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近些年,“三觀”似乎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討論話題。

談戀愛時,首先要考慮“三觀”是否符合;發生爭論,馬上以“我們三觀不合”草草收尾;看電視劇,有人站出來評價主人公行為“毀三觀”;最近,又有人說《英國病人》《鋼琴課》等等文藝作品“三觀不正”,從而引發網友的集體大討論。

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界面”相關評論

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豆瓣熱點話題

作家李海鵬昨晚發微博,以《包法利夫人》和《英國病人》為例,談了些自己的看法:

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面對看上去簡單粗暴的“三觀審查”,我們不禁疑問:

“三觀”真的那麼重要嗎?

文藝作品要看“三觀”嗎?

我們為什麼會去讀經典作品?

不妨從《包法利夫人》一書來談談。

同理心:為不得不死去的包法利夫人而痛哭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大師福樓拜的代表作。

簡單來看,它講述的是一個受過貴族化教育的農家女愛瑪的故事。她瞧不起當鄉鎮醫生的丈夫包法利,夢想著傳奇式的愛情。可是她的兩度偷情非但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卻使她自己成為高利貸者盤剝的對象。最後她積債如山,走投無路,只好服毒自盡。

很多人批判包法利夫人,說她愛慕虛榮,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對婚姻不忠誠等等。而福樓拜是如何對待他筆下這位女主人公的?

他以貌似冷漠的態度,非常“客觀”地揭示了釀成這一悲劇的前因後果。當包法利夫人自殺時,福樓拜悲痛萬分地說:“包法利夫人死了!”朋友勸他不如再把她寫“活過來”。他無可奈何地說:

“寫到這裡,生活的邏輯讓她非死不可,沒有辦法呀!”

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1991年電影《包法利夫人》劇照

很顯然,福樓拜帶有一種同理心,關乎人性的深切的同理心。正因此,他才能以細膩動人的筆觸,把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平庸悲劇上升到了人性的高度,也深刻地評判了社會。

關乎人性:“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儘管《包法利夫人》的題材是一個智商和情商都不高的小資產階級婦人的悲劇,但福樓拜把這種“庸俗悲劇”上升到偉大悲劇的高度,這部小說也被譽為西方現代小說的奠基之作和最完美的小說。

在對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的渴望和對真正充盈心靈的愛情的渴望之間

在對浪漫的渴求和對功利的貪婪之間;

平庸的幻想真正高貴的夢想之間,在小人物的俗氣生活大人物的豐功偉業之間;

……

在這人世種種慾望之中,恐怕所有人都在茫然四顧,搖擺不定。

福樓拜寫出了這種人性。

因而,無數的讀者在書中看到了自己,高呼“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讀者對《包法利夫人》的短評

我們為何而讀經典?

從“我就是包法利夫人”裡,我們再來思考什麼是經典。

一部著作,能超越國籍與種族,引起大家的共鳴與沉思,這本就是難得之事。

而許多文藝作品,要歷經歲月的洗禮與打磨,經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檢驗,才能成為中外文學史上不朽的經典之作。

為什麼我們要讀這些經典名著?

李海鵬總結得不錯:

我們如此活著,假如靜下來想想的話,那麼無論是什麼事,快樂也好,瘋狂也好,歡聚也好,離別也好,無論什麼事,只要靜靜想想,都會百川歸海一般導向同樣的一種悲觀,而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的生命體驗。這種感受,發乎人性,導向體恤,是善的基礎,是自由的基礎,是權利的基礎,是愛的基礎。

你讀《包法利夫人》,看到人性的慾望與脆弱;你讀托爾斯泰,便能感受到他所在的社會現實,和在這現實中生存和掙扎的眾生相;你讀《老人與海》,就能體會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

古往今來,經典作品幫助我們認識人,瞭解人性之美與惡;也幫助我們認識社會,瞭解社會萬象。那些人性中的光芒,帶給我們信心和希望;而面對人性的黑暗,它們又告訴我們保有一顆同理心,以及對光明與美好的嚮往。

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經典譯林系列:歲月打磨,囊括文學史上的核心名著

所以,“三觀”真的那麼重要嗎?

李海鵬以前說,如果你不懂所有人都是可憐的,那麼你就什麼都不懂。

而在一部作品中,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而不能讀到人性之複雜,人生之參差百態,那麼,你就什麼都沒有讀懂。


延伸閱讀:

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譯者: 許淵衝

出版時間: 2015-11

定價: 28.00

ISBN: 9787544755627

一部作品如果你只讀到了三觀,那就什麼也沒讀到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

定價:35.00

ISBN: 978-7-5447-594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