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畢業碩士、博士不再強制規培,已獲中級職稱不需規培!

本文首發醫聯APP(medlinker)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發佈《2018年度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招收與結業考核工作政策解讀》——

已畢業碩士、博士不再強制規培,已獲中級職稱不需規培!

敲黑板!我們來畫出重點——

  • 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或已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並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需要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和相關業務能力等而接受培訓的人員,可以申請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 已畢業的醫學類碩士、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否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不作強制規定(當地省級衛生計生、中醫藥管理部門另有專門規定除外),由本人自願選擇。

  • 已取得臨床、中醫、口腔專業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師不需要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已畢業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規培本人自願選擇!

這一點引爆了我的朋友圈。我是 16 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很多同學都是剛要完成 2 年的規培,在 5 月 12 日參加結業筆試考試。

剛完成規培竟然“鬧”出這麼一出,能不能讓我們更好地迎接後面的技能操作(無辜臉)?

最不淡定的應該還是 17 級畢業的專業研究生,走了規培一半路程了,剩下的一半我是繼續走完?還是繼續走完呢(無奈臉)?

更有同學已經見怪不怪:如果當地省級衛生廳或者醫院如果另出文件——升主治萬一還是需要規培證,沒有它你還是隻能幹哭(痛苦臉)。

作為走在規培路上的一員,我早已坦然接受了規培的事實。但是個人認為,國家頒發的任何政策,可以是我們該履行的義務或職責,或是相關職業保障,但是如果這樣改來改去本身又不明朗的決策,很容易擾亂軍心。畢竟,在國家改革大潮中的任何一粒微塵,放在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學術學位研究生,何去何從?

如果專業生研究生還有掙扎的機會,那麼學術型研究生只有靜靜地哭了。《解讀》全文,關於學術型研究生隻字未提,那麼就只能歸檔為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對號入座符合第一條應該規培三年。

首先我們來稍微瞭解下學術型研究生每年的人數——

就《2016 年中國教育統計年鑑》報告顯示:2016 年醫學碩士研究生招生 68788 人,博士研究生 10463 人,合計 79341 人,2016 年順利畢業醫學碩士有 65798 人。

裡面沒有進一步具體數據顯示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的比例,但是我們可以稍微推測出來,當初我所在的研究生學校,碩士研究生招生近 600 人,專碩和學碩基本各佔 300,其他高校比例基本也是維持在 1:1。所以,每年將近有 3 萬多醫學學術型研究生畢業,剔除一些醫學基礎生,還有一大部分。想當醫生的話,他們就不得不再接受 3 年的規培。這部分人,不應該被政策所遺忘。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醫學學術型碩士的地位。學術型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授予學位類型主要為學術型學位。國家為了克服學術型碩士的不足新增了一種新碩士,就是專業型碩士,培養的是市場緊缺的應用型人才,說白了專碩還是學碩的補充品,很多專業學碩明顯好於專碩(很多專業學碩是 3 年專碩只要 2 年)。

然而,醫學研究生比較特殊,學碩因為沒有“四證合一”(畢業證、學位證、執業醫師資格證、規培證),它在專碩面前毫無競爭力。但是各高校的導師又親耐招學術型研究生,畢竟他需要小夥伴幫忙做實驗搞研究,而不是每日忙著臨床的工具。所以形成目前的尷尬局面,專碩學位醫學生瘋搶,但導師嫌棄;導師想招學碩,學生卻無人問津。

最後,我們來了解一下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狀況。很多人都會想當然的認為,醫學學術型研究生,天天就是養細胞、喂老鼠,對臨床工作毫不瞭解。

錯!

其實學術型研究生在忙完實驗和研究,也是要幹臨床的。我上學的時候,加室友一起 6 人都是學術型碩士,其中有兩位主要從事肝膽腫瘤的研究,他兩基本都是從白天忙到黑夜,手術、病例、實驗,一個都不能落下,累得苦不堪言。其實學術型研究生,相對來說要求更嚴,需要發表更高級的雜誌才能畢業,還要從事一定的臨床工作。如果避開四證合一的問題,相對專碩而言它的含金量顯然更高。

說完這三點,我們會感慨學碩挺不錯啊!但是就是沒人來讀,因為沒有規培證

既然選擇了,就因該風雨兼程

作為學碩畢業已經規培了 2 年的我,正走在規培第 3 年的路上,我想給大家一些建議,真希望不是一碗“毒雞湯”。

首先說說正在規培的專業型碩士,恭喜你們,你們至少研究生畢業就能順利拿到規培證。但是,也出現了層出不窮的問題,比如收入,你的基本保障,你的定位(你到底是學生還是算已經參加工作)。專碩,你一定要平衡好學習和工作的時間,畢竟你用 3 年的時間來做 6 年的事情。

關於專碩,我還想說一個十分搞笑的例子——一個專碩的學弟跟我吐槽,他讀書 3 年,畢業的時候老闆基本對他毫無瞭解甚至名字都叫不準。因為他一入學就被派往其他綜合型綜合型大醫院規培,33 個月後才回到老闆身邊,彼此間成為了最陌生的熟悉人。

其餘參加規培的就是本科畢業生,還有像我這樣的學碩畢業生,既然踏上了這條賊船,你就得風雨兼程。

我還想說——

不要太糾結收入!雖然收入是我們生活基本保障,其實國家給予的工資算是不錯的。就拿我自己而言,一般國家會發:2000 補貼+1400 績效,因為是單位人醫院會補發2000的工資,加起來 5000 多點,當然如果你單獨值班會額外有一點績效補貼。瞭解過湖南省很多三甲醫院的規培生都大同小異。5000 多點的工資在湖南一般城市生活還算可以,當然至於結婚、買房、買車只能靠父母親的贊助。(如果你還足夠有才,你還能可以加入醫聯MED48新青年計劃,收入還比較可觀)

規培,你一直要記得,畢竟還是一種學生身份,過於抱怨收入只會於事無補。

一定要擺正心態!當初我參與規培,真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但是通過兩年的內科輪轉,發現自己知識構架、臨床技能真的上了一個臺階。畢竟一個疾病經常涉及多個系統,只要你去過相關科室學習,碰到稍微複雜的病情基本都會做到胸有成竹從容地應對。我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是:去年剛上臨床的時候碰到患者我都是“慌”的,然而今年接診患者都十分的淡定。

此外,輪科帶來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讓你認識更多科室的醫生,這都是你以後工作十分重要的人脈。

規培已成定局,每個醫學生的必經之路,你能做的就是擺正心態,畢竟愛與不愛,折磨的還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