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承德邀您共赴「國家風景」之約

今夏承德邀您共赴“国家风景”之约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建設紀實

藍天碧水,如意河畔,1300多名來自海內外的賓客來到承德,共赴一場盛夏時節的“國家風景”之約。

7月的壩上,草原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即將亮相的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正迎來她展現魅力時刻。

這條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的建成,既是對河北省委、省政府,承德市委、市政府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和全域旅遊成果的一次檢驗,更是美麗河北、魅力承德面向世界的精彩展示。

2018年1月,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作出批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積極適應從高速旅遊增長階段轉向優質旅遊發展階段的新形勢,推進旅遊產業化和京津冀旅遊產業協同發展,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大力發展旅遊產品和全域旅遊。要深入推進旅遊富民工程,提高旅遊公共服務和文明水平,搭建智慧旅遊平臺,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旅遊美好生活的需要,奮力寫好新時代河北旅遊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省長許勤指出,新時代,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大力實施質量興旅、質量強旅戰略,以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旅遊發展大會平臺為抓手,以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面提升為重點,加快實現旅遊產業從快速發展向質量效益全面提升轉變,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更大貢獻。

自然景觀多樣,多元文化交融,生態建設成就卓著,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的政治地位和生態人文景觀全國罕有。開啟新徵程,承德目標明確:秉承“生態旅遊、綠色發展”主題,以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為主打品牌,全力打造河北全域旅遊新範例、中國生態文明旅遊新標杆。

180公里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建設

一個宏大的國家戰略正化身為流淌著的生態奇蹟

習近平總書記為承德發展親自定位“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同時解決貧困問題”為承德再譜“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指明瞭方向。

塞罕壩務林人和承德人民56年的堅守,創造了百萬畝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蹟,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被習近平總書記讚譽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範例,並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讓承德人民深受鼓舞。

“我們要把這條風景大道打造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理論、傳播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政治大道;打造成全域旅遊助推扶貧攻堅的民生大道;打造成四海賓朋、八方來客共享生態綠色、康養休閒的風景大道。”談到承德精心打造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的初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承德市委書記周仲明說。

市長常麗虹表示,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為承德全域旅遊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通過資源整合將有利於提升壩上地區的旅遊競爭力,有利於壩上地區的開發建設和加快沿線旅遊扶貧進程。承德要以此為契機,全力打造全域旅遊新樣板,構築中國生態文明旅遊新標杆。

這條由國家註冊批准,投資260億元,包括6大組團、20個沿線旅遊服務項目的國家“一號風景大道”,位於承德市壩上地區,東起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經御道口牧場管理區、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西至豐寧滿族自治縣大灘鎮,全長180公里。

遼闊的草原、美麗的湖泊、浩瀚的森林、多彩的鮮花觸目可及。這裡有世界級的風景區群,一望無際、水草豐盈的永太興疏林草原,草長鷺飛、細鱗鮭魚暢遊的小灤河國家溼地公園都坐落於此。

第三屆河北省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承德召開,既是省委、省政府對承德發展寄予的殷切希望,更為承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旅遊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平臺和難得機遇。

自2016年獲得承辦權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承德圍繞“國內一流、省內領先、功能完善、自然天成”的建設理念,自2017年8月開始啟動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的謀劃和前期工作。建設中,依託原有省道姜二線和御大線,通過在沿線實施大中修、公路安全生命防護、慢行(騎行)系統、綠化提升、驛站(服務區)、觀景臺和港灣式停靠站六大類21項交通工程進行道路功能性和景觀性整體改造,未多佔一分土地,把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做到最大化,實現了交通與旅遊的深度融合、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目的。同時,還同步實施了豐寧外溝門至永泰興等連接周邊景區和新興業態的6條段農村公路項目。所有項目於2018年3月全面開工建設,目前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這條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正用她如畫的美景成為習近平總書記為承德畫下的水源涵養、綠色生態宏偉藍圖的最美詮釋,成為一個宏大的國家戰略化身為流淌著的生態奇蹟的最美見證。

天藍、山綠、水清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凸顯承德生態之美

一路走來,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猶如一條美麗的絲帶,一路穿起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穿起古御道上馬蹄陣陣駝鈴聲聲,森林松濤如潮、草原牧歌宛若天籟,綿亙180公里的風景帶潤澤京畿大地,見證著一條人文景觀與生態自然風景完美融合的“一號”風景。

