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天津小吃多達百種,卷圈一毛錢一個,相當於現在十塊錢

從清末民初到50年代,從南市三不管到地道外郭莊子,遍地都是小吃攤,其中不乏專售素炸貨的攤位和小店,卷圈、素帽、素丸子、麵筋泡之類數不勝數。其中有幾家油炸卷圈口碑不錯,比如紅橋區大夥巷口李記炸貨鋪的素卷圈、三岔河口鳥市傅金升經營的傅記油炸葷素卷圈、河北三馬路口到金鋼橋頭“督府河沿”的曹家炸卷圈。

卷圈為什麼受歡迎?歸根結底是好吃。所謂食不厭精,民間小吃能傳承百年,靠瞎對付可不行。卷圈雖小,講究不少。以“傅記卷圈”為例,皮兒是用原汁豆漿挑制的鮮豆皮,蒸軟晾涼,餡分葷、素兩種。葷餡裡面有肥瘦斜刀肉絲、香乾細絲、水發寬粉、冬筍絲、口蘑丁;素餡裡面有香乾細絲、水發細粉絲、紅白粉皮、去須的綠豆芽、口蘑丁、碎木耳、香菜,用麵粉打糊,兌入用口蘑汁、料酒、精鹽、花椒水、麻醬、醬豆腐調成的濃汁拌勻。豆皮卷好餡,切成十二釐米的段,兩頭用麵糊抹嚴,再裹一層豆皮,下油鍋,文火炸至外皮呈金黃色。出鍋後要趁熱吃,千萬不能放涼了,吃起來頭層皮酥脆,二層皮筋道,味道偏鹹。

80年代天津小吃多達百種,卷圈一毛錢一個,相當於現在十塊錢

卷圈的餡,其實並沒有一定之規,全素,就是有什麼算什麼,什麼方便放什麼,包羅萬象。比方說,農曆二月初二天津人有烙餅煎燜子的習俗,燜子以豆類、薯類為原料,有彈性、水煮不化,一般來說只有這個時間段才有賣的,這時候賣卷圈的,就在卷圈餡里加碎燜子。

50年代以前,個體商販經營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的很多,挑擔提籃、走街串巷叫賣。後來公私合營,個體商販加入大集體,小吃的特點是宜小不宜大,小攤小販每天賣五斤切糕、一鍋杏仁茶就能養活幾口之家,集中之後店鋪大了,小吃的特色不易保留,都拿工資吃大鍋飯,幹勁不足,傳統食品和風味小吃幾乎消失殆盡。

80年代天津小吃多達百種,卷圈一毛錢一個,相當於現在十塊錢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天津小吃復興期,此時會做傳統小吃的人大部分都還健在,個體戶經營不再受限制,所以有手藝的人都回來做小生意,單是賣油炸卷圈的,就出來不少家。

當時東馬路92號有一個小門臉,專門賣油炸素卷圈,老闆是年近六旬的劉玉山老兩口和他們的老嫂子陳鳳雲。他家的卷圈是祖傳手藝,選料精良,炸出來外脆裡嫩,當時在全天津市漸漸出了名,人稱“陳奶奶炸卷圈”,估計現在不少天津人都還記得。

80年代天津小吃多達百種,卷圈一毛錢一個,相當於現在十塊錢

南開區西市大街早上經營的小吃不下三十多種,油炸食品特別多,餜子攤上有棒槌餜子、餜篦兒、餜子餅、糖三刀、炸排叉,卷圈也是必不可少,當然卷圈和炸餜子是兩回事,賣卷圈都是單獨一攤,只賣卷圈,幹不了別的,到近十年卷圈攤上才有了炸茄夾、藕夾、雞排。

還是在80年代,河北區安定裡農貿市場口,有一家掛著“傳統風味油炸素卷圈”的個體攤亭,他家的卷圈外皮酥脆、入口嫩而不粘,影響力不小。河東區郭莊子“十香齋”小吃部,當時營業時間從早晨5點到深夜12點,連續17個小時,主營小白皮燒餅、餡切糕、炸卷圈、豆餡蒸餅、鍋巴菜、油茶麵等特色小吃。另外還有河北區鴻順裡飲食基層商店,以及紅橋區丁字沽、邵公莊等處的住宅樓周圍,也有炸素卷圈等傳統小吃。

80年代天津小吃多達百種,卷圈一毛錢一個,相當於現在十塊錢

1985年南市食品街開業,其中有一家“豆香齋”小吃店,主營豆皮卷圈、全羊湯以及各種燒餅。這家的卷圈做得太好了,店堂內排隊買卷圈的顧客從櫃檯一直排到大門口,間或還聽到後邊的顧客大聲懇求前邊的顧客“少買點”。

80年代卷圈賣多少錢一個?當時的資料顯示,和平區興安路小吃店購進議價豆皮、豆菜,配齊各種副料,做油炸豆皮卷圈,每個一毛錢,重一兩七至一兩九。當時普通工人月收入約50元,要是摺合到現在,當時的一毛錢基本上相當於現在的十塊錢。南開二馬路炮臺莊青年食堂的素卷圈賣六分錢一個,相當於現在六塊錢。這個價格夠貴的,由此可見那時候能常常吃到卷圈的人不多。

80年代天津小吃多達百種,卷圈一毛錢一個,相當於現在十塊錢

卷圈不能單獨吃,必須配大餅。80年代離北站不遠有一家小賣部,派人從石家莊學來一種“筋餅”,和天津家常餅做法差不多,不同的是筋餅用面軟,擀的片大薄如餃子皮,上鐺刷油翻得快,兩面小花金黃色,鬆軟可口,捲上新炸出來的卷圈,味道更好。

1983 年,天津舉辦了一次“傳統風味小吃展銷會”,現場製做四十一個品種的傳統風味小吃,香酥饊子、桂花盆糕、炸素卷圈、茶湯、鍋巴菜、羊湯、水磨年糕、滷野兔、燻雞等食品擺滿大廳。這是天津小吃的一次復興大會。

80年代天津小吃多達百種,卷圈一毛錢一個,相當於現在十塊錢

1984年,天津市飲食公司第二屆優質食品評比活動,經過二十多天的名師鑑定、百姓投票,評出最佳食品23種、優質食品51種。榮獲最佳食品獎的除傳統的天津“三絕”外,還有“什大酥”“碗喇嘛糕”“芝蘭齋糕乾”“曹記驢肉”“大福來鍋巴菜”及起士林大板巧克力、桃李園宴席點心、玉華臺淮陽湯包、中立園的鍋貼、塘沽區的“如意粘糕”、漢沽區的芝麻肉燒餅、紅橋的豆皮卷圈等被評為優質食品。

由此可見,在天津小吃中,卷圈是不可或缺的。不過,現在的卷圈和80年代相比有些不同,最主要的是現在都用餛飩皮替代豆皮了。另外葷卷圈徹底失傳,確實有些遺憾,相信很多天津人都沒吃過。(文:何玉新)

80年代天津小吃多達百種,卷圈一毛錢一個,相當於現在十塊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