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房地產行業國家政策調控的基調!

正確理解房地產行業國家政策調控的基調!

長期以來,很多人一聽到國家要對房地產行業價格爆長過快進行調控了就歡欣鼓舞,以為調控了,房地產商修建好的商品房賣不出去了,就會降價大促銷。到時候再出手,也許撿個便宜,3、4千元/平米買一套房也許有希望了。哈哈!筆者只能苦笑一聲。其實我也想是這種狀況,問題是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國家歷來對房地產行業進行調控都不是讓其價格過高或者過低,而是尋找一個行業的穩定。房地產業火爆時,地王頻出,價格天天刷新,這個時候國家是正向搞控。比如現在看到的限購、限價、調高房貸利率,相關部門約談等。如果出現2008年那種房價低迷的情況呢,2008年是我國汶川大地震,再加上美國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破產引起的次貸危機,後來引發了金融危機。最後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當時我們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政策調控房地產行業,給予金融支持,四萬億基礎設施建設刺激經濟,放鬆城市戶口限制、下降房貸利率等。從中可以看出國家是希望房地產市場能保持一個基本的穩定。因為做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行業絕不能倒下。一業興盛,百業繁榮。房地產行業能夠帶動太多的行業了,金融、鋼鐵、玻璃、水泥、木材、裝飾、傢俱、電器等。還關係國家財政收支平衡的問題,還有一個農民工就業問題。所以太重要了。

正確理解房地產行業國家政策調控的基調!

現在來看今年最新的調控結果,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5月,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佈次數多達159次,比2017年1-5月增加60%。其中,5月份,全國超過40個城市發佈調控政策,當月累計多達50次,單月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刷新了歷史紀錄。4月底和5月初,住建部分兩次約談西安、海口、三亞、長春、哈爾濱、昆明、大連、貴陽、徐州、佛山、成都、太原等12個城市。被約談城市主要集中在東北、中西部,以及出臺自由貿易政策的海南,而不是房地產市場傳統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目前,被約談的合肥、佛山、哈爾濱、長春、貴陽、成都、太原等城市已出臺調控政策予以回應。多位業內人士分析,這代表住建部“預警——約談——問責”機制的落地實施。

又是增加調控次數又是相關部門約談,國家好象已經努力了。但是就象本山大叔的口頭語說的,不看過程看療效。結果是什麼呢?實施搖號購房的城市不斷增加。截至目前,已有南京、上海、長沙、成都、武漢、西安、杭州7個城市發佈了搖號購房政策。大家都去搖號搶房了,並且全款都要買,搖到號的就象是中了大獎一樣高興,因為到手就是賺,新房與二手房存在利差。調控的結果是房價並沒有降,而且還不好買到。

正確理解房地產行業國家政策調控的基調!

再轉一段網上2014年的文章:房地產價格如果出現全國大範圍的暴跌,中央調控將會放鬆、取消甚至反向調控(救市)。如果暴漲、暴跌出現在部分城市,這些部分城市可能會採取相應的行動,如暗地裡放鬆調控、減少甚至停止土地供應等。總之,形勢有變,調控也會有變,一切都是為了“保持房地產價格的穩定”。所以,房地產空頭看到有些地方大跌或者形勢不妙,就懷著極大的期望等著崩盤,政府是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的,而且有能力防止這種情況出現(不限購、不限貸、減少付款比例、減少土地供應、限制二手房交易及貸款,甚至變穩健的貨幣政策為適度寬鬆,中國政府的力量遠比市場強大,中國的房地產並不是市場經濟,試圖從經濟學的角度預測中國樓市註定將會屢屢踏空),屆時調控必定會變,等來的只會是“防止暴跌的調控取代了防止暴漲的調控”。說實話我當年看了這些歪理也是嗤之以鼻,但是現在我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任何時候都正確理解政策的真正意圖。不看空不看多,要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