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香:如何抓好政治建設這個黨的根本性建設丨黨校學員「兩帶來」

刘炳香:如何抓好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性建设丨党校学员“两带来”

刘炳香:如何抓好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性建设丨党校学员“两带来”

實現中國夢,黨必須成為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承擔起領導一切的責任。黨的十九大對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與執政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進行了新的佈局,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最重要的,是統領、是核心,是黨的根本性建設;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領導幹部要旗幟鮮明講政治。

一、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純潔政治品質、嚴明政治紀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年6月29日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喪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談起”。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黨戰勝艱難險阻、不斷取得勝利的優良傳統和重要法寶。在新時代,黨要統籌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走好新的長征路,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進一步喚醒全黨的政治意識,增強全黨的政治自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凝聚起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講政治就是要從黨和國家大局思考和處理問題。講政治,講的是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鑑別力和政治敏銳性等。

旗幟鮮明講政治,必須著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在十九大確定的黨建總體佈局中,黨的政治建設是最重要的,是統領、是核心,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是其他方面建設的根和魂,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制度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最終必須落實到政治建設上。

第一,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才能保證黨的政治目標不漂移、政治立場不動搖、政治紀律不鬆弛,永葆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質屬性,避免黨的性質變化對黨的建設與黨的事業產生災難性影響。

第二,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在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佈局是: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在這一總體佈局中,抓實抓好了黨的政治建設,就把握住了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就能夠對黨的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建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第三,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政治路線的全面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不斷從弱小走向強大,歸功於黨始終高度重視自身建設。圍繞黨的政治路線加強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黨建的成功經驗。習近平總書記說:“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這是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把握的基本規律。”進入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要求黨更加團結鞏固,更加堅強有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把黨的建設推進到新的階段,才能保證正確的政治路線得到有效執行。

第四,黨的政治建設保證黨能夠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洞察複雜嚴峻的鬥爭形勢,透過現象看本質,堅持從政治上著眼、從政治上審視、從政治上解決黨內突出問題,抓住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取得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成果和重要經驗。但是,黨的建設中仍然存在大量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七個有之”從根本上講都是政治問題,也必須從政治上來解決。十八大以來查處的一些黨員幹部腐化墮落的深層原因歸根結底都是在政治上出了問題。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於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政治上強了,黨內政治生活才能嚴起來,黨內政治生態才能好起來,黨的事業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障。

二、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維護黨的權威,首先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全黨同志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才能把全黨凝聚起來,進而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形成萬眾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實現中國夢。因此,十九大報告指出:“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要具體到各級黨組織的工作和全體黨員的行動中去。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政治自覺,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把好政治方向,堅決聽從黨中央指揮,不陽奉陰違,不各自為政、自行其是,要有正確的大局觀,把認識大局、把握大局、服從大局放在第一位,自覺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看問題,把本地區、本部門和自身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大局中去謀劃、去推進,不能只關心局部而忽視全局,不能為了局部而影響全局,要通過主動作為,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黨的方針政策和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維護黨中央權威必須依靠民主集中制、依靠黨的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來維護。黨章規定的“四個服從”,是正確處理黨內各種關係的基本準則,有利於維護全黨的集中和團結統一,有利於個人和集體、局部和整體、當前和長遠利益的正確結合,有利於確保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正確制定和貫徹執行。

維護黨中央權威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對黨忠誠是共產黨員必須堅守的生命線和立身之本,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清醒政治頭腦和政治本色,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抓落實。不論哪一個領域、哪一個地區、哪一個部門、哪一個單位,不論哪一個黨員幹部,都要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要跳出一域促全局、站位全局謀一域,絕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絕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絕不能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要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時刻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在關係全局的重大問題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維護習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是統一的。有一個“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的總書記作為核心,有利於凝聚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各位成員的智慧,凝聚各級領導幹部的智慧,凝聚全黨的智慧,有利於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維護黨中央權威和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嚴肅紀律、作出制度安排更根本、更靠得住。黨內重大事項、重要問題的請示報告制度是黨的組織正常運行的重要制度保證。根據新時代完成新任務的需要,黨對重大問題報告制度作出細緻嚴格的規定。還特別規定,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人民軍隊,各人民團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其黨委(黨組)要定期向黨中央報告工作。研究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項或作出重大決定要及時請示報告,執行黨中央重要決定的情況要專題報告。遇有突發性重大問題和工作中重大問題要及時向黨中央請示報告,除情況緊急必須臨機處置並迅速報告外,不準先斬後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在黨中央領導下開展工作,重大事項和重要情況及時向中央請示報告,從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

三、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黨員幹部安身立命之本

旗幟鮮明講政治,要求黨員幹部注重提高政治能力,頭腦特別清醒、眼睛特別明亮、態度特別鮮明、行動特別自覺,牢固樹立政治理想,正確把握政治方向,堅定站穩政治立場,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政治歷練,積累政治經驗,自覺把講政治貫穿於黨性鍛鍊全過程。

第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年6月29日集體學習時強調,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興衰成敗。共產黨人堅持的正確政治方向就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領導幹部要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貫徹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經常對錶對標,堅決糾正偏離和違背政治方向的行為,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展,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二,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站穩人民立場。共產黨人講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覺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作為衡量中國共產黨人是不是講政治的根本標準。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講政治,就是要“在黨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克服一切困難,千方百計地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貢獻出一切力量”(《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頁)。黨的十八大以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就是中國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中國人民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的根本利益。進入新時代,更要把贏得民心、彙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要始終和人民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在2018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教育和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銳意進取、奮發有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上,用在破難題、克難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

第三,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淨化黨內政治生態。良好的政治生態直接關係每一個幹部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生命,也是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的基本條件。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必然要求從深層次上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努力建設先進的、健康的、富有生機活力的黨內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社會的政治關係、政治過程、政治制度、政治活動等在人們精神領域的反映,是一定的社會主體對於政治問題的認識、態度和價值取向,主要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構成。政治文化既滲透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存在於政黨內部。一個政黨的指導思想、奮鬥目標、路線綱領、制度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精神狀態、作風習慣等從宏觀上看,其實都屬於政治文化範疇。由於這種政治文化是在政黨組織內部存在和發揮作用,故稱之為黨內政治文化。黨的十九大黨建新佈局中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每一方面都蘊含著黨內政治文化因素,都受到黨內政治文化的影響和制約。黨組織在制定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確定紀律規矩時,每個黨員和領導幹部在從事黨內外的公務時,都受黨內政治文化的影響和支配,體現著黨內政治文化。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個系統工程,涉及黨員的思想和價值觀、道德倫理、個體行為,涉及黨的制度規矩、組織運行等多個層面。其核心是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針對黨內政治生態中存在的問題,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吸收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成果,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改善了政治生態環境。

刘炳香:如何抓好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性建设丨党校学员“两带来”

歡迎訂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術期刊認定A類

解疑釋惑·切磋交流·探索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