的男孩,骨齡已經10歲了。“這說明孩子早就發育了,但家長平時不注意觀察,來得太晚了。”再進一步檢查,男孩是因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導致性激素分泌異常,從而引發孩子的發育提前啟動。

朱逞說,男孩的性早熟,絕大多數與疾病相關。有些屬於腫瘤繼發的性早熟,有的可能是腎上腺皮質增生症繼發的性早熟。因此,男孩的性早熟更要儘早干預,一方面是因為性早熟對孩子的最終身高會有影響;另一方面,也是要儘早治療導致性早熟的原發疾病。

不過女孩子“性早熟”的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女孩子的“性早熟”有時候是真性的,有時候是假性的,也就是假性性早熟。一般來說,在8歲之後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發育,有的孩子可能會晚一兩年。“確定是否是性早熟,不是看看乳房是否發育那麼簡單。”朱逞說,確定是否是真性性早熟,除了乳房的改變外,女孩子還要看看卵巢是否發育,檢查激素水平是否正常等。如果是假性性早熟,需要定期監測,15%至20%的假性性早熟會轉為真正的性早熟。

救治過的患兒成了同事

在內分泌門診,除了矮小和性早熟這兩類家長最關注的疾病外,佝僂病以及甲狀腺疾病也比較常見。一個8歲的男孩,因為佝僂病從外地專程來京複診。朱逞說,這種患兒代謝非常快,體內缺少磷元素,導致骨骼發育不好,因此需要補充磷元素。

甲亢是成年人的常見病,但在兒童中也不少見。一個9歲的女孩因為甲亢來複診,朱逞拿出了軟尺,給女孩量一下頸圍,對比原來的數據;還讓女孩閉著眼睛向前伸出雙手,看看雙手是否有顫抖的情況……

下午4點,北京兒童醫院白天的門診陸續結束,開始進入“小夜班”模式,但朱逞還在診室裡忙碌著。下午5點,朱逞終於送走了這一天的第71名患兒,她把聽診器、軟尺等一樣樣裝進了自己的“百寶袋”,喝了一口水準備回家。

朱逞說,別看一天天特別忙碌,但她很開心,也非常願意在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中繼續為患兒服務。當然,她一天中最開心的事兒就是聽到自己診治的患兒反饋來的好消息。在北京兒童醫院,就有朱逞曾經治療過的患兒——48歲的張琪是北京兒童醫院的一名工作人員。她在7歲那年因為糖尿病併發症酮症酸中毒被緊急送到了北京兒童醫院搶救。1984年,北京兒童醫院倡導建立了國內首個兒童糖尿病夏令營,朱逞做為夏令營的組織者之一,組織起糖尿病兒童、家長與醫務人員的聯誼活動,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巧的是,張琪小時候就曾經參加了這個夏令營,她在夏令營裡重拾生活的信心;長大以後,她選擇來北京兒童醫院工作。“醫院就像自己的家一樣,像朱老師這些醫生在我們心裡就像爸爸媽媽一樣。”

在北京兒童醫院,眾多像朱逞這樣的經驗豐富的老專家依然活躍在第一線。朱逞說,今年她72歲了,已經為孩子們工作了48年,她的心願是至少要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

出自:北晚微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