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聖:放下狼狽不堪的人生,完成一場回憶和救贖

《一個人的朝聖》的開篇,歲月靜好,哈羅德,一個已退休賦閒在家靠養老金生活的老爺子,突然接到原來工作單位一位同事奎妮的來信。

奎妮信中告訴他,她得了癌症,將不久於人世,這是一封告別信。

他決定寫一封回信:親愛的奎妮,謝謝你的來信。聽到這個消息我真的很抱歉,祝好。哈羅德。

他拿著信,走過一個一個郵筒,但是他還是覺得這封信沒有表達自己的意思,最終沒有投進去。

直到遇見一個小姑娘,小姑娘聽說他的故事,勸他積極點,她告訴哈羅德,人一定要有信念,去接受一個不瞭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他決定要做點事,他想走著去看奎妮,他走一天,奎妮就能堅持活一天。

這是他的信念。

於是,這個老爺子說走就走,哈羅德歷時87天,走了627英里的路程走到了奎妮所在的醫院,探訪了奄奄一息的奎妮,這時奎妮的舌頭已被切除了、身上已沒有可再切除的東西了,腫瘤還在滋生。

他的信念、他的信仰、他的堅持都未能去改變奎妮去世的結局,也改變不了庸庸碌碌、膽小、隔閡、狼狽不堪的一生。

但是這一路上的回憶,讓哈羅德、讓他的妻子莫琳都在回憶中、在行走中、在等待中完成一場自我救贖,他們又一次牽起對方的手,站在海邊,在笑聲中搖晃。

就是這個簡單的故事,說了四個扎心的事實。

一個人的朝聖:放下狼狽不堪的人生,完成一場回憶和救贖​01

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顯得平淡無奇。

他的工作是銷售代表,一做就是45年,勤懇謙遜,從來沒有想過要升職加薪,他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就這樣在釀酒廠工作了那麼多年,告別時也沒有告別會。

唯一熟悉的就是奎妮,也就幾次接觸而已。

而退休後,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每天都是一樣的,褲帶更緊了,頭髮掉了更多。

他和妻子唯一的兒子與自己鬧的不開心,離家出走,最終因抑鬱症自殺,自此與妻子之間有了裂痕無法癒合,這是一個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只是有點悲涼。

每天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很多這樣悲情的故事在上演,再平凡不過了。

只是,平凡的人,也可以做不平凡的事。

哈羅德接到奎妮的信件後、聽了小姑娘的勸告,激發自己內心奔走的願望,決定了朝聖之路。

但是,這世界的大多人,沒有勇氣邁出這樣一步、制定自己的計劃、問問內心,自己真的想要什麼,如果剩下最後幾年,還有什麼未實現的夢想,是否跨出去?

