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夢想根植在家鄉的土地上——記光山縣青春農藝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平

■河南經濟報記者 蔡淑珍 靳李君 通訊員 謝萬柏 文/圖

這是一個“撿煤球”起家的農民兄弟;

這是一個引領農民在家守土創業的拔尖人才;

這是一個把單一莊稼地變成生物循環圈的十佳好青年;

…………

也正是這樣一個對鄉親有著深情厚誼,對培育農民致富產業有著執著追求的新型農民,2013年當選為光山縣勞動模範,2014年當選為最美光山人,2015年被評為信陽市勞動模範。他創辦的光山縣青春農藝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評為河南省省級示範社。合作社領導貧困農民致富增收的事蹟在人民網、新華網、河南日報、河南經濟報等媒體均有報道。他就是近20年來艱苦創業, 9年打拼在北京地產、煤炭界,從“撿煤球”到地產商人,創業成功後不忘鄉親,讓全鄉農民致富的仙居鄉張灣村村民、光山縣青春農藝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光山縣仙樂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平。

把梦想根植在家乡的土地上——记光山县青春农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平

一個讓鄉親們富起來的信念和一雙雙不信任的眼神

“一個人的人生價值不在於銀行有多少存款,而在於他關心了多少人,又帶動了多少人致富。”創業成功後的趙平一心想回報家鄉。“讓所有人都富起來”是趙平對人生價值的理解。

把梦想根植在家乡的土地上——记光山县青春农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平

落後、偏遠是張灣村曾經的“標籤”。一是交通受阻,天晴靠自行車,天陰靠步行,全村連一條石子路就沒有,更別說水泥路面了。二是沒電照明,只有煤油燈。三是無水,全村靠一條幹枯的小河維繫生活用水,逢大旱之年,靠政府組織消防車送水。無水、無電、無交通的狀況迫使張灣村大批青年外出務工。趙平就是其中一個,他17歲到北京漂泊,從“撿煤球”到開蜂窩煤廠,最後躋身京城地產界。

放不下的是家鄉,牽掛的是鄉親們的日子。創業成功後,趙平要回來改變家鄉,讓家鄉美麗富庶,讓父老鄉親人人富強。可回鄉伊始,群眾不信任的眼神讓其心痛,但也讓他更加堅定信念,一定要讓群眾遠離貧困,過上好日子。沒人理解,沒有援手,他就自己單幹。2010年,趙平個人出資80萬元修通了一條水泥路,出資36萬元為村裡安裝了一臺變壓器,出資16萬元為村裡挖了3口大塘,出資12萬元援助村裡安裝自來水管,出資8萬元給病人看病。他回來兩年後,村裡通了電、通了路、通了水,鄉親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慢慢的,相信他的人多了起來。2012年2月,光山縣青春農藝農機專業合作社在工商局註冊,掛牌成立,趙平當選為理事長,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一個生態致富的理念和一種循環高效的農業

光山縣青春農藝農機專業合作社集農機服務、糧食、油茶、水果種植以及各類特色品種鵝鴨養殖為一體,秉承“生態、科技、高效、創新”的發展理念,走循環高效有機農業之路,以成員增收為己任,嚴格按照優秀示範社的標準來建設。合作社地處仙居鄉張灣村後行組,註冊資金1000萬元,入社農戶310戶,按 70%交易進行成員盈餘分配,並聘請管理人員12人,固定農工200多人,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125個。目前,合作社固定資產2089萬元,擁有780平方米辦公用房、1030平方米的農機具停放車間和1650平方米的糧倉,建有農機維修車間220平方米,擁有農機具32臺。

趙平創立了高效循環農業的營運模式:第一步,合作社在糧食生產方面與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果木研究所結對子,聘請專家對合作社進行指導,全部選擇優良品種,採取工廠化育秧和為其他合作社代耕代種,全程機械化操作。第二步,合作社自有基地生產的糧食作為養殖光山麻鴨和固始鵝的主要食料。第三步,利用鵝鴨糞便種植秋黃梨、美國車釐子、櫻桃、草莓、蘿蔔、筍菜等。第四步,把鵝鴨散養在晚秋黃梨果園內,讓園內雜草變成鵝鴨主食,讓鵝鴨糞便變成梨園肥料。第五步,林園掛果時,開通開心農場,吸引四方遊客觀光采摘。第六步,合作社利用凍庫貯藏室解決水果蔬菜季節性問題,確保賣個好價格。第七步,合作社把自產的油菜初加工,確保原生態無汙染。

合作社年銷售收入870萬元,年盈利262萬元,盈餘按70%返還,共返117萬元,成員人均增收5200元。合作社成員大會決定,貧困戶在合作社就業的,工資比一般人員高10%,年平均高2600元,增收7800元。剖析合作社助農增收的原因:一是合作社採取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合程機械化操作,選用優良品種,節約了成本,增產高效。經綜合分析對比,合作社水稻畝產1100斤左右、小麥600斤左右、油菜畝產350斤左右,均高出同樣地塊產量20%。二是鵝鴨食草節省除草用工成本約60萬元/年,節省肥料約20萬元/年,鵝每年淨利潤80萬元左右,鴨每年淨利潤16萬元左右。三是合作社原生態農產品,市場需求大、銷路旺,比同類農產品多賺30%。四是流轉農戶的承包地,按500~600元/畝的標準流轉,高出周邊張鎮及羅山縣50~100元/畝。

一個致富帶頭人和一片潛力無限的發展前景

有人說,趙平是感情最樸實、心最慈善的人。而趙平卻說,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有這份情,為了鄉親們,這份心永遠不能丟。趙平這個致富帶頭人,讓張灣村的村民走上了一條“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成員”的“三變”之路。如今,村裡產業發展、村民富裕,村民除了將土地流轉每年獲得固定收入外,還有許多人成了合作社的固定工人,他們像城裡人一樣打卡上班,享受各種社會保險和福利。趙平早已規劃好了,他說讓每個成員都能以社建房、以社買車、以社興家。

趙平的規劃是打造“兩園、一基地”,有機農業種植園:合作社力爭到2020年全部使用農家肥、綠肥,禁止使用化肥農藥,使用可降解膜和節水灌溉設備,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推進育種技術、飼料研發和農產品深加工。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業連接循環化、廢物處理資源化,形成農林牧漁多業共生的循環型農業生產方式,全部生產有機原生態綠色食品,爭取ISO綠色認證,主推“青春”商品呂牌。觀光農業園:2017年開始,以晚秋黃梨、草莓園建設為基礎,建設集開心農場、觀光采摘、休閒垂釣、特色餐飲、健身娛樂等為一體的觀光農業,讓客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趙平說,整個觀光農業園分為六大功能區:果蔬採摘區、濱水休閒娛樂區、休閒度假區、民俗文化展示區、生態養殖區、高檔苗木區。菜籽油壓榨基地:2017年開始,實施萬畝雙低油菜項目,此項目由合作社牽頭,利用自有基地,組織仙居、孫鋪、寨河、北項店、馬販等鄉鎮油菜種植戶聯合種植,產品由合作社統一收購、統一加工,利用壓榨工藝,生產出有機生態食用油,帶領導5個鄉鎮貧困農民一起脫貧致富。

一個致富的帶頭人、一個創新的合作社、一村子的新型農民、一個創造財富的生態循環農業…… 在趙平的努力下,張灣村潛力無限的發展前景正一步步呈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