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獅,胖子是可以被原諒的,因爲泉州人實在太「重吃

在許多人眼中,“吃”不過是一個解決溫飽的動作,是食物的另外一個稱呼。然而自古以來,泉州人就深諳“民以食為天”的道理,“吃”更是泉州人長久以來討論最多的話題。

在泉州人滋潤的小日子裡,閒坐聊天,“講長講短,講食煞尾”,從聊“吃”中,相互訴說著各自生活的安好;熟人偶遇,一句“呷未”,就是一句親切的開場白,更是泉州人招牌的問候方式;不僅如此,連就業謀生,泉州人也稱之為“探呷”。對於如此“重吃”的泉州人,都有哪些精細而獨特的美食考究呢?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屬於泉州人的禮儀食品

泉州人非常注重儀式感,也非常好客。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親自烹飪製作美食,可祭祀、可請客、可作家宴、也可饋贈親友,因此形成了相應的禮儀食品。

百米龜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大百米龜(長約1尺)多為向神求卜許願,小百米龜(長約半尺),是孩子週歲時,饋贈親友的必備禮物。小糯米粉為皮,豆沙為餡,橢圓形龜形,上蓋“長壽”模印,蒸籠即成。

碗糕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除了自己食用,還可饋贈親友。寓意“發”、“發財”、“發福”、“發家”。專用粳米,用石磨和水碾成粉漿狀,加糖發酵,舀入瓷杯、小碗、小壺(蒸碗糕專用),蒸熟後從蒸碗中挖出即成。

花包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又稱喜包。婚嫁時男方送給女方的禮品,用來饋贈女家親友。花包用白麵粉制皮,以白糖、炒花生仁、肥肉、冬瓜糖為餡,特稱“水晶餡”,包面正中蓋著紅雙喜圓印,還有用軟面搓條作彩色裝飾於包面的“包頭”。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泉州人必備傳統點心

作為“好吃”的泉州人,不僅有禮儀食品,還有專屬的點心。點心,顧名思義,是正餐的補充。在泉州,它不僅僅是糕餅之類的食品,還包括加配料和作料,並且帶湯的食品,而後者為主,稱“煮點心”。逢農忙季節,或家裡來了客人,或家裡有人生病了,也會煮點心。

三合面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鍋中豬油焗熱蔥頭,導入麵粉炒拌,炒熟冷卻後,再拌白糖,可以放置較長時間。食用時以沸水沖泡,邊泡邊拌成粘稠狀即可。

豆花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比豆腐稀的凝漿。用淺勺舀起置碗中,並調糖水、香料。既有營養,又可充飢,亦可止渴,食後滿口生津。

滿煎糕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俗稱“挽煎糕”。麵粉發酵調糖,攤與鍋盤煎熟,再往上撒糖,趁熱翻合,將圓形對摺成半圓形,再切塊出售,更講究的還在面上撒些芝麻。

土豆糖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飴糖熬煮,拌炒花生仁,趁熱用木棒槌打,然後碾平,切塊即成。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不可辜負的泉州小吃

除了點心,最讓人難以忘卻的必屬泉州的特色小吃。因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攝食原則,泉州沿海居民在食俗上重海鮮,因而每當提及營養不良之時,開口便說:“無生腥,無油膩”,把“生腥”放在第一位。

泉州風味佳餚,以清鮮雅淡、葷香醇美著稱,尤以風味小吃揚名,更是被視為飲食民俗文化中的精華部分。

蠔仔煎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泉州沿海一帶盛產牡蠣,以冬春之間最為肥美。鮮蠔洗淨,搬入少許番薯粉和切好的韭菜,加入瘦肉絲,魚水拌勻,以不濃不稀為宜,待油鍋火熱時倒入,反覆翻煎,加以老抽與酒去腥。端上宴席,雅稱為“珍珠蠔煎”。

崇武魚卷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原材料為鰻、“狗母”、馬鮫等鮮魚肉,搗成肉泥,以少量清水及清粉攪拌,再加上油蔥、薑末、荸薺和“貼灶”(扁魚)末等,捲成條狀,放入蒸籠蒸熟。食用時清蒸、油炸均可。

煎蟳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油焗紅膏蟳,以上重斤者為上品,先用酒灌醉,解開縛大蟳的繩索,洗淨後放姜油中加酒焗熟。其紅膏和大螯味道極佳。

五香雞卷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以半肥瘦的肉條,搗碎的荸薺、蔥白等拌和,加入白糖、五香料、食鹽和少量番薯粉及雞蛋,攪拌均勻後,再取網紗油膜或豆腐皮片,捲成長五六寸,徑一寸左右的圓條狀,蒸熟後即可享用,或再入油鍋扎熱,切成兩寸長圓狀,拌以香菜、蒜泥、醬醋,吃起來外酥內嫩,鮮美可口。

衙口花生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為晉江衙口“花生記”所首創,取薄殼白膜、脂肪少而蛋白多的花生,洗淨後加入適量的食鹽蒸煮,要注意掌握火候,蒸煮熟後,曬乾入甕封藏。花生吃起來鹹香適中,花生仁酥脆而無油膩。

安海食珍糕

在石狮,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泉州人实在太“重吃

又稱桔紅糕,以糯米為原料,加上白砂糖、橘皮汁或香蕉油等蒸制而成。清香柔軟而不粘牙,宜於久藏,自己食用或贈送親友都不錯。

歲月的沉澱,讓泉州這座城市留下很多難以忘懷的味道。而在這如此豐富的美味下,民間也形成了一些獨特的餐桌上的禁忌。

餐桌上的禁忌

1、用餐忌上六道菜,“六碗擺,押去刣”因六碗是用來給臨行前的死囚使用,為民俗所忌,以避“活祭”之諱。

2、上九碗,也視為自嘲或無禮,因方言的“九”和“狗”同音。

3、生日壽麵勿切斷,以示“長命百歲”。

4、用餐時禁忌敲碗筷、餐桌,恐會損財。

5、吃飯後忌殘留飯粒,以免長“麻子”臉。

無論是禮儀食品、傳統點心,還是特色的風味小吃,亦或是餐桌上的禁忌,都是泉州飲食習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們也在時間的流逝裡逐漸成為泉州根深蒂固的文化符號。

在泉州

胖子是可以被原諒的

“重吃”也是一種美德

只要你認真的去品味泉州

泉州這座城一定給你無數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