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私訪破疑案(民間故事)

康熙私訪破疑案(民間故事)

今有縣城荒郊發現無頭女屍一具,因找不到頭顱,本案無法深究,故張榜告眾,誰能找到該女屍的頭顱,本縣衙賞銀20兩。

讀完這則“懸頭告示”,康熙不由一陣噓籲,這是哪個糊塗官貼的告示?被害人身首異處,分明是兇手為逃避罪責所為,可縣衙不去調查案情,卻張貼荒唐的“懸頭告示”。重賞之下必出勇夫,要是有人為得到賞銀而幹傷天害理之事怎麼辦?那豈非要累及無辜!想到這裡,康熙就想進縣衙找縣令讓其撤回這張“懸頭告示”,卻被兩名隨從攔住了。

“萬歲爺切不可去,你初來乍到,人生地疏,那縣令又不認識你,要是有什麼閃失,咱奴才可擔當不起呀!”

三豆子和法依和尚極力阻擋,康熙沒法,只好暫在小旅店住下來,可稍作停當他即讓三豆子去打聽這件事的虛實。不長時間,三豆子就跑回來了,一進房間就氣喘吁吁地說:“萬歲爺,大事不好,那張懸頭告示明明寫著一具無頭女屍,至今卻已有兩個女子的頭顱被送進縣衙內了……”

“啊,事情果然如此!”康熙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氣,“三豆子,快把詳情說來!”

三豆子就把打聽到的情況一五一十稟告了康熙。原來這吳江縣的縣令名叫吳三貴,因他喜酒貪杯,平日亂斷民案,百姓們背地裡送他一個別號:酒糊塗。這樁無頭女屍的命案發生後,吳縣令既未去現場勘察,也未作任何調查,只是四處張貼告示,聲稱一旦找到那顆頭顱就可查破此案。至今已有一名漁夫和一名樵夫分別進縣衙獻頭顱,並各自得了銀兩走了。

聽完三豆子的敘述,康熙不由怒從心起,天底下竟有如此草菅人命的糊塗官,一條人命案未了,又橫生枝節引出另一樁人命案,這案中必有蹊蹺!

當夜,康熙和兩名隨從一起小酌商議此案的查破方法。酒過三巡,康熙突然把酒杯一摔,說:“咱三人明天一起去找吳縣令,非把這樁案子弄個水落石出!”

三豆子和法依和尚見狀,都驚詫地問:“萬歲爺,您有什麼妙法呀?”

康熙笑了笑,悄悄對兩位隨從耳語了幾句,三豆子和法依和尚聽後當即點頭稱妙。

翌日,康熙和兩名隨從扮成雲遊山川的道士,三人肩背行裝上街,把縣衙張貼的“懸頭告示”全都撕了下來。有人把這事告到縣衙,吳縣令便下令把這三個斗膽撕告示的道士帶進了縣衙公堂。吳縣令見是三個道士,便把驚堂木一拍,吼道:“大膽賊道,竟敢撕去本縣衙的佈告,該當何罪?”

康熙不慌不忙地答道:“大人息怒,貧道得知已有人將無名屍的頭顱送進縣衙,故那張貼的佈告實在已無用處了。”

“這……”吳縣令一時無言以對,但他仍強作威嚴,道,“大膽賊道,這乃是本官的安排,由不得你評頭品足!”

康熙聽後心想:你這糊塗官明明理虧還要強詞奪理,於是單刀直入地責問:“我聽說已有兩顆人頭送進縣衙,可一具女屍怎會有兩顆人頭?大人你不覺得其中有蹊蹺嗎?”

“這……”吳縣令被康熙問得啞口無言,心想這道士的嘴倒挺厲害,難道他有什麼高見?於是縣令緩和了一下口氣說:“你這道士本不該干擾本官斷案,但本官念你牽掛此案,現在讓你說說這兩顆人頭有什麼蹊蹺,說得對賞你銀兩,說得不對鞭打不饒!”

聽縣令一番話,康熙心想這糊塗官看來還有一點肚量,於是正色道:“大人請聽,一具女屍怎會有兩顆頭顱,這其中必另有一樁人命案,所以貧道建議大人應即刻傳令兩個獻頭人再來公堂,貧道有幾句話要問他們,等問過了話,這件案子也就水落石出了。”

吳縣令聽了康熙這番話好生奇詫,心想我花了這麼多時間都理不出這件案子的頭緒,他問幾句話就可破案,莫非他是仙道?於是說:“好,我就傳這兩個人進公堂,不過要是你等膽敢誇口戲弄本官,本官決不輕饒!”

