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灣區怎麼建設?國內一流學者們這麼說

浙江大湾区怎么建设?国内一流学者们这么说

今年5月28日,浙江省大灣區建設戰略正式公佈,“一環、一帶、一通道”的宏偉藍圖進入公眾視野。那麼,學界對浙江大灣區建設又有怎樣的看法?近日,在浙江省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上,與會專家濟濟一堂,共話浙江大灣區建設。本次學術會議的主題為 “大灣區時代:新動能與新格局”。

聚焦浙江大灣區建設

浙江大湾区怎么建设?国内一流学者们这么说

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盛世豪認為,創新是推動整個杭州灣灣區經濟發展根本的動力。“灣區經濟創新為先,沒有創新就沒有現在的灣區經濟,所以我們在灣區經濟發展中要把創新放在頭號位置。”盛世豪以跨區域協同的體制創新為例,“具體到杭州灣,儘管省裡有了規劃,但是杭州、寧波、紹興、舟山、湖州、嘉興這六個行政區之間能不能夠目標一致,相向而行,這需要我們體制上去創新。”

對於創新的重要作用,浙江工業大學中小企業研究院劉道學亦持相同看法,他建議由政府出資設立杭州灣大灣區創新發展投資基金,重點投向杭州灣大灣區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平臺建設的領域。“創新做好的話,平臺的聚集和擴散效應就會發揮很大的作用。”劉道學表示。

浙江大湾区怎么建设?国内一流学者们这么说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則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分析了大灣區建設。餘淼傑認為,大灣區其實是“一帶一路”的倡議或者說21世紀絲綢之路戰略重要的載體,如果從歷史的維度來看,其實中國的開放是包括廣度開放、深度開放和全面開放,而大灣區是全面開放中一個最終的環節。

中山大學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表示,要打造世界頂級的城市群和一流灣區,交通網絡和公共服務要實現一體化。東京和紐約在在一百多公里的範圍內可以完全實現一小時都市圈,而粵港澳大灣區九個城市裡面只有三個有地鐵,與世界頂級大灣區依然存在較大差距。

浙江大湾区怎么建设?国内一流学者们这么说

浙江工業大學焦長勇認為,杭州灣大灣區有一個極大的問題,就是產業同質化。他建議進行產業的重塑定位,從層次上理清國際旅遊城市、中國生態文明之都、東方歷史文化名城、江南品質生活之城等城市定位,另外也可從新產業、新金融、新商貿和新硅谷四個維度來探討杭州重塑的方向。

此外,在下午的分論壇中,金治平、黃寶連、謝守紅等省內知名學者就“灣區經濟與區域一體化”、“杭州灣大灣區與產業佈局”、“區域經濟與開放經濟”等話題做了分享和答問。記者注意到,創新、環境保護、實體經濟、差異化發展成為此次年會中頻頻出現的關鍵詞。會後,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黨委書記胡平為一批優秀論文進行頒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