公司有個同事,每年都要帶爸媽去國內和出國玩幾次,一年的工資獎金基本剩不下多少,關鍵她的老公也支持。

我們很奇怪的問了原因,原來她的父親查出有癌症,她希望能多出去走走,放下,陪伴,或是最大的恩情。

我能理解,紛紜的人生,剩下的不是物質,而是可能從未被重視的內心和情感。

所以,我更能理解哈羅德這一次看似荒誕不經的行程。

一個人的朝聖:放下狼狽不堪的人生,完成一場回憶和救贖​02

被全世界看見,都抵不過被一個人深深看見。

他是去看望奎妮,希望他行走的每天奎妮都在堅持、在等待,這樣她就能多活幾天。

而在路上,他想起很多的事、想起與妻子年輕時的愛情、想起後來的隔閡,想起自己兒子與自己的感情失和、想起自己16歲就被父親趕出、想起自己母親離家出走。

不幸的童年、默默無聞的工作、夫妻之間的隔閡、孩子的不幸,他這一生還剩下什麼,除了狼狽不堪。

他沒有想到未來會怎麼樣,就在走著,承受著痛苦,內心最大的渴望,自己能救下奎妮,告訴奎妮,他來了。

其實,字裡行間中哈羅德更盼望得到妻子莫琳的原諒和愛,這個世界他唯一剩下的就只有她了。

後來在路上,越來越多的朝聖者加入這個團隊,形成聲勢浩大的朝聖團。

人越多越孤獨,分歧越大,每個人心裡的真實想法不一樣。於是,他選擇離開隊伍,自己一個人抵達目的地。

哈羅德發現,這個世界上,能理解自己的人,能讓自己在意的人根本就不多,他只希望被一個人深深看見。

一個人的朝聖:放下狼狽不堪的人生,完成一場回憶和救贖​03

你一定會不斷掙扎,難以置信,會被現實一次次打倒,直到終於接受事實,塵埃落定。

這本圖書寫的非常的直敘平淡,不斷行走、不斷回憶、平淡的文字、精細的描述,如此而已,但是字裡行間的扎心事實不斷露出,讓我們看到自己的。

比如,他們年輕時、孩子出生時一家三口的甜蜜。後來,平淡的日復一日的生活,莫琳開始對哈羅德越發不滿,她不斷藐視自己的丈夫,他們分居後一直沒有再提出一起住的打算。

大部分的婚姻,因為相愛在一起,因為不滿而分開。

這個魔咒,讓哈羅德倍感生命沒有意思,他這次行程,把養老金用完了,而家裡的信箱積攢了一摞要支付的賬單。

每一次掙扎,他們都被現實達到,他們的努力都沒有結果,反正就這樣吧,接受事實,直到哈羅德毫無徵兆的離家出走徒步去看望病人。莫琳才在時空的這段發現自己的丈夫的一個又一點優點,轉而去支持自己的丈夫。

沒有被現實打倒的人,才有更多能力享受這樣的生活。

一個人的朝聖:放下狼狽不堪的人生,完成一場回憶和救贖​04

這個世界需要少一點抱怨,多一點信念,多一點勇氣,而信念和勇氣是我們這個時代缺少的。

哈羅德在行走中遇見了許多人、聽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遇到了問題、得到了暖心的幫助、遭遇了不少麻煩,也得到了很多溫暖的幫助。他說他與和奎妮的故事給絕望的人對生活的勇氣,別人的鼓勵給他堅持下去的勇氣。

寫了那麼多人物故事,很多過往,在那個時空的人們,有人用信念、勇氣和堅持演繹一個又一個令人側目的事。

如《義勇軍進行曲》的譜寫者聶耳。

他的一生顛沛流離,父親早故,家裡貧困,但從未他放棄音樂的夢想;在革命的路上,遇到逮捕、追殺的他也未改變自己做出激越的歌曲激勵當下的人們,他做出了《義勇軍進行曲》,而他的生命就定格在23歲的時間節點。

如美國一名很普通的技術人員,他叫帕特森。

不經意間他發現一個問題,鉛會害死人的。他與商人鬥爭,1963年,他發佈長達45頁的報告,在這個報告裡他說明鉛正在傷害人類,必須要馬上停止注鉛汽油的銷售、停止食品鉛的使用。商人要殺了他;他與政府鬥爭,他到處找各式證據,投稿、演講和遊說,政府停掉他的科研經費。他與所謂的權威、無良的石油公司、無數的媒體鬥爭了幾十年後,終於在1970年美國開始向無鉛汽油邁出第一步。這麼多年的辛勞,他骨質完全疏鬆,身高也縮短了5英寸。

如果沒有他,也許我們當中一半人會鉛中毒死亡,一半人腦部受損,直接痴呆,更有可能我們來不到這世界上。

這個世界終究有人用自己的信念做我們看起來莫名其妙的事,但是正是他們的信念和勇氣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哈羅德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最終獲得了莫琳的理解和支持,完成了一場人性、婚姻的自我救贖。

一個人的朝聖:放下狼狽不堪的人生,完成一場回憶和救贖​05

這不算一個很長的故事,315頁,一個下午就可以讀完。

一邊讀,一邊在想著這些年與父母的關係、自己成長的歷程,想起很多過往一幕幕。

相信觸動了自己,於是寫下來。

建議30歲以後有一些閱歷的人閱讀,一個人的朝聖,用真心讀,就能明白。

新年的鐘聲已敲響,寄望未來不管如何,埋頭逆風而行。

感恩相遇。


作者藍胖,肥而不膩的一個70年後老男人 喜歡研究無厘頭的歷史

推出“歷史真性情”、“人生正清歡”、“寫作有溫度”等欄目,為你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