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笠翁对韵》详解(五)卷二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李渔《笠翁对韵》详解(五)卷二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笠翁对韵》详解版 卷二 五歌

微对巨,少对多。直干对平柯。蜂媒对蝶使,雨笠对烟蓑。眉淡扫,面微酡。妙舞对清歌。轻衫裁夏葛,薄袂剪春罗。将相兼行唐李靖,霸王杂用汉萧何。月本阴精,岂有羿妻曾窃药;星为夜宿,浪传织女漫投梭。

  慈对善,虐对苛。缥缈对婆娑。长杨对细柳,嫩蕊对寒莎。追风马,挽日戈。玉液对金波。紫诏衔丹凤,黄庭换白鹅。画阁江城梅作调,兰舟野渡竹为歌。门外雪飞,错认空中飘柳絮;岩边瀑响,误疑天半落银河。

  松对竹,荇对荷。薜荔对藤萝。梯云对步月,樵唱对渔歌。升鼎雉,听经鹅。北海对东坡。吴郎哀废宅,邵子乐行窝。丽水良金皆待冶,昆山美玉总须磨。雨过皇州,琉璃色灿华清瓦;风来帝苑,荷芰香飘太液波。

  笼对槛,巢对窝。及第对登科。冰清对玉润,地利对人和。韩擒虎,荣驾鹅。青女对素娥。破头朱泚笏,折齿谢鲲梭。留客酒杯应恨少,动人诗句不须多。绿野凝烟,但听村前双牧笛;沧江积雪,惟看滩上一渔蓑。

【注释】

【直干】挺直的树干。(北周)庾信《周陇右总营长史赠少保豆卢公神道碑》:“直干百寻,澄波千顷。”(唐)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唐)聂夷中《题贾氏林泉》诗:“轻流逗密莜,直干入宽空。”(宋)王安石《古松》:“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

【平柯】柯,树枝。平柯犹言横枝。

【蜂媒对蝶使】蜂媒: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消息的人。(明)王錂《春芜记·构衅》:“没奈何潜来花底,躬身拜启:望你做蜂媒,向花间递消息。”蝶使:比喻男女双方情爱的媒介。(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蜂衙蝶使,做媒人纱窗寄词。”

【雨笠对烟蓑】雨笠:遮雨的笠帽。(唐)皮日休《临顿奉题屋壁》诗之二:“静窗悬雨笠,闲壁挂烟匏。”烟蓑:蓑衣。(唐)郑谷《郊园》诗:“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宋)苏轼《满庭芳·蒙恩放归阳羡复作》词:“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元)耶律楚材《和抟霄韵代冰陆疏文因其韵为诗》之十:“闲卧烟蓑春梦断,不知潮起没青林。”(清)宫鸿历《长安午日》诗:“南州五月鲥鱼美,小买烟蓑棹五湖。”

【眉淡扫】(唐)张祐《集灵台》诗,讽刺杨妃姊妹,有“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句。扫,描画。

【面微酡】酡(tuó驼),因酒醉而面带微红叫酡。《楚辞·招魂》:"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唐)刘禹锡《百舌吟》:“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

【夏葛】指夏天穿的葛衣。(唐)薛能《水帘吟》:“豪客每来清夏葛,愁人才见认秋檐。”

【春罗】适于春季穿的绫罗。

【将相兼行唐李靖】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唐初著名军事家,他文武双全,曾在建立唐王朝的斗争中屡立战功,平吴,破突厥,定吐谷浑。拓地自阴山起,北至大漠,功业极伟,封卫国公,卒谥景武。将相兼行是说他才兼文武。后人录其论兵语为《李卫公问对》。后世小说戏曲中将李靖与虬髯客、红拂女合称为风尘三侠。

【霸王杂用汉萧何】楚汉战争中,萧何辅佐汉高祖定三秦,后为汉相,制作律令,对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卓有贡献。霸王杂用,是说“王道”和“霸道”两用。儒家称以力假仁者为霸,以德行仁政者为王,或曰“王者施之以德,霸者施之以法,暴者施之以刑。”【萧何】人名。(?~公元前193)汉初沛人,佐高祖定天下,论功第一,为丞相,封酇(zàn)侯。汉初律令多出其手。卒谥文终侯。

【月本阴精,岂有羿妻曾窃药】古代神话传说,有穷国君后羿(yì义)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药,其妻嫦娥窃之服用后飞升到月宫。本联意为,月本是阴气的精华,哪里有嫦娥飞升的事呢?

【星为夜宿(音秀),浪传织女漫投梭】古代神话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整夜在那里织布。本联意为,世传牛郎织女隔天以梭相投。这种说法也是荒诞虚无的事。夜宿(xiù秀),夜间的星宿。浪传:胡传,乱传。

【婆娑】树木或人的身躯摇曳多姿的样子。娑(suō棱)。

【长杨】长杨,汉宫殿名。本秦旧宫,汉时重加修饰,为秦、汉时游猎的地方。内有垂杨绵亘数亩,故称为长杨宫。《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

【细柳】周亚夫曾屯军细柳。见卷一 八齐第三章“按辔”二句注。

【寒莎】秋天的莎草。莎㈠(suō梭):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㈡(shā沙):多用于人名、地名。

【追风马】《淮南子》中有“以兔之走,使犬如马则逮日归(追)风”的说法,后常以追风形容马跑得快。《拾遗记》:“周穆王八骏,有追风马。”

【挽日戈】古代神话传说,楚国的鲁阳公与韩国人作战,战到天晚未分胜负,他举起戈来向太阳下令,太阳又从西方退了回来,他又继续战斗。

【玉液】玉液,古人服食的用玉屑调成的药酒。后比喻美酒。南朝梁·刘潜·谢晋安王赐宜城酒启:忽值瓶泻椒芳,壶开玉液。(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之四:“开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

【金波】金波,太阳照在水面或宫殿上反射回来的光线。此处当指酒,形容酒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故称为金波。(元)张养浩《普天乐·画船开套》:“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

【紫诏衔丹凤】《晋书·石季龙载记》说,当时以诏书五色纸衔木凤之口,后世遂称皇帝诏令叫凤诏。又解衔丹凤:古人书信用泥封,泥上盖印,皇帝诏书则用紫泥,称为紫泥诏或紫诏,常以龙凤为图饰。

【黄庭换白鹅】晋书法家王羲之喜欢山阴道士养的鹅,于是为道士写了一卷《黄庭经》,做为交换条件。李白《送贺宾客归越》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黄庭经》,为道家言养生之书,简称为《黄庭》。

【画阁江城梅作调】这是对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中“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两句的概括。梅作调,古代笛曲名有《梅花落》。

【竹为歌】此指歌咏民俗风土人情的《竹枝词》。

【门外雪飞,错认空中飘柳絮】晋谢奕女谢道韫,有才辩。《世说新语》:“谢太傅[谢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谢朗,字长度]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谢奕,字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岩边瀑响,误疑天半落银河】李白《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荇(xìng音幸)】见卷二 三肴第一章“荇叶”注。

