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是這麼讀書的

想不到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是這麼讀書的

猶太諺語曰:“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說到最聰明的民族,大多數人第一個想起來的一定是猶太民族。

猶太人是如何煉成的?是因為他們自稱為“上帝的選民”之由、國破山河不再的大流散苦難之故,抑或其他?我們很難窮盡以闡明其中原因,但猶太人之所以成為猶太人,閱讀是塑造其民族的基礎。

猶太民族又被稱為“書的民族”,他們的古老傳說印證了這一點:“從原初黑暗的混沌中率先登場的不是光明,而是文字。

想不到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是這麼讀書的

從《塔木德》(Talmud)中看到,上帝坐下來創造世界的時候,字母表上的22個字母從上帝莊嚴的冠冕上落下,請求上帝利用他們來創造世界。上帝同意了他們的請求,讓他們在黑暗中產生的天和地。”

書是神諭的承載,是心靈的寄託。

消滅了語言和文字,就等於消滅了思想和傳統。千百年來,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雖說著當地語言,但均將希伯來語作為學術和禮拜用語,並堅持使用希伯來文進行寫作。所以,希伯來語在以色列猶太復國運動中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使得長久以來作為研究使用的語言又回到了猶太人的生活中。

復國之後,希伯來語重新成為了日常用語,這更加驗證了語言和文字對於一個民族不可估量的影響和作用。

想不到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是這麼讀書的

在猶太教的歷史上,將神旨從口頭傳統到書面文本的轉變中起真正標誌性作用的是《希伯來聖經》中的《申命記》。自此,猶太教變成了一本書的宗教,這使得猶太教成為更為理性的神學。他們認為《希伯來聖經》本身就是一座圖書館,無所不包,植根於時間,跨越空間,因此在過去、現在、未來的任何地方都始終存在。

猶太教中更有將不用的書籍和載有文字的紙張放在“書冢”妥善保存的傳統,“書冢”在希伯來語中意為“容器”。他們認為破損的文本會像靈魂一樣升到天堂,將其保存後以免遭到褻瀆,這與我們的“字灰深埋淨地”是多麼得相像。

相信《希伯來聖經》的真理高於一切,這就是民族和宗教精神上的忠誠與歸屬感,也是中世紀阿拉伯學者所持的觀點。他們認為“書籍存在於時間,使過去的希臘與阿拉伯時代成為現在的文化典範;也存在於空間,把分散於各地的東西集中在一處,把遠方的東西移近。……書籍變不可見為可見,意在掌握全世界。”

想不到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是這麼讀書的

在猶太人眼中,讀書不可或缺,文學、藝術、音樂、詩歌如水和糧食一樣不可缺少。生命會結束,讀書卻無止境。他們說,金錢裝在口袋裡,智慧卻裝在自己腦袋裡。

1736年,猶太人制定了一項與書籍有關的法律:當有人借書的時候,如果書本的擁有者拒不出借,便是違法,應處以很重的罰金。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部關於書籍的立法。古代猶太人甚至還規定,假如你有一本好書,即使是你的敵人要借的話,你也必須借給他,否則你就會成為知識的敵人。

想不到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是這麼讀書的

猶太人愛讀書,愛買書,專心致志讀書的人隨處可見。猶太父母已習慣在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就會讀書給他聽。因為嬰兒從6個月就已經開始熟悉聲音,並對紙上的東西發生興趣。儘管他們不懂得內容,但只要給他們朗讀,就能使他們熟悉、喜歡父母的聲音。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時機,可以為他日後的教育打下基礎。

沒有一個民族像猶太民族這樣具有如此濃厚的讀書氛圍。正是這種優秀的閱讀習慣,讓猶太人以不斷的疑問來學習,並不追求明確的答案。他們不會因為書上有寫就全然接受。大多數人在問答的循環之間找到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