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功德林 發脾氣到底對自己傷害有多大?

人性之火,人有七情六慾,各種過分的慾望都可以稱之為“火”人生中慾望之火會引發來各種災禍,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麻煩,例如:正常的飲食保證了身體所需要的營養能量,但現在很多人打著補充營養的口號,大吃大喝,結果營養失衡沒有補上,當是落了各種疾病,還有部分人,健康沒得著,卻得了一身肉,成天嚷嚷著各種減肥,還有更多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的慾望之火……所以,有些慾望看似合情合理,再正常不過,實際再慢慢的不知不覺的侵蝕著我們……

再比如性慾之火,老話說的好啊,色字頭上一把刀,有多少人因為色字弄的家裡雞飛狗跳,家破人亡,甚至失手犯罪,遭來牢獄之災,甚至丟了性命,大家看看我們周圍,以及各種新聞報道,關於各種出軌的,什麼小三四的有多少,特別是很多名人,明星,官員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這些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多少不穩定的因素,給對青少年的成長帶來了價值誤導……

我們在各種社交中,因為各種口舌之爭,因為各種微不足道的小事,進而愈演愈烈,大打出手,經常看到因為市場買菜討價還價言語不和,導致失手出人命的,大家可以網上去查一下相關的報道……

言多必失,言多必敗,有多少溝通是因為表達太多導致失敗

說話不要太多,特別是輕率地講話,不知輕重,胡侃亂說。胡侃亂說,不顧分寸地開玩笑,就會引起衝突,招來禍害。還有不顧後果地直言不諱,就會引起麻煩……

很多時候哪怕是無意的一句話都會帶來麻煩,特別是對待家裡人,一個小打小鬧,更是怎麼難聽就怎麼說,惡語傷人,有多少的家庭,夫妻最後的分開是因為一次次小吵小鬧的積累,一句惡語氣話,慢慢的在對方心裡深根發芽,最後導致了非離不可……

有多少次失敗是因為話太多,表現之火,強烈花言巧語的人,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自矜自誇……《道德經》第24章: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還有我們經常說嘴沒有把門的,本來不能說不該說的秘密說了,還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揭人傷疤瘡疤。結果招人災禍,害人害己……

很多人會說,說話多也是一種慾火嗎?當然是,很多時候吃進的飯,說出的話,都是人內在的各種慾望在作祟,生活中,有多少失敗痛苦,怨恨麻煩都是嘴引來的,為什麼《道德經》在第二章就說到:聖人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事。很多時候話多了,就和吃多了是一樣的,辦不成事還招麻煩,就像前面說的吃飯一樣,營養多了,不見得有多健康,反而帶來了一身肥肉和疾病……口舌之快,就是一種慾火,《道德經》裡關於“言”的論述非常多,例如63章的: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說的就是喜歡誇海口,輕易向人許願,結果言行不能兌現,結果必然被動,喪失信用,困難重重。

所以,表面上是說了招來麻煩的話,實際上是心中的一種慾火,最後播下使人怨恨的種子。

我們在各種溝通交往中,很多麻煩失敗都是我們自己親口造成的,也許當時你並沒有覺察,甚至覺得合理,但後來,你會發現你曾經的某個慾火,導致了你現在的結局……正如《太上感應篇》裡講: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人性中的慾火還有很多很多,很多時候我們會被看到聽到,甚至是自己的盲目分析的東西,矇蔽了雙眼,引發心中慾火失控,做出了各種錯誤的判斷……

當我一個人在靜靜的感悟以往的經歷時,才發現我們現在有多少麻煩災禍,是因為以往的好心好意所導致的,我們暫時把它說成是“好心好意”,我們再順從人性的角度往深裡分析,也許這個所謂的“好心好意”是用來騙自己的,其實,是自己心中的表現慾望,也是一種慾火,我們要深刻感悟“不言之教,無為之事”的深邃智慧,出家人的修行,修的是什麼呢?修的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夠讓自己的心靜下來,讓自己的慾火熄滅……

大家知道“火”的重要性了吧。佛家講:火燒功德林。慾火會把畢生所有的功德毀於一刻,就像一個小火苗會燒掉一片森林,一次衝動失手進了監獄……我們感悟一下:能控心火,或者說是情緒的人,到底有多厲害?有多大的功德?慾火是有時就是刀片,刀刀見血……

大家現在能體會到:無欲則剛的深層含義了嗎?很多時候,無慾並不是說我們就會變得多麼高深強大,而是我們會避免多少麻煩災禍,我們會變得多麼踏實安全……

很多時候,沒有親眼所見,用心思考,就不用急著用你的嘴巴來證明或者說服別人。甚至有時對不知道的事,連“不知道”三個字都不要說,直接保持沉默……這樣你的心會進入一種全新境界……遇到的很多事情緩一緩,說話停一停,很多東西便會自然而然的清晰……

有句話說的很棒:果實熟透了才可以採摘,思考沉穩了才能充分表達……有時寧可保持沉默像傻子,也不要一開口就證明自己是傻子……

有時不言是反擊無恥的最佳方法,發火則是“自殘”……所以,不要急於表達自己,那不是你有智慧有面子的表現,也許是你心中的慾火……更也不要急於否定別人……“否定”本身就是一種慾火……

人的慾火很多很多,那到底如何理解慾火呢?慾火換一個詞就是“妄念”,有了妄念就會很容易產生各種“妄動”,上面講了各種慾望,包括說話給人帶來的各種禍患……

那人的很多行為是不是也是“慾火”呢?因為行事魯莽,不考慮別人感受,給自己及家人帶來的禍患更是數不勝數……

很多人會問,既然慾火如此可怕,那如何控制大大小小若存若亡的慾火?這正是火學說要探討的問題。火學說實際是一種不火之火。人們的各種行為要順應自然,擺脫情感和各種慾望的羈絆。《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上最大的法則是自然法則,所以,順其自然才是我們的生存之道。火學說的核心就是“道的自發性”。人應該學會順其自然地活著,越是刻意追求反而會被其所累,迷失了自己。

火燒功德林 發脾氣到底對自己傷害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