【薜荔(bìlì音毕力)】南方的一种蔓生植物。

【藤萝】紫藤、白藤等的通称。(唐)崔颢《游天竺寺诗》:“青翠满寒山,藤萝覆冬沼。”

【梯云对步月】梯云犹言登云。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身登青云梯”。步月,在月光下散步。

【升鼎雉(音质)】传说殷王武丁时祭祀太庙,有野鸡飞落鼎耳上而鸣,古人认为是一种祥瑞。

【听经鹅】佛教传说,僧志违养鹅能听经说法。

【北海对东坡】后汉孔融曾为北海太守,时人称之为北海,好宴客。他是当时著名的文人。东坡,宋代诗人苏轼,在黄冈东坡筑室,号东坡居士。

【吴郎哀废宅】吴郎指(唐)吴融,他曾写有《废宅》诗:“风飘碧瓦雨摧垣,却有邻人与锁门。”

【邵子乐行窝】(宋)经学家邵雍隐居不仕,居洛阳三十年,筑“安乐窝”以居,自称安乐先生。

【丽水良金皆待冶,昆山美玉总须磨】旧传金生丽水,玉出昆仑。

【雨过皇州,琉璃色灿华清瓦;风来帝苑,荷芰(音记)香飘太液波】描写风雨中帝都景象。太液,即太液池,西汉时在长安掘成的人造湖。华清,即华清宫,在金陵,六朝陈时所建。芰(jì技),古书上指菱。

【及第对登科】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

【冰清对玉润】(晋)乐广、卫玠(音介)翁婿俱有名,时人称乐广为冰清,其婿卫玠为玉润,喻人品高洁。典出《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后以冰清玉润作为岳父与女婿的美称。玠(Jiè介),古代的一种礼器,即“大圭”。

【地利对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韩擒虎】人名。(公元538~592)原名豹,字子通,隋朝大将,隋河南东垣人。慷慨多智,勇敢善战,屡立战功,曾率五百精兵,直入朱雀门,俘陈后主,功进上柱国,别封寿光县公,官至凉州总管。

【荣驾鹅】荣成伯:即荣驾鹅,又名栾。春秋鲁国大夫,《左传》载:鲁襄公自楚国返,闻季武子袭击卞(鲁庄子食邑),欲不入,荣成伯赋《式微》,襄公乃归。又,季孙氏嫉恨昭公。昭公死,理应葬在鲁群公墓所在地阚(今山省东汶上县西南),季孙欲隔绝昭公墓,不使与先君同。成伯曰:“生不能事,死又离之,以自旌也。纵子忍之,必或耻之。”季孙又欲为恶谥。成伯曰:“生弗能事,死又恶之,以自信也。将焉用之?”季孙乃止。

【青女对素娥】青女,传说中的霜神。《淮南子·天文》:“青女乃出,以降霜雪。”素娥:即嫦娥,月色白,故又称素娥。《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李商隐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宋)王沂孙《眉妩·渐新痕悬柳词》:“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 《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破头朱泚笏】唐德宗时,京师兵变,德宗出逃,太尉朱泚欲窃位,司农卿段秀实执象笏击破其头,卒遭所害。文天祥《正气歌》:“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即用此典故。泚(cǐ此),①清,鲜明;②用笔蘸墨:泚笔作书。笏(hù户),古代大臣登朝所持用以记事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如:玉笏、象笏。《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折齿谢鲲梭】《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 鲲(kūn昆),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可化为大鹏鸟。

【沧江积雪,惟看滩上一渔蓑】唐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笠翁对韵》详解版 卷二 六麻

清对浊,美对嘉。鄙吝对矜夸。花须对柳眼,屋角对檐牙。志和宅,博望槎。秋实对春华。乾炉烹白雪,坤鼎炼丹砂。深宵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戍笳。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舍;半窗花月,锡影依依是道家。

雷对电,雾对霞。蚁阵对蜂衙。寄梅对怀橘,酿酒对烹茶。宜男草,益母花。杨柳对蒹葭。班姬辞帝辇,蔡琰泣胡笳。舞榭歌楼千万尺,竹篱茅舍两三家。珊枕半床,月明时梦飞塞外;银筝一奏,花落处人在天涯。

圆对缺,正对斜。笑语对咨嗟。沈腰对潘鬓,孟笋对卢茶。百舌鸟,两头蛇。帝里对仙家。尧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桥上授书曾纳履,壁间题句已笼纱。远塞迢迢,露碛风沙何可极;长沙渺渺,雪涛烟浪信无涯。

疏对密,朴对华。义鹘对慈鸦。鹤群对雁阵,白苎对黄麻。读三到,吟八叉。肃静对喧哗。围棋兼把钓,沉李并浮瓜。羽客片时能煮石,狐禅千劫似蒸沙。党尉粗豪,金帐笼香斟美酒;陶生清逸,银铛融雪啜团茶。

【注释】

【鄙吝】(1)形容心胸狭窄。唐高适《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携手流风在,开襟鄙吝祛。”清李渔《意中缘·借兵》:“不知几时同来湖上,把臂谈心,消我近来的鄙吝也呵。”清冯班《钝吟杂录·遗言》:“夫山水之文,使人萧远无鄙吝。”

(2)过分爱惜钱财。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贵义轻财。”明马愈《马氏日抄·胡宗伯》:“岂鄙吝邪?不欲过享其福耳。”明李贽《与城老书》:“友山鄙吝不堪,此处不曾舍半分。”

【矜夸】夸耀。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孙楚矜夸凌上。”唐王昌龄《塞下曲》:“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明高启《江上看花》诗:“花应得我相慰赏,似笑欲舞争矜夸。”

【花须对柳眼】花须,花蕊伸展如须。柳眼,柳叶如眉眼。李商隐《二月二日》诗:“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檐牙】檐际翘出如牙的部分。唐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宋张元干《青玉案·燕赵端礼堂成》词:“天涯相遇鞭鸾凤,老去堂成更情重。月转檐牙云绕栋。”明张四维《双烈记·从征》:“喜鹊噪檐牙,好事来门下。”清方文《禾塘访麻孟璇村居》诗:“仆夫归渡口,林蔼拂檐牙。”

【志和宅】唐诗人张志和(730~810),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遭贬黜,遂不复仕。浪迹江湖,“以太虚(天)为庐,明月为伴”,自号烟波钓徒。所作《渔父词》,后世用为词调之一。著有《玄真子》。

【博望槎(音查)】博望,即张骞,因奉使西域有功封博望侯。《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郭和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星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搘机石与骞而还。”始知已到牛郎、织女星。槎(chá查),木筏。杜甫诗:“奉使虚随八月槎”,即用此事。

【秋实对春华】春华秋实,古人比喻文采与德行。《颜氏家训》说:“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乾炉烹白雪,坤鼎炼丹砂】都是道教说法。乾炉指男,坤鼎指女。

