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編程思維能力的培養,看孩子如何實現自我

6歲以上的孩子好奇心強,而且動手能力最強,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大腦思維活躍,對於世界是充滿好奇的。倘若這個時候接觸了計算機編程,瞭解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會極大的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調查顯示,學習編程可以拓展更多職業渠道,現在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高薪工作需要熟悉計算機編程

蓋洛普研究報告表明:美國40%的學校提供計算機編程的CS課程,全美25%的學生有自己的編程賬戶。目前,全球有2億學生通過編程1小時活動接觸編程。據統計,超過90%的美國家長希望將編程加入孩子的學習課程體系中。

少兒編程思維能力的培養,看孩子如何實現自我

許多孩子看到比較複雜和比較燒腦的程序就望而卻步,也有部分孩子雖然掌握了部分編程的語法,卻不知如何下手。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形成系統的編程思維和實戰經驗。而我們讓孩子培養編程思維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獨立解決問題。那麼孩子該如何培養編程思維,實現自我“轉型”呢?

1

獨立思考是關鍵

艾默生曾說過:“思考是行為的種子,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習慣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樂趣。”

將一個個大的問題逐步分解成獨立簡單的小問題,使問題由複雜變簡單,由抽象變具體。簡言之,編程可以將一個問題清晰具體地描述出來,並將問題的解決方案表示為一個信息處理的流程。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根據超市是否有優惠活動確定是否買東西。我們就可以利用編程思維明確問題並找出解決路徑,最後根據執行的條件和結果做出最終的決定。整個過程都需要孩子自己獨立設立問題,獨立思考解決方案。由起點到終點的過程,都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發現。在編程的過程中,獨立思考並將問題解決也會帶給孩子滿足感和成就感。

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目前國內許多孩子都存在能動性不強、主動性差的現象,這也是很多家長的痛點,很多家長都很焦慮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這是因為國內大多數孩子在最初接觸知識的時候沒有建立正確的學習思維,而是將學習作為一項任務,任務驅動式的學習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此,培養學習興趣則成為重中之重。

簡而言之,學習編程可以將孩子的思維“排列組合”,好處多多:

從小學習編程,可以讓孩子在編輯一個系統程序的過程中,建立有序思維,對於抽象思維和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很有幫助;通過編程的轉化模式,逐步建立孩子的圖形化思維,最終達到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