康熙滿口允諾,遂暫離公堂,說好午後來公堂與兩個獻頭人對話。午後,康熙三人準時來到公堂,不知何因,三豆子手中突然提了一隻用黑布遮掩得密不透風的竹籠。

稍後,那兩個獻頭人便被衙役帶進來了。漁夫約30多歲,皮膚黧黑,身骨健壯,樵夫略為年輕,衣衫襤褸遍身塵埃,似剛從山上砍柴歸來。

兩人見過縣令後,縣令即讓康熙發問。康熙細問了兩人找到了無名女屍頭顱的經過後,轉身對吳縣令說:“大人,剛才這兩人雖說得振振有詞,但一個屍身怎會有兩個頭顱?分明是他們其中一人為得到懸賞而幹了傷天害理之事,我看非得動刑他們才肯招供!”

“大人明鑑,大人饒命,我等小人決不敢做如此傷天害理之事,如有半點虛假,任憑大人處置……”漁夫和樵夫聞聲色變,一齊跪伏於地哀求。

這時康熙冷冷一笑,道:“兩位既稱所說句句是實話,那麼我用靈蛇之法來測試你們一下如何?此靈蛇乃通神之物,其毒無比,但它只咬那些說謊造謠、口是心非之小人,而不會傷害誠實之人。”

康熙說完便讓三豆子把裝有靈蛇的竹籠搬至公堂中央,此籠四面密封,只露出一個碗口大小的洞口,少頃便見蛇頭透於洞外,頭扁、色褐,吐出血紅的舌芯子,見者無不悚然。

康熙問漁夫和樵夫:“你們可敢讓靈蛇試心?”

漁夫和樵夫面面相覷,接著點頭稱敢。康熙這時轉身對吳縣令說:“大人,既然他們敢讓靈蛇試心,現在暫且讓他們先回家告知家人,此乃生死之測,若是問心無愧必能活著回去,而做了理虧之事則必死無疑。明日上午在這裡當堂測試,如哪一位不來,必以謀殺他人罪論處,定不寬恕!”

吳縣令點頭稱好,漁夫和樵夫叩謝後趕快回家去了。

次日上午,漁夫和樵夫果然都按時來到縣衙公堂,康熙便讓三豆子把蛇籠重又搬至公堂之上,為安全起見,竹籠的洞口已用木蓋壓住。康熙問漁夫和樵夫哪一個先測試,兩人沉默不語。康熙便以抽籤之法決定先後,結果漁夫先試。只見他膽戰心驚地把右手伸入蛇籠之中,頓時臉無人色。這時康熙便讓他把怎樣撿到人頭的經過再從實講述一遍,漁夫供詞不變。康熙就讓他把手伸出蛇籠,眾人看時,只見他的手及手臂除了留有少許水跡及紫色斑點外,並無被毒蛇齧咬的痕跡,看來他已順利通過測試。

康熙觀之不言,接著又讓樵夫測試。樵夫把手臂伸入蛇籠後,供詞也照舊不變,手抽出後也只在手和手臂上留下一些水跡和斑點。

測試完畢,康熙沒有急於讓人抬走蛇籠,他轉向吳縣令說:“大人,經測試證明,這兩個人都是口是心非的刁民,一定幹過傷天害理之事,快把他們扣押起來!”

吳縣令聽康熙這麼一說,一時不解其意,這時康熙就讓三豆子打開蛇籠。蛇籠被打開,原來裡面根本沒有靈蛇,只放了一大碗酒。眾人不解康熙之意,康熙就讓已被押起來的漁夫和樵夫伸出右手來,說:“世上根本沒有什麼靈蛇,昨天大家看到的只是一條普通的毒蛇,然而這兩個刁民的手和臂分明都已塗過防毒蛇咬的解毒藥劑,所以那手臂上才有如此的斑點出現。那是一碗毒酒,但現在已被解毒,不信可拿出來喝。這漁夫和樵夫口口聲聲說不做虧心事,又為何要塗解毒藥劑於手臂呢?這分明是心虛所致!”

聽了康熙的一番話,漁夫和樵夫都癱軟在地,知道已抵賴不了,只好交待罪行。原來這兩人都是為了得到縣衙懸賞而不惜幹了傷天害理之事。漁夫為了錢財竟然殺死了病中的表妹;而樵夫殺害的則是一個常宿於破廟之中的啞巴女乞丐。

殺人兇犯被打入死牢後,康熙才亮出身份。縣令吳三貴得知這位智謀高強的道士原來是皇上時,慌忙伏地叩拜請罪。康熙沒過多地責訓,只叮囑他從速查出真兇,今後辦案不可糊塗!說完就和隨從離開了縣衙。

吳縣令按照皇上的聖旨認真偵查,很快抓到了本案的真兇,原來是一名屠夫,而死者則是他的髮妻。這屠夫因喜新厭舊與人通姦被妻子發現,殘忍地殺害了妻子。為了掩人耳目,屠夫把死者的頭顱埋在屋子地下,而把屍身拋於荒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