【锡影依依是道家】僧人所持杖称锡。依依,隐隐约约的样子。

【蚁阵对蜂衙】蚂蚁排阵而战。引申为争强斗胜。蜂早晚定时聚集于蜂房,如下属参谒长官于衙中,故称为蜂衙。(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谁弱谁强排蚁阵,争甜争苦闹蜂衙。”

【寄梅】南朝(宋)陆凯同范晔友好,时范晔在长安,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并有《赠范晔》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怀橘】三国时吴人陆绩事母至孝,七岁曾于袁术处作客,袁术以橘款待,陆绩怀藏三枚,欲归奉母。袁术问明原因,大奇之,赠给很多。见《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陆绩传》。后比喻孝亲。唐骆宾王《畴昔篇》:“茹荼空有叹,怀橘独伤心。” 

【宜男草】即萱草,古人以为孕妇佩之可生男。

【益母花】中药名。

【蒹葭(jiān jiā音兼夹)】即芦苇。

【班姬辞帝辇】汉成帝游后苑,命班婕妤(jiéyú杰于:汉代宫中女官名)同辇,班婕妤说:“古代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旁;只有末代皇帝才亲近女色。”成帝听了很钦佩。

【蔡琰(音眼)泣胡笳】蔡琰(公元172~?),人名。字文姬,东汉陈留人,蔡邕(音拥)之女,有才思,解音律,嫁卫仲道,夫亡无子。兴平年间,天下丧乱,被虏入胡,在南匈奴生活了十二年,曹操以金璧赎归之,后再嫁董祀。传说她曾写了《胡笳十八拍》,历述她的不幸遭遇。另有《悲愤诗》传世。

【竹篱】用竹编的篱笆。《南史·王俭传》:“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南唐李中《寄刘钧秀才》诗:“野鸟穿莎径,江云过竹篱。”

【茅舍】茅屋;草屋。

【珊枕】即珊瑚枕。

【咨嗟(zījiē资阶)】文言叹词,叹息。李白《蜀道难》诗:“侧身西望长咨嗟。”

【沈腰】南朝(梁)文学家沈约(441~513),武康人(今浙江省武康县),字休文,体弱多病,腰肢纤弱。为人笃志好学,博通群书,撰《四声谱》,分字为平上去入四声,为声韵学上一大变迁。累官尚书仆射、尚书令,卒谥隐。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纪》等,有文集百卷。

【潘鬓】晋文学家潘岳,由于屡遭不幸,早生白发。《文选·潘岳·秋兴赋·序》:“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后以此比喻时光易逝而无成就,或感叹未老先衰。或作白头潘令、潘鬓成霜、潘安白发、潘岳白发、潘岳二毛、河阳衰鬓、安仁鬓秋、二毛潘岳。例如南唐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孟笋】孟宗母病中思食鲜笋,因时节正值冬季无笋可取,宗入竹林悲泣哀叹,笋竟为之而生。见《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孙皓传》裴松之注引吴录《楚国先贤传》。后人遂用来形容人子事亲尽孝,至诚感天,并将之列入二十四孝中。亦作孟宗哭竹﹑哭竹生笋。《宋史·卷三四八·沉畸传》:“第进士,调望江令,治以教化为本。访古迹,得王祥卧冰池、孟宗泣笋台,皆为筑亭。”

【卢茶】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济源(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之吟,最脍炙人口参见先韵第三章“七碗”句注。

【百舌鸟】鸟名。又名乌鸫(音东),反舌。益鸟。喙尖,毛色黑黄相杂,鸣声圆滑。《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反舌无声。”汉郑玄注:“反舌,百舌鸟。”阿英《花鸟争奇》:“百舌鸟挺身而应:‘我凤凰王居牡丹之先,何害?’”

【两头蛇】见肴韵第三章“断蛇”句注。

【帝里】犹言帝乡,指上帝所居之处。

【尧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都是对尧舜的称颂。敷率土,是说遍及所有的地方。流沙,古人指中国以西极远的地区。

【桥上授书曾纳履】传说张良年青时曾遇到一位坐在下邳(pī)圯(yí移)桥上的老人,命他到桥下去取失落的鞋,张良恭恭敬敬地做了这件事,老人很高兴,曰:“孺子可教也”,就授予他三卷兵书(传以韬钤),并说自己就是黄石公。纳履,穿鞋。

【壁间题句已笼纱】据《唐摭言》载,王播(758—830年)少年孤贫,寄食于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今石塔寺),每当吃饭钟响,即随僧斋餐。日久诸僧厌怠。一日,僧众故意餐后方敲钟,播往,饭事已了。播乃于壁上题诗二句:“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即离寺他去,发愤攻读,于贞元年间中进士,后出任淮南节度使,开府扬州。重访惠昭寺,见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不由对世态炎凉感慨至深,续题二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另题一绝句曰:“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全唐诗》卷466“二十”皆作“三十”,个别字不同。)

【碛(qì气)】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沙~。~砾。~卤(咸卤沙石之地)。

【义鹘(音胡)】鹘是鹰类猛禽。杜甫有《义鹘行》诗,描写一只鹘杀死白蛇为苍鹰报杀子之仇的故事。

【慈鸦】古人传说乌鸦是孝鸟,老鸟不能取食时,小鸟能反哺其母,因称慈鸦。

【白苎(zhù住)对黄麻】苎,一种麻类,皮可为纺织原料。晋时有《白苎歌》。黄麻:此指黄麻纸,唐时以黄麻纸写诏书。

【读三到】古人经验,读书口到、眼到、心到。

【吟八叉】【八叉】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唐太原人。少敏悟,有天才,能走笔成万言,亦善鼓琴吹笛。工诗词小赋,与李商隐齐名。因才思敏捷,作赋押官韵,凡八叉手而八韵诗成,时人称为温八叉。著有《温飞卿诗集》。

【沉李并浮瓜】古人消暑,往往置水果于冷水中,故有沉李浮瓜之说。

【羽客片时能煮石】羽客,即仙人。道教说仙人能煮白石为饭。唐韦应物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狐禅(音馋)千劫似蒸沙】狐禅,禅门指妄称开悟、流入邪僻者。后亦泛指异端邪说。“狐禅如蒸沙,千劫不能成饭。” 语本《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如蒸沙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后用以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党尉粗豪,金帐笼香斟美酒;陶生清逸,银铛(chēng撑)融雪啜团茶】《事文类聚》载,宋学士陶毂(gǔ古)得党太尉家姬。偶烹雪茶,陶问姬曰:“党家有此味否?”姬曰:“彼但知坐销金帐里,共饮羊羔美酒,浅斟低唱而已。”铛,平底锅。毂,车轮中心插轴的部分。啜(chuò音辍):饮,吃。

《笠翁对韵》详解版卷二 七阳

台对阁,沼对塘。朝雨对夕阳。游人对隐士,谢女对秋娘。三寸舌,九回肠。玉液对琼浆。秦皇照胆镜,徐肇返魂香。青萍夜啸芙蓉匣,黄卷时摊薜荔床。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

