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到了獵頭電話,怎樣判斷靠不靠譜?

我接到了獵頭電話,怎樣判斷靠不靠譜?

(想了解更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HR行業動態請百度搜索i人事哦。 i 人事——中國首款智能HR管理軟件)


隨著工作經驗的增長,我接到的獵頭電話也逐漸多了起來。

想想剛工作一年不到的時候,接到第一個獵頭電話,雖然不是什麼好去處,也是挺意外挺開心的,還特意跑去翻了下公司的網址。

從那時起,就有人提醒我,時不時在幾個大的求職網站更新一下簡歷,這樣你的簡歷才會被搜到被關注,這樣獵頭就會聯繫到你。

我的朋友和我說,以前在某IT巨頭公司供職時的一位老闆,已經算是某個領域國內頂尖的人才了,職位很高,仍然每年更新簡歷,和一些專門做高端職位的獵頭保持聯繫。

所以,勤更新簡歷,是我們可以被獵頭注意到的第一步。

我常用的就是主流招聘網站,獵聘、智聯卓聘,也會在職場社交網站領英或脈脈上順手更新一下(像有的時候外企職位會在領英上發佈)。

接下來就進入正題,當你更新完簡歷,也接到了獵頭電話,該怎樣判斷這個獵頭是否靠譜呢?

網上有一些文章建議從獵頭公司、獵頭機構的相關資質、成功案例識別,但其實是比較耗費精力的,你總不可能每接到一個電話都去查一遍啊。

這篇文章結合我自己接獵頭電話的經驗,總結一些候選人能夠快速初篩靠譜獵頭的方法。

怎樣判斷這個獵頭是否靠譜?其實和判斷一個房產中介是否靠譜相似。什麼意思呢?

我去看房子,有的中介上來就給我推薦房子,我說了我的需求和硬性條件,還是會強烈推薦他手裡的那幾套,即使和我需求不符,也堅持讓我去看。

另一種中介,會問我一些問題,比如首付最高能接受多少,計劃什麼時候買,買的時候最看重什麼,自住還是投資,工作地點遠不遠。問清楚這些,才會給我推薦,這個時候推薦的通常都是比較精準的,然後才開始帶著看房。

所以我覺得看獵頭是否靠譜,最重要的就是看對方問你的問題多,真正為你著想,從你的角度推薦給你合適的職位,還是一個勁只給你推薦自己手上的職位。

有了這個大方向,具體可以從這幾點考量:

1. 獵頭是否有用心看過你的簡歷。

有的獵頭電話其實只是為了完成一定的電話數,所以簡歷也就走馬觀花掃一眼,工作內容也沒看。

比如我曾接到獵頭電話說你們XX部分的業務不行了哎,你就不考慮跳槽嗎?我說不好意思啊,我不是負責XX業務的,我明明負責的是另一塊核心業務啊。這些在我簡歷中有寫。

2. 獵頭是否考慮到你所擅長的部分。

有一種獵頭的表現讓我覺得他們的工作風格是“守株待兔”式的,或者是“有棗沒棗都打一竿子試試”型選手。

他們聯繫我的職位其實和我過去做的事情八杆子打不著,手上有這麼個職位就開始滿世界沒有策略地找人,你表示推辭時,對方還特真誠地邀請你去面試一下,和老闆聊聊,興許忽然就想去了呢。

3. 獵頭是否對這個領域、職位熟悉。

獵頭對這個職位是否熟悉,是你可以通過問對方問題的方式發現的。一些職位的常識、工作職責、彙報對象、這個職位設置的意義、主要的績效指標、新設立的職位還是招候補,都問一遍,功課做得不夠的獵頭就會開始含糊其辭。

還有就是你過去負責過的項目、做過的事、你之前職位或者職級的含金量多少,如果能有一個差不多的判斷,說明這個獵頭是有經驗的。

4. 表達是否流利自信、思維是否敏捷。

可能會有人問,這點不是要求候選人的嗎?為什麼在考察獵頭的時候也要考慮這條呢?

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一個獵頭在候選人面前都無法把職位的各種情況表達清楚,那在面對客戶公司的時候,同樣也無法充分展露你的優勢。

會溝通,這點對獵頭來說是必需而不是可選的技能。

5. 不以任何名義收取費用、押金等。

獵頭掙的是候選人入職之後,由客戶公司支付的酬勞,無論什麼情況下,靠譜的獵頭都不會向候選人收取費用,只要記住這點,就不會被一些騙子利用。

以上幾條可以幫助你判斷一個獵頭是否靠譜。

還有一些其他的不是最重要的,但遇到了讓人覺得這個獵頭挺用心的。比如有獵頭會後續follow up,以前通過電話,聊了聊不錯加了微信,隔了半年又主動聯繫的。

還有的獵頭問你不離職的理由,未來的發展方向,然後主動給你的職業發展一些建議,通過這些和你互動的問題也瞭解到你的實際需求,以後可以從這些理由裡找到切入點。

這些獵頭讓人印象深刻,在上述幾條都符合的情況下,如果真要跳槽也會優先找他們瞭解情況。

但也要注意,有的獵頭是喜歡不斷提問,但其實不是為了給你推薦職位,而是為了得到一些信息,填充自己的信息藍圖。

比如說一直在問你你們部門的組織架構,每一塊的負責人是誰;還有的在你表示近期不考慮的情況下,還一個勁兒打探你的薪酬。這個要自己判斷,不要披露給對方過多的信息。

我也是從以前問什麼就答什麼(個人信息部分)的小白,變成現在會打個哈哈說這些話題好像和跳槽不相關,就跳過話題的老司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