時逢盛夏,一場小雨之後,塞罕壩的空氣愈加清冽,路邊的草叢裡一隻小松鼠探出頭來,轉眼間就消失在森林深處。

這裡是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節點之一的塞罕壩森林小鎮。一路穿行在塞罕壩深深淺淺的綠意之中,遠處成片的、繁茂的落葉松林隨風輕擺,路邊各種灌木和青草鋪陳開來,青草和泥土混合的清爽之氣滌盪心肺。

蒼翠連綿,綠草如茵,野花芬芳鬥豔……今天的塞罕壩,是雲的故鄉、水的源頭、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沿著風景大道往南,在42公里外的圍場御道口村,河柳林迎風搖曳、油菜花金黃一片,小灤河國家溼地公園裡的細鱗鮭魚遊得愜意。全國唯一一個以河柳林、細鱗鮭為保護重點的國家級溼地公園試點就坐落在這裡。

再往南走,一望無際、水草豐盈的豐寧永太興疏林草原景區,酷似“非洲大草原”,灤河奔流不息,神秘幽靜的溼地公園讓人流連忘返……在國家“一號風景大道”上,這樣的生態美景隨處可見。

承德是生態大市,全市有森林面積3417萬畝,佔河北省的45.1%;水資源豐沛,有灤河、潮河、遼河、大淩河四大水系,年均自生水量37.6億立方米,每年為京津供水22億立方米。

壩上地區作為承德北部旅遊帶,森林草原資源得天獨厚,是全域旅遊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塞罕壩森林公園、萬頃疏林草原——御道口風景區、距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京北第一草原等一大批優秀自然資源。依託豐富、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我市將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豐寧滿族自治縣、御道口牧場管理區等壩上地區作為第三屆省旅發大會的主承載區,以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為重點,沿線發展行宮酒店、特色小鎮、飛行基地等旅遊新業態,全面呈現了“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生態旅遊目的地。

6大組團20個新業態、新產品項目建設

全力打造承德全域旅遊發展格局新地標

在豐寧魚兒山牧場,5700餘畝草場上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開得正豔;茶鹽古鎮天成號驛站裡,豐寧農民王順的農家院裝飾一新,正式迎接賓客入住。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是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過渡區的地理分界線,這裡森林、草原、 湖泊、溼地、山地等自然景觀多樣;是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文化分界線,這裡蒙元文化、滿族民俗、皇家文化、萬里商道、邊塞文化等歷史人文資源豐富;是清代帝王木蘭秋獮的皇家御道,沿途散佈木蘭圍場72圍,皇家行宮、驛站遺存眾多;是為京津冀阻沙源、涵水源的生態大道,這裡可以追溯從清末木蘭圍場開圍放墾生態惡化到建國後修復生態築就塞罕壩綠色長城的百年曆史。

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從項目建設入手。副市長蘇鐵成介紹,我市引進榮盛集團、炫靚集團、中建集團、河北旅投等戰略投資商,謀劃建設了六大組團——木蘭秋獮組團、阿魯布拉克圍組團、茶鹽古道組團、國家牧場組團、契丹部落組團、中國馬鎮組團,落地建設20個“旅遊+”新業態項目,著力打造集皇家驛站、國家牧場、特色小鎮、飛行基地、國際馬場、旅遊村落等於一體的旅遊新業態集合群。

飛天小鎮是京承御道最大的低空飛行基地,實現了草原與航空融合;契丹部落著眼“旅遊+扶貧”,推動壩上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中國馬鎮注入蒙古風情元素,融入馬文化休閒體驗……這些項目都是支撐我市旅遊業長遠發展的高端新業態、前沿新模式。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是名副其實的風景長廊,又是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繁榮同生的文化地帶,這為我市發展全域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市旅發委主任王成軍說。

截至目前,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共設有御道口遊客集散中心、中國馬鎮遊客集散中心、永太興遊客集散中心等3 個遊客集散中心,設有雙岔河驛站、乾隆行圍驛站、康熙飲馬驛站、天成號驛站、魚兒山驛站、皇封山驛站、大峽谷太陽湖景區遊客服務中心等7個遊客服務中心,建有圖爾根自駕車營地、京北房車營地等2個房車營地,目前建成彩色瀝青路面自行車慢行系統30 公里。

“一村一品”建設優美鄉村

打造承德精準脫貧和鄉村全面振興的旅遊產業新樣板

行走在國家“一號風景大道”上,不時就有極具特色的地域景觀跳入眼簾,圍場老窩鋪鄉就是沿途經過的一個小鎮。

從2017年6月開始,老窩鋪鄉開始美麗鄉村改造工程,全鄉一共改造了357戶,街巷硬化14000平方米,安裝路燈220多盞。青磚灰瓦,白色牆面粉刷一新,用村民的話說,“變化翻天覆地。”

