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台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施意見

浙江出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施意見

暑假伊始,浙江省教育廳、省旅遊局、省發改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廳、省食藥監局、團省委、保監會浙江監管局等10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

小編在這裡整理出了大家最關心的11個問題,希望同學們能帶著對未知的期待出發,帶著巨大的收穫回家。

什麼是中小學生研學旅行?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和指導推動,以培養學生生活技能、集體觀念、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主要通過學校組織的集體旅行或家庭親子旅行、安排在外食宿等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實踐教育活動。

為什麼要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

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中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幫助中小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瞭解省情國情、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激發家國情懷,更好感受“詩畫浙江”和祖國大好河山,感受革命光榮歷史,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在沒有鈴聲的課堂中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推動項目化學習、實踐性研究,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驗的深度融合,培養適應未來的關鍵能力。

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品格高尚、富有愛心,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要遵循哪些原則?

五原則:教育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普及性原則,公益性原則,安全性原則。

開展研學活動首先要做好哪三大基礎建設?

研學營地基地建設

浙江省用5年左右時間,創建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營地2個以上、全國基地20個以上。遴選公佈省級營地10個以上、省級基地100個以上。

研學線路設計

(1)營地輻射式研學線路。打造以研學實踐教育營地為核心、周邊基地為輻射圈的研學旅行實踐基地群。

(2)主題串連式研學線路。各地圍繞“紅色之旅”、 “生態之旅”、 “文化之旅”、 “活力之旅”主題,精心篩選打造3-5條面向本區域的示範性研學旅行精品線路。

研學實踐課程開發建設

(1)建立區域性研學課程體系。以“學天下、行天下、成天下”為主線,以“行走家鄉、覽勝祖國、放眼世界”為路徑,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縣情市情為主、初中階段以市情省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

(2)精心設計學校研學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納入學校年度教育教學計劃,建構“走下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向未來”的研學旅行課程模式。

(3)營地基地研學課程要求。至少具備一個研學旅行活動主題,有針對性地開發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

研學活動怎麼組織安排?

學校研學活動的安排

中小學各學段研學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學四五六年級、初中一二年級、高中一二年級。一般情況下,學校每學年組織安排1-2次研學旅行活動,每學年合計安排研學旅行活動小學3-4天、初中4-6天、高中6-8天。研學旅行儘量避開旅遊高峰期。

學校研學活動的組織

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旅行可採取自行開展或委託開展的形式。學校委託開展研學旅行的,要與有旅行社服務資質、信譽好的被委託企業或機構簽訂協議書和安全責任書。

家庭親子研學旅行活動

充分利用家庭旅行多樣性、靈活性、簡易性等特點,大力鼓勵和引導各中小學生家庭,利用寒暑假期等有計劃、有目的地帶孩子外出研學旅行。

浙江在研學活動服務和評價平臺建設方面有何創新?

建設高效便捷的研學活動服務和評價體系。借鑑溫州市鹿城區基於“學生社會大課堂” 智能微信平臺的研學服務和評價運作模式,積極建立並完善集信息提供(區域內和省級研學營地基地資源信息)、課程呈現(研學實踐課程內容)、活動記錄(進入營地基地通過定位、掃碼等的顯示和活動課程參與情況的實時記錄)、評價反饋(包括對學生參與活動評價和對營地基地服務滿意度評價)等板塊於一體閉環運行的研學活動服務和評價體系。積極為家庭帶領孩子參加省內外研學活動提供人性化的服務支撐,為家庭親子研學旅行提供實時記錄。努力實現研學旅行分層級、分區域、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服務和全方位的活動反饋評價。

研學活動經費怎麼落實?有哪些優惠舉措?

研學活動經費籌措

各地可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籌措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經費,探索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鼓勵通過社會捐贈、公益性活動等形式支持開展研學旅行。

門票減免優惠落實

交通出行嚴格執行兒童票價優惠政策。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場館、景區、景點的門票實施減免政策;公佈為省級營地、基地的,均須按不高於准入條件明確的減免標準予以減免門票、活動等費用。

研學旅行活動的收費支付方式

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活動,根據成本合理確定食宿、交通、活動等的費用,所需費用一般由學生家庭承擔,相關費用標準、支付方式等由學校負責告知學生家庭。

如何構建研學活動安全責任體系?

制訂安全保障方案

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實施分級備案制度。實施行前告知制度。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必須投保校方責任險,確認出行師生購買意外險;按規範配備一定比例的教師、安全員(救護員)、家長志願者等全程參加。

落實各方安全責任

各地旅遊、交通運輸、教育、食品藥品監管、公安部門和保險監管機構等各司其職。

下步研學旅行工作怎麼推進?

確定先行試點學校

2018年,各縣(市、區)要分別確定小學、初中、高中各1所以上學校先行試點。

確定先行試點市、縣

經各地申報,確定湖州市及其5個縣(市、區)、杭州上城區、寧波鄞州區、溫州鹿城區和龍灣區、嘉興秀洲區、台州天台縣和仙居縣等為我省整體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試點市縣。

整體推行時間表

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各設區市應至少有1個縣(市、區)整體推行。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全省所有市、縣(市、區)鋪開。

省級營地、基地創建安排

2018年開始,遴選公佈首批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和基地。以後每年遴選公佈一批。詳見浙江省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基地申報認定和管理細則(試行)》。

各地實施方案出臺要求

2019年3月底前,各設區市均要出臺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意見,並遴選公佈首批市級的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基地。

推進研學旅行工作主要採取哪些組織保障措施?

· 加強統籌協調。建立由省教育廳為組長單位、省旅遊局為副組長單位,發改、公安、財政、交通、文化、食藥監、團委、保監等相關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的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協調小組。

· 加強隊伍建設。各地教育、旅遊等部門及中小學校要確定相應的管理人員和教師專門具體負責研學旅行工作。

· 強化考核評價。建立健全中小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評價機制。評價結果納入學生學分管理體系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 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形成研學旅行工作的家校合力,推動我省研學旅行工作健康發展。

浙江出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施意見

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有何要求?

學校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境外研學旅行活動的,按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和《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國家旅遊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出國參加夏(冬)令營等有關活動管理的通知》(教外監〔2012〕26號)等文件執行。

小貼士

浙江省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基地認定管理相關內容普及:

1.研學實踐教育營地:是學生研學旅行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生活住宿的大本營。

2.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是學生研學旅行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場所;

3.浙江省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基地的認定和管理實行“准入條件前置、特殊要件審查、分級公佈監管、不符摘牌退出”的機制。

4.申報省級基地的,必須符合9個基本條件;申報省級營地的,除須符合省級基地的基本條件外,還必須符合11個基本條件。

5.已公佈為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基地,若出現7種情況之一的,經核查確認後,予以摘牌退出處理。


監製:毛亞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