红对白,绿对黄。昼永对更长。龙飞对凤舞,锦缆对牙樯。云弁使,雪衣娘。故国对他乡。雄文能徙鳄,绝曲为求凰。九日高峰惊落帽,暮春曲水喜流觞。僧占名山,云绕茂林藏古殿;客栖胜地,风飘落叶响空廊。

衰对壮,弱对强。艳饰对新妆。御龙对司马,破竹对穿杨。读班马,识求羊。水色对山光。仙棋藏绿橘,客枕梦黄梁。池草入诗因有梦,海棠带恨为无香。风起画堂,帘箔影翻青荇沼;月斜金井,辘轳声度碧桐墙。

臣对子,帝对王。日月对风霜。乌台对紫府,雪牖对云房。香山社,昼锦堂。蔀屋对岩廊。芬椒涂内壁,文杏饰高梁。贫女幸分东壁影,幽火高卧北窗凉。绣阁探春,丽日半笼青镜色;水亭醉夏,熏风常透碧筒香。

【注释】

【谢女】指晋代才女谢道韫,人称咏絮高才。见卷二 五歌第二章“门外”二句注。

【秋娘】即杜秋娘,唐代金陵人。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qí奇)之妾。锜谋叛被杀后入宫,善诗词及唱金缕衣曲,受唐宪宗宠爱,后赐归乡,穷老无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其《金缕衣》诗最为有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寸舌】指能说善辩。史载战国时毛遂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九回肠】形容人心情郁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曾说他“肠一日而九回”。

【玉液对琼浆】指美酒。原注为指道教服食的药饵。

【照胆镜】传说秦始皇有照胆镜,可以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用以知其心之正邪。发现有人胆张心动,就意味着要暗害他,当即杀掉。见《西京杂记·卷三》。

【返魂香】《十洲记》、《汉武帝内传》载,点燃返魂香,病者闻之即起,死未三日者,薰之即活。宋 洪刍《香谱》:“司天主簿 徐肇 ,遇 苏氏 子 德哥 者,自言善为返魂香,手持香炉,怀中以一贴如白檀香末,撮於炉中,烟气袅袅直上,甚於龙脑。德哥 微吟曰:‘ 东海 徐肇 欲见先灵,愿此香烟,用为引导,尽见其父母、曾、高。’ 德哥 云,死经八十年以上者,则不可返。”

【青萍】 (1)亦作“青蓱”。古宝剑名,据说与干将一样也是根据铸剑师的名字而命名的。《文选·陈琳<答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蓱、干将之器。” 吕延济 注:“青蓱、干将,皆剑名也。” 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青萍、豪曹,剡锋之精絶也。”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緑,长价於 薛(薛烛)、卞(卞和)之门。”

(2)又泛指剑。 明 沈鲸 《双珠记·刑逼成招》:“偶见他独行身酩酊,青萍触伤其颈。” 陈世宜 《赠孟硕》诗:“眼底青萍三尺短,酒酣剩有气崚嶒。”

【黄卷】古代书籍所用纸张,多用一种黄色的料剂涂染,以防虫蛀,因此用黄卷泛指书籍。成语“青灯黄卷”形容深夜苦读,或修行学佛的孤寂生活。宋·陆游《剑南诗篇·客愁》:“苍颜白发入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 PS:原注“用绢书写的书籍,此似指道书”似有误。(另“黄绢”为“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省略语,指“绝妙好辞”。)

【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元亨利贞,是《周易·乾卦》中的一句。古人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称为四德。二句的意思是,由于天地有此四德,才化生了万物。

【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锦缆】用锦缎做缆绳,以象牙为樯橹。杜甫《秋兴八首 其六》诗:“锦缆牙樯起白鸥。”樯(qiáng强),桅杆。 

【云弁(biàn便)】指蜻蜓。(未知出于何典。)

【雪衣娘】杨贵妃养的白鹦鹉。唐人郑处诲《明皇杂录》载:“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女。性既驯扰,常纵其饮啄飞鸣,然亦不离屏帏间。上令以近代词臣诗篇授之,数遍便可讽诵。上每与贵妃及诸王博戏,上稍不胜,左右呼雪衣娘……”

【求凰】汉时成都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作《凤求凰》之曲以挑之,文君于是同他私奔。

【落帽】晋人孟嘉在九九重阳日随桓温游于龙山,群僚毕集,其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自觉,后如厕离位,桓温乃命孙盛坐嘉位并作文嘲弄,嘉归来见文,即时作答,四座皆服。见《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后世并用以指重阳登高饮酒等风雅情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即用此典。

【流觞】晋永和上巳日(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王献之、谢安、孙绰诸人曾在山阴兰亭集会,于水边嬉游采兰,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以娱,以消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有《兰亭集序》记此事,文中有“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等语。禊(xì细),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除去不祥的祭祀。

【僧占名山】比喻佛教兴旺的事迹。此语见于《增广昔时贤文》:“世间好语书谈尽,天下名山僧占多。”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游览庐山简寂观时,目睹荒凉之状,触景生情,认为对道佛两家不可厚此薄彼,应一视同仁。乃作一幅对联,为道教鸣不平: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间好语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谛,出我先师。”“世间好语佛说尽”取材于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卷二》:”诸世善语,皆出佛法;善说无失,无过佛语。”

【胜地】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

【风飘落叶响空廊】可能是从宋代王镃《宿香严院》“风高黄叶响空廊”与陆游《驿壁偶题》“落叶满空廊”两句变化而来。

空廊:(1)泛指空空的长廊。如宋代释智圆《宿山院》:“秋声归古木,月色满空廊。”元代徐再思《人月圆·甘露怀古》有:“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2)特指响屧廊。春秋时吴王宫中的廊名,遗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灵岩山灵岩寺圆照塔前。吴王夫差得美女西施,遂建一雕梁画栋的长廊,空其地底,下面悉用大瓮铺平,覆以带弹性的梓板,上面雕镂花纹,施以五采,命西施与旋波、移光及诸宫人佩玉饰裙系小铃、脚着精巧木屐于廊中翩翩起舞,廊虚而响,步步皆音,与清脆的铃声、玉佩声共鸣。夫差听之,以为快乐。因名其廊为“响屧廊。” 屧xiè,古代的木底鞋。历代文人题咏响屧廊的甚多。如宋代陈善《姑苏灵岩寺》:“山僧不好古,改作任所欲。洞荒径已迷,廊空响谁续。”宋代王禹偁《题响屧廊壁》诗:“廊坏空留响屧名,为因西子绕廊行。可怜伍相终朝谏,谁记当时曳履声。” 清吴伟业《圆圆曲》有“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之句。”

【艳饰】犹言浓妆打扮。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名士渡江侨金陵者甚众,莫不艳羡李十娘也。十娘愈自闭匿,称善病不艳饰,谢宾客。”