優良的交通區位優勢和農村新貌不僅吸引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客商前來洽談合作,也讓村民開始在家門口開公司自主創業。

“咱們村自然環境這麼好,又守著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我就琢磨著開個農家遊,讓更多的人來到咱們壩上看美景。”剛剛註冊了途陽旅遊品牌的上窩鋪村村民劉君利興奮地說。

青山綠水不僅是美麗的風景,更是旅遊富民的資源。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經過2個國家深度貧困縣,共涉及16個鄉鎮、55個鄉村。我市充分發揮旅遊業的綜合帶動作用,推動全域旅遊扶貧,構建易地搬遷、景區帶動、旅遊綜合體帶動等扶貧模式。結合壩上地區民族特色和滿族皇家文化特色,我市統一對道路沿線鄉村面貌進行了徹底改造提升。按照“綠、美、亮、淨、硬”的要求,實施觀摩沿線美化綠化,在做好項目施工現場和項目收尾後的生態修復和保護的同時,在內部裝修、傢俱、展品應用過程中堅持選用生態環保節能材料。此外,還結合壩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種植金蓮花、萬壽菊、串紅等8萬畝花卉型中藥材,打造了12處風格各異的花海和大地藝術景觀。

建一條風景道,拓萬家致富路。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的建設,第三屆省旅發大會的舉辦,將有效帶動壩上區域16個鄉鎮、112個行政村,輻射帶動壩下區域33個鄉鎮,283個行政村走上鄉村旅遊脫貧致富道路,助推6.2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實現小康。在國家“一號風景大道”上,將有越來越多的百姓,通過參與和發展鄉村旅遊,走上脫貧致富路。

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著力打造智慧化高品質旅遊大道

在御道口行宮酒店的木蘭秋獮弧形環幕體驗區,北京遊客王瀟也過了一把木蘭秋獮的皇帝癮。她還用手機客戶端在線瀏覽了第二天打算去的中國馬鎮,十分方便。

圍繞舉辦一屆“數字化、智慧化”的旅遊業盛會,承德打造了市級旅遊大數據、圍場智慧旅遊、豐寧智慧旅遊、智慧酒店、智慧會務等五個智慧旅遊平臺,並在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沿線分佈了豐寧縣大灘中國馬鎮智慧馬業管理平臺、圍場縣五道溝乾隆行圍驛站互動體驗(AR VR) 中心、圍場縣御道口風景區南門智慧旅遊展示廳、行宮酒店的木蘭秋獮弧形環幕體驗區、行宮酒店電子競技VR 體驗區五個智慧旅遊展示點,一路串聯了沿線景區、驛站、賓館、飯店、民宿共千餘家的旅遊智慧服務集群,遊客可通過ARVR 互動體驗、弧形環幕體驗區等,享受數字化導航、導遊、導覽、導購等服務。

這條風景大道將成為一個整體,徹底改變承德壩上旅遊景點單打獨鬥、難以形成合力的局面。

為了實現了交通功能與旅遊功能的融合,風景大道沿線共佈局建設了約30公里自行車慢行系統、13個停車港灣及觀景平臺、7個遊客集散服務中心、15個節點信息引導標識景觀、2個房車營地和一大批數量充足的A級旅遊廁所,可以充分滿足廣大遊客的旅遊公共服務需求。

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形象標識系統負責人、清華美院博士馮祖光坦言,“融合性”是此次設計的最大特點。生態先行,服務遊客,融情於景,自行車慢行系統、導向標識系統、遊客集散服務系統、遊憩設施系統優質健全。以風景為基礎、野生動物標示為核心的嶄新景區形象標識系統也將成為今後風景大道的新樣板。

在空間上打破獨立景點“單打獨鬥”,在時間上把歷史與現實貫通,在產業上打破單線作業實現多維發展,在人員上全市上下多維參與廣泛發動,這條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未來將成為世界級旅遊經濟帶和目的地。這條國家“一號風景大道”,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寫照。由此,承德正加快由山莊時代邁向全域旅遊的新紀元。

和合承德網記者 劉春雨

往期回顧

徵稿啟事

承德旅遊是一個開放平臺,無論你是承德土著還是外來遊客,都可以把在承德生活、旅行的點滴記憶時刻分享給大家。可以是美景故事、遊記心得、也可以是散文隨筆,我們期待與您一起分享在承德的美好時光!

投稿一經採用,會獲贈大清獵酒兩瓶哦~!~!!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