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阿修羅

逐夢阿修羅

阿修羅撤檔了。

這看上去有些魔幻,在電影的前期宣傳中可以瞭解到,該電影從籌備到上映耗時整整6年,投資7.5億,聯合出品方多達20多家,有35個國家的電影工作人員參與其中。

只是聽上去就很費錢,細細研究就更嚇人了,7.5億的前期投入?什麼概念,是目前國產電影前期投入的第一名,這個成本都可以去好萊塢拍一部大片了。同期的《邪不壓正》《我不是藥神》都要被《阿修羅》的成本秒成渣,而以這個成本算,去掉和影院分成以及稅務部分,至少要拿到超過20億的票房才能回本。

最後呢?如此大的手筆,僅僅上映了三天就宣佈撤檔停映,彼時總票房還不及5000萬,《阿修羅》片方在7月15日發佈公告,“經全體投資方決定,電影《阿修羅》將於7月15晚間22點起撤檔停映。”

這波血虧啊!

難怪有網友猜疑,這是洗錢來了吧!現在口碑太爛撐不下去,這是及時止損來了。

逐夢阿修羅

當然,洗錢與否暫時還沒有定論,只看影片本身,在上映之前該影片還曾被業界寄予過蠻高的期望,除了有吳磊、梁家輝、劉嘉玲等一線明星出鏡外,製作團隊還宣傳請來《權力的遊戲》與《指環王》特效團隊原班人馬進行助陣。

最後出來的效果如何呢?

相當魔幻——在電影上映首日,淘票票和貓眼的電影評分天差地別,淘票票的觀影評分為8.4分,然而貓眼的觀影評分卻在淘票票的基礎上直接腰斬,只有4.9分。

面對如此大的差別,片方第一時間就發文表示“這是一種有組織、有預謀的‘黑水行為’,是這個行業的恥辱。”把矛頭指向了貓眼。

果真是貓眼有問題麼?

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淘票票是阿里旗下電影平臺,而阿里影業又在《阿修羅》的聯合出品名單當中,較真起來,貓眼和《阿修羅》的關係反而更純粹些。

再看豆瓣,事實上,在所有的電影評分平臺中,由於豆瓣的評分機制及其用戶群體的特殊性,豆瓣的評分總體來說相對更具參考機制。那麼豆瓣網友們是怎麼評價《阿修羅》的?

“簡直就是一鍋神話大雜燴”

“劇情單調的令人髮指”

“三個頭怎麼睡覺?”

“如何把頭盔脫下來。”

逐夢阿修羅

打出1星評價的網友足有63.9%。

或是因此,《阿修羅》的票房表現也相當一般,貓眼電影(專業版)數據顯示,《阿修羅》和同檔期的《動物世界》、《邪不壓正》、《我不是藥神》首映當天相比,各拿到2523萬、7631萬、1.2億、1.6億人民幣。

截止到7月20日,豆瓣評分為3.1分、7.3分、7.2分、8.9分。

對比堪稱慘烈,一部前期投入吊打其他電影的電影被其他電影從票房到口碑都吊起來打,這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的《富春山居圖》,究其根本,電影的基本邏輯和故事沒講透,即使被包裝再華麗,也瞞不過觀眾雪亮的眼睛。

可以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阿修羅》都算不上一部好電影,經過這麼些年的爛片教育,觀眾總算是知道怕了。

有意思的是,2017年時同樣被撤檔的《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卻給了《阿修羅》一個9分評價。

“悲哀,《阿修羅》至少打9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