【新妆】指女子刚修饰好的仪容;或指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修饰。

【御龙】驾御龙。传说夏时刘累曾为孔甲养龙,因赐姓为御龙氏。

【司马】官名,后世也以此为姓。

【破竹】比喻做事顺利。《晋书·杜预传》:“兵威已振,譬比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

【穿杨】比喻善于射箭。传说楚将养由基善射,百步之内,可穿杨叶。《北史·卷八十八·隐逸传·崔廓传》:“况复桑榆渐暮,藜藿屡空:举烛无成,穿杨尽弃。”

【班马】汉班固作《汉书》,司马迁作《史记》。

【求羊】西汉末,蒋诩解官归桂林后,于竹林中开三条小径,惟故人求仲、羊仲从之游,不与俗人往还。

【水色对山光】水色:水面呈现的色泽。南朝梁简文帝《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唐元稹《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山光:山的景色。南朝梁沈约《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唐岑参《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仙棋】神话故事,巴邛(qióng琼)人家有橘树,一年忽长三枚,果实大如斗,剖之有二叟对弈。

【客枕】(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叙述少年卢生在旅店遇仙人吕翁,共憩旅肆。吕翁让他枕自己枕头睡觉,于是卢生梦到自己做了大官,穷极富贵。醒来,店主人煮的黄梁(小米)饭还没有熟。元代改编成名为《枕中记》的剧本,变为钟离权度吕岩成仙的故事。钟离权,(汉)人,途遇吕岩,让吕枕自己的枕头睡觉,吕在梦中富贵至极,一梦五十年,醒后店主人的黄梁米饭还未熟。吕(一作权,待核)笑云:“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

【池草】传说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一次生病,因梦见族弟谢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佳句。

【海棠】宋僧惠洪所撰《冷斋夜话》卷九载宋人彭渊林曰:“吾生平五恨。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大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曾子固,曾巩字子固,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画堂】(1)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汉书·成帝纪》:“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颜师古注:“画堂,但画饰耳…… 霍光止画室中,是则宫殿中通有彩画之堂室。”(2)泛指华丽的堂舍。南朝梁简文帝《饯庐陵内史王修应令》诗:“回池泻飞栋,浓云垂画堂。”唐崔颢《王家少妇》诗:“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水浒传》第四五回:“此物只宜林下看,岂堪引入画堂中。”

【帘箔(音博)】帘子。多以竹、苇编成。《三辅黄图·汉宫》:“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唐白居易《北亭》诗:“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宋范成大《初发桂林》诗:“长风荡篮舆,帘箔飘以翾。”清龚自珍《菩萨鬘》词:“文廊匼匝屏风曲,轻寒恻恻侵帘箔。”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宋苏轼《用前韵答西掖诸公见和》:“双猊蟠础龙缠栋,金井辘轳鸣晓瓮。”清陈维崧《品令·夏夜》词:“夜色凉千顷,携笛簟,依金井,辘轳清冷。”一说即石井。金,谓其坚固。唐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九月》:“鸡人罢唱晓珑璁,鸦啼金井下疎桐。”叶葱奇注:“金井,即石井。古人凡说坚固,多用金,如金塘、金堤等。”

【辘轳(lùlu露露)】利用滑轮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用具。古人常于井上立架置轴,贯以长木,上面嵌上曲木,缠绠其上,下悬汲水用斗,用手转之汲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井上辘轳卧婴儿。” (宋)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词:“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亦作“鹿卢”。

【乌台】《汉书·朱博传》载,时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息其上,后因称御史府(台)为乌台。

【紫府】道家称仙人居所。《抱朴子·祛惑》:“及到天上,先过紫府,……”唐·裴铏《裴航》:“遂赠蓝田美玉十斤、紫府云丹一粒,叙话永日,使达书于亲爱。”《金瓶梅·第六十五回》:“漱甘露而沃琼浆,超仙识登于紫府。”

【雪牖】雪窗。

【云房】僧、道或隐者所居之室。(唐)刘得仁《山中寻道人不遇》:“石路特来寻道者,云房空见有仙经。”

【香山社】(唐)白居易于洛阳与胡杲(gǎo稿,明亮)、吉皎等八位老人结为九老会,因结于香山,故称为香山九老社。

【昼锦堂】北宋名相韩琦封魏国公,在做武康节度使时,于故乡相州城(今河南省安阳县)东南隅修了一所宅院,取名昼锦堂以致其荣,致仕退老其中。欧阳修曾为之作有名的《昼锦堂记》。

【蔀屋】以草席覆盖的屋子。蔀(bù布):①遮蔽。②古代历法称七十六年为一蔀。

【岩廊】高大的宫殿。

【芬椒】汉代皇后所居宫室,以椒和泥涂内壁,取其香和多子之义,称椒房。

【文杏】旧题司马相如《长门赋》:“饰文杏以为梁”。后以杏梁指建筑华美。

【贫女】《战国策》载寓言故事,齐女与邻妇共烛而绩,妇辞之,女曰:“我贫无烛。一室之中,多不为暗,少不为明,何惜东壁余光。”邻妇觉得有理,就留下了她。(唐)李白《陈情赠友人》诗:“愿假东壁辉,余光照贫女。”

【幽人】晋代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思是说他自己夏日卧北窗下,每当凉风吹来,就好象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太古时代一样。(唐)白居易《竹窗》诗:“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绣阁】旧时女子闺房。

【青镜】即青铜镜。唐李峤《梅》诗:“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明李东阳《次李白洲六十寿韵》:“自爱黑头双鬓在,每呵青镜手亲磨。”清厉鹗《岁暮二咏·典衣》:“青镜流年始觉衰,今年避债更无台。”

【碧筒】三国魏郑悫(què诚实,谨慎)事。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历城北有使君林(今济南大明湖、北园一带),魏正始(240-249年)中,郑公悫‘三伏’之际,每率宾僚避暑于此,取大莲叶置砚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上轮菌如象鼻,传系之,名为‘碧筒杯’……言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 后世又叫“荷杯”、“荷盏”、“荷叶杯”、“荷爵”等。 “碧筒饮”传延至唐宋,又深得白居易、戴叔伦、苏东坡等诸多名士的推崇与身体力行,且有辞赋诗文的赞颂,使之愈发盛行,民间亦争相仿效。《诗腋·荷花》:“是处搴青盖,何人醉碧筒。”

《笠翁对韵》详解版 卷二 八庚

形对貌,色对声。夏邑对周京。江云对涧树,玉磬对银筝。人老老,我卿卿。晓燕对春莺。玄霜舂玉杵,白露贮金茎。贾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岭夜吹笙。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知兵。

功对业,性对情。月上对云行。乘龙对附骥,阆苑对蓬瀛。春秋笔,月旦评。东作对西成。隋珠光照乘,和璧价连城。三箭三人唐将勇,一琴一鹤赵公清。汉帝求贤,诏访严滩逢故旧;宋廷优老,年尊洛社重耆英。

