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很牛的朋友,教會我的5大買房邏輯

我一個很牛的朋友,教會我的5大買房邏輯

我有一個朋友,85後,普通上班族。他算不上富二代,只能是家境還算優越,能夠給他買房的第一桶金

但是這個過程中,通過在一家房地產公司(x大允許更名),前前後後來回倒騰,也算是手裡陸陸續續經歷了十幾套房,後來通過這個差價,有了大幾百萬的第一桶金,陸陸續續已經手裡七八套好地段的房子!

老家是開廠的,原來父母特別討厭他的折騰,沒想到,現在說,開廠賺了一輩子,還不如他幾年賺的。

生命不息,折騰不止,這是避免財富被洗劫的方式之一。

我一個很牛的朋友,教會我的5大買房邏輯

而橫亙在他的手法中的買房邏輯,才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

1

他說:有錢還是要買房,最好每2年置換一套房。

他相信,買房是財富增值最好的方式之一。有錢不要捂在手裡,什麼時候買房都不晚。切忌供著剛需的房,操著炒樓的心。

剛需客戶買房,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其實就是怕賺少了

很多人到現在還沒上車,就是有被迫害的心理

萬一房子降價了會怎樣,但是其實,就目前濟南的現狀,房價短時間內暴跌的預期非常低。尤其要趁現在限價限購的情況下,趕緊上車。

而且7月6日,中美貿易大戰開打後,中國A股上證指數跌破2700點,隨後A股快速拉昇,至下午收盤時達2747點。

一場保衛股市、保衛人民幣匯率的救市行動顯而易見。

而此時,中國只有一個市場似乎沒有受到影響,就是中國房地產市場。

但正常的經濟學常識告訴人們,如果中國經濟大幅度減速,甚至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樓市絕無可能獨善其身。

在內需不旺、出口受阻、投資減速的背景下,樓市可能再次成為救火隊員,“夜壺”可能被重新拾起。

我一個很牛的朋友,教會我的5大買房邏輯

但尷尬的是,近兩年來,中國一直在給樓市降溫,房地產市場調控是中國宏觀經濟調控中最重要的內容,也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最重要的方面。

如果重啟鼓勵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政府的公信力會受到嚴重影響,樓市泡沫會繼續加劇,會釀成更大的風險。

由此可以推斷,2018年下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政策的走向,可能,甚至唯一可能,就是全力維穩。

不能漲,更不能跌。

有條件,每2年置換一套新房。新房交付之內2-5年絕對是增值最快的階段。滿2年交易就免營業稅,而這個時候小區開始成熟了,人氣興旺,配套起來,房價漲的像坐直升機。

2

他說:越不容易買到的房子,你一定要去買。

越不容易買到的房子,往往是

被政府嚴格限價,處在價值窪地的房子;或者是資源紅利不斷砸入板塊內的房子。

這類房子,所有人都要都搶著買,新房價格比周邊二手房價格低一大截,甚至連周邊地塊的樓面地價都比房價高。

他說,現在濟南哪些房子最值得買,你看它的中籤率就能夠看出

我一個很牛的朋友,教會我的5大買房邏輯

值得警惕的是,越是越鼓勵你去買,往往你要小心。

比如現在cbd火爆,比如現在雪山片區的火爆,但是唐冶、新東站、西客站、二環南就在走弱

越是在調控期,越是你該出手的時機。

滯漲期會逐漸進入,等到滯漲期過去後,你就會發現你沒得挑了。

3

他說:在能力範圍內,買房一定要貸最多的款。

為什麼說要貸款,其實就是槓桿思維。

欠錢的才是大爺,你們不知道麼。能憑本事借來的錢,當然是能借就借啊。

有人就是不願意借錢,不願意用父母的錢,必須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所以,在很多樓盤現場,你會看到有人直接付全款買房。

這就是思維誤區。

他買房,如果首付最低3成,他一定只付3成;如果能貸30年,他一定貸滿30年。這麼多年來,他絕不提前還款。

合理的負債,是一種資金在機會成本上的“套利”,你從低成本的地方拿到錢,放到收益相對更高的地方。這條機會成本的原理在生活中每一個和錢有關的地方都可以應用。

不要覺得給銀行利息你就吃虧了,實際上你用這部分錢可以運用到其他地方,獲取更多的利息!

我一個很牛的朋友,教會我的5大買房邏輯

通貨膨脹是大勢所趨,貨幣貶值是一定的。對於買房的人來說,能夠貸款買房的儘量貸款,貸款時間越長越好,因為通貨膨脹會消化你的負擔,時間越長錢越便宜

槓桿這個東西,存在即合理,只要不超出實際的承受範圍,能用盡量用。

4

他說:一定要在規劃剛出爐,利好還沒完全兌現時買房。

他說,他從來不買成熟區域的房子,因為已經完全失去想象空間。

如果一個區域已經發展得很成熟,地鐵、商業、教育......一個都挑不出毛病,那也意味著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小,沒有規劃利好刺激,這個區域的房價只能隨著通貨膨脹一起漲。

濟南哪些地方房價漲得最快,未來還被認為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難發現,基本都是不斷有利好砸入的新區

,例如cbd、漢峪、唐冶、新東站、黃河北的新舊動能轉換等......

而你仔細看,會發現其實二環南已經利好出盡,誰買才是真的傻,畢竟只有生態這一個牌能打

5

他說:你的鄰居決定了房價。

鄰居還和房價有關係?剛開始,我聽到這個觀點,不免詫異。

他說,他的鄰居(包括租客),有大學教授、畫家、作家,還有企業老闆、政府官員,就連部分歐美的留學生都租住在小區內。

你想一想,這麼多社會精英選擇在這裡居住,相當於形成了圈層效應,未來會吸引更多優秀的人來置業,這樣一來,小區裡匯聚的人源越來越多元化,文化生活也日漸豐富多彩,高素質的教育醫療屬於稀缺資源,人文環境也越來越吸引人,再加上商機處處,房價怎麼會跌?

放眼濟南,精英所在之處,幾乎都是優勢資源傾斜之處,所謂的富人區,也正是優勝劣汰的群聚效應。

實話說,咱們就舉一個簡單例子,政府公務員小區附近公交、教育、公園等等各類的資源是最齊全的,最明顯的栗子就是東城逸家

我一個很牛的朋友,教會我的5大買房邏輯

也許你會說,搞這麼累幹嘛,不就是買套房嗎?

但也許,人生的差距,就是從一套房開始。

我這位朋友,雖然已經成了房產達人,身價不菲,但依舊過著簡單低調的生活。

他還不忘經常提醒我門,在追逐利益時,也別忘了還有安全這回事。

有時買房也是場賭局,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