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蜂」巧變「賺錢蜂」,年入百萬也來之不易!

說起養蜂,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養殖蜜蜂採集蜂蜜,然而在宣恩縣,就有人不走尋常路,養起了胡蜂,還造福了家鄉百姓,讓近50戶貧困戶徹底摘掉了“貧困帽”。

“殺人蜂”巧變“賺錢蜂”,年入百萬也來之不易!

胡蜂又叫馬蜂、黃蜂,是一種益蟲,但是性情兇悍,毒性強,尋常人對於胡蜂避之不及,又叫它“殺人蜂”。但胡蜂又有非常大的藥用價值,蜂房可以作為中藥材,定痛、驅蟲、消腫解毒,主治驚癇、風痺、乳癰、牙痛、頑癬、癌症等。胡蜂酒有祛風除溼,治急、慢風溼痛,風溼性關節炎。胡蜂蜂毒可治療關節炎,藥用價值極高,對醫療新產品的研製和生產有著重大意義。因此,養殖胡蜂具有非常高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殺人蜂”巧變“賺錢蜂”,年入百萬也來之不易!

宣恩縣的小胡在外打工的時候看到有人養殖胡蜂掙錢,於是便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在小胡家鄉,氣候適宜、果樹多,汙染少,村民們有使用蜂蛹的習慣,養起胡蜂應該不費事。

說幹就幹,小胡在當地養蜂人的指導下開始搭溫室大棚、做蜂箱、挖蜂洞,忙併快樂著。沒有蜂源,他就上山捕捉,捉來公蜂母蜂進行繁殖,培育蜂王。

“殺人蜂”巧變“賺錢蜂”,年入百萬也來之不易!

胡蜂養殖一般要經過選種、交尾、越冬、做巢、野外放養五個階段,養殖的難點在於蜂王的交尾和越冬。氣候對於胡蜂養殖的影響非常大,因此一定要掌握好氣候變化,預防胡蜂養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在養殖技術還不成熟的時候,先小規模嘗試,不要一次性投入太多資源。

2016年,小胡培育出2000個蜂王,過冬前賣了1300個,當時的價格是20元一個,收入2.6萬元。

“殺人蜂”巧變“賺錢蜂”,年入百萬也來之不易!

嚐到成功滋味的小胡決定進一步將養殖規模擴大。在村裡幫扶幹部的支持下,小胡制定了長久發展規劃,請來專家提供養殖管理技術指導,並協調廠房土地,聯繫銷售渠道,還積極申請無息貸款。

如今,小胡的養蜂大棚佔地300畝,他利用自己留的蜂王繁育,到現在,除了出售的蜂王外,他的養殖規模已達到蜂巢4000箱,預計銷售收入近200萬元。

“殺人蜂”巧變“賺錢蜂”,年入百萬也來之不易!

“養殖胡蜂是一項既輕鬆又賺錢的工作,一是養殖成本低,一般不需人工餵食,只需防破壞就行;二是養殖時間不長,從蜂王培育到養殖收穫只需一年;三是養殖性價比高,大的一窩就能售賣一千元左右,小的一窩也有幾百元的收入。”

小胡成立了胡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將大棚內的胡蜂繁育出來後,免費讓農戶領回家中飼養,統一進行技術培訓、管理,然後負責回收蜂蛹,幫助村裡的貧困戶脫貧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