昏对旦,晦对明。久雨对新晴。蓼湾对花港,竹友对梅兄。黄石叟,丹丘生。犬吠对鸡鸣。暮山云外断,新水月中平。半榻清风宜午梦,一犁好雨趁春耕。王旦登庸,误我十年迟作相;刘蕡不第,愧他多士早成名。

【注释】

【夏邑】指夏邑即夏朝的都城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夏朝始都阳城,后迁阳翟,再迁安邑。

【周京】指周朝的都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周文王以丰邑为都,武王以镐京为都。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因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玉磬】古代石制乐器名。《礼记·郊特牲》:“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诸侯之僭礼也。”孙希旦集解:“玉磬,《书》所谓鸣球,天子之乐器也。”唐柳宗元《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诗:“朱唇掩抑悄无声,金簧玉磬宫中生。”清戴震《乐器考》:“鸣球、玉磬,同谓石磬,古人于石之美者,多以玉名。”

【银筝】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唐戴叔伦《白苎词》:“回鸾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后蜀毛熙震《何满子》词:“曲槛(一作“栏”)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清吴伟业《赠冯子渊总戎》诗:“十二银筝歌芍药,三千练甲醉葡萄。”

【人老老】战国哲学家孟轲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也尊敬别人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从而也爱别人的孩子。人老老,即尊敬别人的老人。《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古同悌tì)。”第一个“老”字作动词用。

【我卿卿】卿是对人的尊称,也是对妻子的昵(nì溺,表示亲近)称。西晋大臣王衍妻呼衍曰卿。衍曰:“奈何卿我?”妻曰:“我不卿卿,谁复卿卿。”(意为我不称你为卿,还有谁称你为卿呢)?故后以“卿卿我我”作为夫妻恩爱之典。

【晓燕对春莺】莺燕在诗词中常用来做对。如唐代梁锽《戏赠歌者》诗有“晓燕喧喉里,春莺啭舌边”之句。宋代黄升《花发沁园春》词有“晓燕传情,午莺喧梦,起来检校芳事”之句。

【玄霜舂玉杵】唐裴铏《传奇》载,下第秀才裴航,遇到仙人云翘夫人,赠诗一首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后裴生经蓝桥驿,果遇一妪揖之,求饮,妪使云英持瓯浆,令饮之。因诗合,欲娶云英,妪命裴购玉杵并捣药,果得玉杵。聘之,俱仙去。《太平广记·裴航》载,裴航,唐代长庆年间秀才,下第,舟过襄汉,遇云翘樊夫人,使其婢袅烟赠诗一绝。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路,何用崎岖上玉京。”后裴航经蓝桥驿,果遇云英送水,裴航以玉杵为聘礼,娶云英,二人俱升仙而去。玄霜,传说中的仙药。

【白露贮金茎】汉武帝好神仙之术,史载他曾作铜柱,名金茎,上有铜仙人擎玉盘,承接夜露,据说以此露和玉屑饮之可长生。杜甫诗:“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又魏明帝亦作承露金茎,高十一丈。

【贾(音古)客君山秋弄笛】《博异志》载,有商人吕乡筠,善吹笛,一次泊舟君山附近,遇到一位老人,有合上天神乐、仙乐和自己欣赏的三支仙笛,吹奏数声,湖上风波大作。贾(gǔ古)客,商人。补注“君山”:山名:(1)位于江苏省江阴县北,俯临长江,设有炮台,为江防要地。(2) 位于湖南省岳阳县西南,洞庭湖中。或称为湘山、洞庭山。(3) 位于安徽省盱眙县东北。或称为军山。(4) 位于江西省宜黄县东。或称为军山、军峰山。

【仙人缑(音勾)岭夜吹笙】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遇浮邱公,接上嵩山。后于七月七日乘白鹤过缑氏山头,拱手谢别时人而去。缑(gōu勾):①姓;②刀剑等柄上所缠的绳。缑岭,山名,在河南。

【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史载汉高帝刘邦善于用人,因而取得天下。汉高帝问韩信带兵几何?信曰:“多多益善。”帝曰:“卿何为我擒耶?”曰:“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他自己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馕,⑴(nǎng )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⑵(náng囊)一种烤制的面饼,中国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

【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知兵】赵奢是战国时赵之名将。奢死,赵王令以其子赵括代廉颇为将。蔺相如说,赵括只能读其父的兵书,没有实际经验,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使其率兵与秦交战。结果赵括中箭死,几十万军队都投降秦国,被秦人活埋了。

【乘龙对附骥】(唐)杜甫《李监宅二首》诗:“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因称女婿为乘龙快婿。《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附骥的意思是托靠别人的力量使自己得以发展,喻附于先辈或名人之后。《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若如此便起;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亦作附骥尾。 

【阆(làng浪)苑对蓬瀛(péng yíng朋营)】阆苑:传说中的仙境,在昆仑山上。蓬瀛:即蓬莱山,传说东海中的仙山。

【春秋笔】旧说孔子作《春秋》,一字荣于华衮(gǔn滚,古代君王的礼服),一字严于铁钺(yuè月)。子游、子夏诸贤,不能赞一词。即寓褒贬于字里行间,后称此种笔法为春秋笔。钺,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月旦评】汉末河南许劭与其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在一起甄别、评论当地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农历初一发布公告,人们称之为“月旦评”。 见《后汉书˙卷六十八˙许劭传》。后称品评人物为月旦评或月旦。(唐)陆龟蒙《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袭美》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劭(shào绍),①劝勉;②美好。

【东作对西成】《书·尧典》中有“平秩东作”、“平秩西成”的话,“东作”是开始耕作,“西成”是收获之意。

【隋珠光照乘】古代故事,一次隋侯出行,遇断蛇于路,隋侯命人给蛇敷药包扎,后蛇衔径寸之珠报偿隋侯,因称隋侯珠。光照乘,是说把这种宝珠挂在车上可以照明前后。《战国策·楚策》:“宝珍隋珠不知佩兮,祎(yī音衣)布与丝不知异兮。”

【和璧价连城】《韩非子》载,楚人和氏得璞(未琢的玉石),献给武王,武王以为是石,砍去了和氏的一条腿;成王即位,又献给成王,成王仍以为是石,又砍去了他的另一条腿;文王即位,和氏抱璞而哭。文王使人剖开了这块玉石,发现果然是希世之宝,就用它雕成一块璧,为了纪念和氏,因名和氏璧。连城,是说它值几座城的钱。传说秦王曾以十五城向赵换取它。《淮南子.览冥》:“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三箭三人唐将勇】唐将薛仁贵东征与九姓突厥交战,三箭毙三人,威震军中。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一琴一鹤赵公清】(宋)赵汴治成都,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相随,为政清廉简易。

