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修零學分的「反思課」:提升智識比學習知識重要一百倍

在哈佛修零學分的“反思課”:提升智識比學習知識重要一百倍

學院君說:哈佛是不少同學的夢想。我們曾分享《哈佛1000多頁的課程名單》,談到哈佛為本科生提供的一系列基礎課,讓學生在進入知識的細枝末節之前,能夠對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個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今天具體談談其中一門“反思課”,以及其後哈佛對大學精神的思考。

哈佛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生斯考特,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參加了一門零學分課程。

剛報名時,和很多學生一樣,斯考特心裡疑慮重重,質疑這樣的一堂課會有什麼效果。畢竟在哈佛,所有人都很忙碌,幾乎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更不用說擠出時間去參加一個沒有任何學術意義的課程。

但在第一堂課上,斯考特就找到了樂趣。和其他哈佛大學新生一樣,他有許多興趣,為自己設定了幾個更高的期望值,好為了將來,“能過上美好的生活”,但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現在所付諸的行動是否反映了自身的價值觀?哈佛學生有什麼責任和義務?這些都是課堂上斯考特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哈佛修零學分的“反思課”:提升智識比學習知識重要一百倍

哈佛的“反思課”

斯考特參加的這門課,是哈佛大學主要面向新生開設的課程——“反思你的人生”。

哈佛之所以開設這樣一門特別的課程,源於一次對哈佛即將畢業的學生一對一訪談的結果。一名學生表示,哈佛大學教會他很多知識和技能,但哈佛“忘記提供最重要的課程”,即教會他如何思考自己的生活。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理查德•J.萊特大受觸動,認為大學教育可能過於侷限於對學生的學術訓練,而忽視了一些對個人和現實問題的思考,比如說:“怎樣過一種快樂的或實用的人生?什麼才是富有成效的人生?這些概念本質上有不同嗎?如果有,你會選擇哪一個?”

理查德教授找到了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認知與教育教授霍華德•加德納、約翰•霍布斯、伊麗莎白•霍布斯等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得到了其他教授的響應。

霍華德•加德納,哈佛鼎鼎大名的“多元智能理論”之父,對此更是非常贊同。在他看來,儘管世俗化的大學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是積極的,但缺少一個契機讓學生去深度思考,反思自己的生活。哈佛有必要在這方面給予學生,尤其是那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以指導。

“反思你的人生”課程主要面向大一新生,採取自願報名的方式,沒有學分,沒有論文和作業。課程形式很簡單:選課的大學本科一年級新生以12人為一組,在教師、顧問或院長的帶領下,進行三次90分鐘的研討會。

這些討論鼓勵學生思考一些抽象的問題,比如,“對他們來說什麼是真正重要的東西?”“當價值觀和現實生活出現矛盾時,該如何取捨?”等。課程的目標旨在幫助大學新生正確識別自己的人生目標,系統地反思個人生活的諸多方面,然後把這些思考和發現與在校園裡自己實際所做的事情聯繫起來。

學生們首先被要求列出一個清單,寫出他們希望如何度過大學時光,然後再列出過去一週自己實際上是如何安排時間和度過的,兩者對比,思考自己平時花費的時間和所作所為與目標是否吻合。

在另一項“核心價值練習”中,學生被要求在一張紙上寫下25個關鍵詞,例如尊嚴、愛、名聲、家庭、優異、財富和智慧等。

學生需要圈出5個最能代表他們個人認同的核心價值的單詞,然後思考,假如這些價值之間相互衝突,將如何取捨?如何解決?這很難回答,幾乎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考量和選擇,但這種深層次的思考對於學生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這也得到了驗證。理查德教授在三年後對當初參加“反思你的人生”這門課的學生進行回訪,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可這門課的價值,認為這是把大學變成具有轉折意義的人生體驗的關鍵一步。

在哈佛修零學分的“反思課”:提升智識比學習知識重要一百倍

瞭解孩子內心的窗口

哈佛大學的這門課也給了斯坦福大學以啟發。與哈佛大學“反思你的人生”課程類似,斯坦福大學“反思”課程是在冬季學期面向一年級新生的項目,包括三到四次90分鐘的討論會,8到12名學生為一組,由一名教員、一名工作人員和一名有經驗的學生帶領進行一系列的練習,核心內容是引導學生思考那些對他們來說很重要的價值觀。

例如,在第一次討論會上,學生們被告知:“我們要進行一次長途飛行,你需要攜帶一件有特殊標記或反映你身份的物品。”然後飛機在遙遠的島嶼上迫降。學生們被要求根據自己所帶來的物品,提出關於如何相互支持和建立社區意識的想法。討論中出現了很多豐富而深刻的思考。

另一次討論會則要求學生們列出十個關於價值觀標籤的清單,清單上還留有一些空白的地方,如果學生願意的話,可以自己添加若干價值觀。隨後,學生們被要求把清單逐漸縮短,最後只能保留兩個。

小組成員討論這些核心價值觀對於自身意味著什麼,為什麼重要。然後,學生被要求用一週的時間來思考他們選擇的價值觀。一週後,一些學生仍然堅持著當初的選擇,沒有任何改變,但也有一些學生表示,他們改變了當初兩個核心價值觀的選擇,並解釋了為什麼作出這樣的改變。

不光是學生,斯坦福大學教授也參加了這個項目,尤其是斯坦福法學院院長托馬斯•埃爾利希每年都參加。在他看來,雖然一些非正式的午餐和聚會可以幫助自己瞭解學生的生活和目標,但是作為一名老師,他很少有機會直接和學生討論他們的價值觀、希望、憂慮、夢想及關心之事。

大一新生經常面臨著眾多挑戰,但他們很少願意向自己的新生導師或授課教師尋求幫助,托馬斯希望通過這門課,能夠更好地瞭解一年級新生群體面臨的問題,從而更有效地幫助新生成長。

與哈佛一樣,斯坦福大學的這門“反思”課程也屬於自願性質,沒有學分,但是參加該課程的學生大都給出了滿意的評價,認為該課程有助於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認識自身與現實世界的關係。

在哈佛修零學分的“反思課”:提升智識比學習知識重要一百倍

“反思”教育意義何在?

哈佛、斯坦福等高校開設的“反思”課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體現高等教育最高的教育價值——為人的一生塑造完整人格。

傳統的大學教育著重於對學生的學術訓練以及知識的傳授和積累。而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知識”的觀念本身在發生變化,人們獲取知識的手段越來越豐富,大學所教授的知識在大量的知識信息面前早已顯得滄海一粟、微不足道。

所以,高等教育必須超越“大學”本身,除了為學生提供基礎的學術知識外,還必須教學生學會如何思考和處理專業領域以外的,涉及個人內心平衡、價值選擇、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問題。英國哲學家尼古拉斯•麥克斯韋寫過多本書探討這個問題,並指出大學需要以提升“智識”來代替單純的“知識”積累。

所謂“智識”,指的是一種以價值和意義為導向的求知過程,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探究並認識人類世界的豐富性、生存意義和人生價值。

基於此,高校也應該提供一種對學生的人生進行全盤規劃和思考的內省教育,幫助學生對自身目標和價值觀做自我拷問和自我回答,不斷地調適自我和現實世界的關係,如此也更利於學生人生的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