【汉帝求贤,诏访严滩逢故旧】即汉光武与严光(子陵)的故事。见微韵“严滩”注。光武帝与严子陵友善,即位命访之,陵在富春江披蓑钓泽中,载以至朝,帝以故人礼敬之。尝以同寝,陵以足加腹。太史奏曰,有客星犯主座。

【宋廷优老,年尊洛社重耆英】宋相文彦博,致仕后在洛阳同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饮酒赋诗相乐,谓之“耆英社”。耆(qí齐):年老。耆英,高年硕德者之称。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宾筵备礼,耆英尽缀於词林;将略求材,剑戟自森於武库。”

【晦(huì会)】①昏暗不明;[晦气]不顺利、倒霉;②夜晚;③夏历每月的末一天。

【黄石叟】即汉初张良所遇仙人黄石公,曾赠给张良兵书。见麻韵第三章“桥上”句注。

【丹丘生】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丹丘,神话中的神仙之地,昼夜长明。

【犬吠对鸡鸣】犬吠鸡鸣,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东观汉记》:“齐郡败乱,遭离盗贼,不闻鸡鸣犬吠之音。”

【王旦登庸,误我十年迟作相】《宋史·王旦传》载,宋相王旦柄权十八年,真宗欲相临江军人王钦若,大臣王旦即以“祖宗朝未有南人当国者”为理由大加阻挠。王旦死后,王钦若始成北宋南方人当宰相的第一个人,发牢骚说:“为王公迟我十年作宰相!”登庸: (1)选拔任用。《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孔传:“畴,谁。庸,用也。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晋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登庸以德,明试以功。”唐唐彦谦《留别》诗之三:“登庸趋俊乂,厕用野无遗。”明方孝孺《袁安卧雪图赞》:“登庸三朝,作社稷臣。”(2)指登帝位。汉扬雄《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钦明尚古,作民父母,为天下主。”《宋书·傅亮传》:“高祖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参军滕演。”《北史·高隆之传》:“又帝未登庸日,隆之意常侮帝。”清孔尚任《桃花扇·设朝》:“臣伏愿登庸御宇,早继高皇。(3)指科举考试应考中选。明徐霖《绣襦记·父子萍逢》:“领父命长安科试,幸登庸占榜魁。”

【刘蕡(fén焚)不第,愧他多士早成名】见文韵第二章“唐廷”注。

《笠翁对韵》详解版 卷二 九青

庚对甲,巳对丁。魏阙对彤庭。梅妻对鹤子,珠箔对银屏。鸳浴沼,鹭飞汀。鸿雁对鶺鸰。人间寿者相,天上老人星。八月好修攀桂斧,三春须系护花铃。江阁凭临,一水净连天际碧;石栏闲倚,群山秀向雨余青。

危对乱,泰对宁。纳陛对趋庭。金盘对玉箸,泛梗对浮萍。群玉圃,众芳亭。旧典对新型。骑牛闲读史,牧豕自横经。秋首田中禾颖重,春余园内菜花馨。旅次凄凉,塞月江风皆惨淡;筵前欢笑,燕歌赵舞独娉婷。

【注释】

【魏阙】魏同巍,魏阙,古代天子和诸侯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其下悬布法令,因以代称朝廷。《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谓臣民心在朝廷,关心国事。后指虽不居官,仍关怀朝政。

【彤庭】指帝王宫殿,亦作“彤廷”。原指汉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 汉 班固 《西都赋》:“於是玄墀釦砌,玉阶彤庭。”后泛指皇宫。 如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宋 苏轼 《次韵答满思复》:“自甘茅屋老三间,岂意彤廷缀两班。” 清 赵翼 《木兰较猎》诗:“行闕嵯峨倚翠屏,名王俱入宴彤廷。”

【梅妻对鹤子】(宋)林逋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以为伴,逍遥自在。因其无妻无子,故时人说林“梅妻鹤子”。典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人事》。后比喻清高或隐居。亦作梅鹤姻缘﹑妻梅子鹤。

【珠箔(bó音伯)对银屏】箔,帘子;屏,屏风。珠缀的帘子,镶银的屏风。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汉武故事》:“ 武帝 起神室,以白珠织为箔。” 唐 李白 《陌上赠美人》诗:“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唐)白居易《长恨歌》:“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鶺鸰(jílíng音急伶)】鸟名。体长约五至六寸,筑巢于水滨石隙间,食小虫,喜群飞。或称为叹脊令、连钱。当鹡鸰遇到危险的时候会发出叫声,希望它的伙伴们能够来救它。《诗·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人间寿者相】旧时迷信,讲论骨相。寿者相,谓视其相为长寿者。

【天上老人星】《史记·天官书》载天上有南极老人星,主寿。

【八月好修攀桂斧】神话传说,汉人吴刚,因学仙有过,罚他砍月中桂树,桂树高五百尺,砍后伤口复合,所以吴刚要永远砍下去。旧时以科举登第为攀桂,考试一般定在八月,称“秋闱”。

【三春须系护花铃】护花铃,为保护花朵而设置的驱赶鸟雀的铃。唐明皇兄宁王,每在春暖花开时,令人在花枝上系上铃铛,鸟来时铃铛自响,可将鸟雀惊走。宋代张炎《满庭芳 小春》词有“笑邻娃痴小,料理护花铃”之句,《浣溪沙·犀押重帘水院深》词有“燕归摇动护花铃”之句;清代纳兰性德《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有“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之句,《太常引》有“晚来风起护花铃,人在半山亭”之句。杨天材撰《对韵全璧》下卷 九青 第三章有“三春日暖,宁王每系护花铃”之句。

PS:另一说,古龙《护花铃》第一四章载:“昔年,汉献帝爱花成性,唯恐飞雀残花,是以便在宫园中的花木上,系了无数金铃,只要雀鸟一落花上,金铃之声大震,而宫廷中的‘护花使者’,便即会来驱鸟。当时京朝中人,将这金铃称为‘护花铃’,后来诗人,也作有‘十万金铃常护花’之句。”

【纳陛对趋庭】纳陛,原意是深入殿堂的台阶,这里是登上台阶的意思。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论语》记载:孔子的儿子孔鲤,一次趋庭而过,被孔子叫住,问他学诗学礼的情况。以后就把见父亲叫趋庭。

【泛梗】《说苑》中的一则寓言,孟尝君入秦,客止之。见有木梗人谓土偶人曰:“今将大雨,子必沮坏。”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雨至必浮,子泛泛不知所至矣。”孟尝君乃止。后遂以泛梗比喻到处漂流,无处安身。李商隐《蝉》诗:“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唐徐夤《别》诗:“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梗,这里指木偶。

【浮萍】借浮萍的飘荡无根比喻对命运难以主宰。《楚辞·九怀·尊嘉》中说“窃哀兮浮萍,汎淫兮无根。”

【群玉圃】传说仙人西王母居住在群玉山的瑶圃。

【旧典】(1)旧时的制度、法则。《书·君牙》:“君牙,乃惟由先正旧典时式。”孔颖达疏:“惟当奉用先世正官之法,诸臣所行故事旧典,于是法则之。”汉蔡邕《故太尉乔公庙碑》:“值馑荒,诸郡饥馁,公开仓廪以贷,救其命。主者以旧典宜先请。”《清史稿·后妃传序》:“世祖定鼎,循前代旧典。”此处应为此义。

(2)古代的典籍。汉班固《东都赋》:“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韩子所见,盖周之旧典礼经也。”

【骑牛闲读史】隋末李密好学,常将《汉书》一帙挂于牛角之上,骑牛读书。帙(zhì音志),包书的套子。《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犄角上,行且读。”

【牧豕自横经】(汉)公孙弘(公元前200—前121),少贫,为人放猪,勤于学,常带经卷而读。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任命时年76岁的公孙弘为丞相,封他为平津侯。历史上丞相封侯者是从公孙弘开始的。

【禾颖】带芒的谷穗。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诗:“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

【旅次】旅途中小住的地方。也指旅途中暂作停留。

【筵前欢笑,燕歌赵舞独娉婷】古代燕、赵多出歌伎,其人善歌舞。娉婷(pīng tíng乒亭):舞姿悠美的样子。

《笠翁对韵》详解版 卷二 十蒸

萍对蓼,茭对菱。雁弋对鱼罾。齐纨对鲁绮,蜀锦对吴绫。星渐没,日初升。九聘对三征。萧何曾作吏,贾岛昔为僧。贤人视履循规矩,大匠挥斤校准绳。野渡春风,人喜乘潮移酒舫;江天暮雨,客愁隔岸对渔灯。

谈对吐,谓对称。冉闵对颜曾。侯嬴对伯嚭,祖逖对孙登。抛白纻,宴红绫。胜友对良朋。争名如逐鹿,谋利似趋蝇。仁杰姨惭周不仕,王陵母识汉方兴。句写穷愁,浣花寄迹传工部;吟诗变乱,凝碧伤心叹右丞。

【注释】

【萍对蓼】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水面,叶子扁平,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下生须根,开白花,称“浮萍”,亦称“青萍”、“紫萍”,多用以喻不定的生活或行踪:如萍泊、萍踪、萍水相逢。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

【茭对菱】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茭”原字不详,疑其为“茭”。茭白,菰的嫩茎经某种病菌寄生后膨大,可做蔬菜。

【雁弋对鱼罾】弋(yì义):一种尾上带绳子的箭;雁弋即射雁的这种箭。罾(zēng增):一种用竹竿或木棍做的方形鱼网。

【齐纨对鲁绮,蜀锦对吴绫】纨(wán丸)、绮、锦、绫都是名贵的丝织品;齐、鲁、蜀、吴是上述四种织品的产地。

【九聘对三征】聘和征都是王朝或官府聘请的意思。九聘,多次聘请,出典未详。三征,朝廷三次征召。《后汉书·杨伦传》:“伦前后三征,皆以直谏不合。”

【萧何曾作吏】史载萧何曾做沛郡的主吏椽,是管人事的小官。

【贾岛昔为僧】唐诗人贾岛曾为僧人,法名无本。韩愈赏其诗才,令其还俗,劝其读书,后登进士,官长江主簿。

【贤人视履循规矩】《尔雅·释言》:“履,礼也。”注:“礼可以履行也。”所以说视履成规矩。

【大匠挥斤校准绳】《庄子·徐无鬼》中记载,“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大匠,技术高超的匠人。斤,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

【舫(音访)】船,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旅游用的船);酒舫,载酒或卖酒的船。

【冉闵对颜曾】冉有、闵子骞(qiān音千)、颜渊、曾参都是孔子的高足。

【侯嬴(yíng营)对伯嚭(pǐ匹)】侯嬴,战国时魏人,初为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慷慨任侠,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最后以身殉之。王维《夷门歌》专咏此事。伯嚭,即太宰嚭,春秋时楚伯州犁之孙,惧诛奔吴,他受越王贿赂,劝吴王同越讲和。勾践灭吴,以伯嚭对其主不忠,杀之。嚭:① 大;②古人名用字。

【祖逖对孙登】祖逖,东晋时爱国将领。见先韵第四章“祖生鞭”注。逖(tì剃),远。孙登:(约220年-280年),字公和,号苏门先生,本籍魏国汲郡(今中国河南卫辉)。长年隐居,博才多识,熟读《易经》、《老子》、《庄子》之书,会弹一弦琴,尤善长啸。三国名士阮籍和嵇康都曾求教于他。

【抛白纻,宴红绫】裴思谦,字自牧。唐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与仇士良善,开成三年(838年),裴以仇士良荐举信威逼主考官礼部侍郎高锴就范,高不得已取裴为状元。裴中状元后,以红笺数十幅入平康里赋诗自夸,气盛一时。《全唐诗》录其诗《及第后宿平康里》一首:“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 白纻,白苎麻织成的衣服。白纻襕衫,唐举子之服。宋王禹偁(字元之)七律《寄砀山主簿朱九龄》有“利市襴衫抛白紵,风流名纸写红笺”之句。

宴红绫:唐御膳以红绫饼为重。唐僖宗幸兴庆池,问新进士,宴曲江,命御厨烧红绫饼,依人数赐之。僖(xī西),快乐。《全唐诗》载唐代卢延让《句》诗云:“莫欺零落残牙齿,曾吃红绫饼啖来。”记新进士时事也。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红绫白苎诗》以上述二事为一联云:“襕衫抛白苎,饼啖吃红绫。”

【逐鹿】逐鹿中原,原指在战场上争夺政权。《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后来又有“未知鹿死谁手”的话,比喻胜负难定。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谈助•逐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以天下喻鹿,语虽出於汉世,然《春秋》有其语矣。《襄(公?)十四年》:戎子驹支曰:肴之师,‘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则其语尚矣。不独是也,《六韬》:太公谓文王曰:取天下若逐野鹿,而天下共分其肉。则逐鹿之说久矣,不在汉世也。”

【趋蝇】俗称小利曰“蝇头微利”,“趋蝇”是指逐利。

【仁杰姨惭周不仕】(唐)狄仁杰为武后相,其姨卢氏有子,杰欲官之,姨曰:“姨止一子,不欲令事后周女主。”仁杰大惭而归。周,武则天的国号。

【王陵母识汉方兴】陵事汉,其母在楚,知汉必兴,嘱善事之。项羽令母召陵,母遂自刎。

【句写穷愁,浣花寄迹传工部】这是写杜甫的事。杜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人称之为杜工部。晚年流落蜀中,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旁之浣花村草堂。

【吟诗变乱,凝碧伤心叹右丞】这是写王维的事。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瘖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一次安禄山宴于凝碧宫,胁迫梨园乐工奏乐,乐工相对泪下。著名乐工雷海青摔碎乐器拒演,被叛军肢解于试马殿。维闻而伤之,作七绝一首《菩提寺私成口号》云:“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王维因这一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故后人称之为王右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