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馬鞍山居民人均期望壽命79.16歲!

日前,馬鞍山市疾控中心發佈2017年全市居民生命統計信息報告。該報告顯示,馬鞍山市居民人均期望壽命79.16歲,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癌症仍是威脅該市居民身體健康的“頭號殺手”。

統計報告顯示,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損傷中毒是威脅馬鞍山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殺手”,尤其是惡性腫瘤,多年位居死因順位第一位。2017年,全市共報告惡性腫瘤死亡4350人,主要以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結直腸和肛門癌為主。綜合2001年至2017年馬鞍山市惡性腫瘤死亡情況分析,男性人數明顯高於女性,其中肺癌和胃癌所佔比例最高。

專家表示,惡性腫瘤的發病與環境汙染、不良生活方式、生物性、心理和遺傳等諸多因素相關。世界衛生組織已明確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預防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及早發現則可治癒,三分之一的癌症在通過合理有效治療後可以改善生存質量。但許多居民平時疏於體檢,等身體明顯感到不適時才去醫院。很多人談癌色變,一提到癌症,就產生恐懼和迴避心態。其實,如今腫瘤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可怕,隨著早期篩查的普及和醫學的進步,腫瘤的治癒率在上升,患者的生存時間在延長,生命質量也在提高。

據介紹,在我國目前發病前十位的腫瘤中,肺癌發病和死亡率均位居第一位,但如果早發現早治療,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會大大提高。醫生建議,40歲以上的菸民,或有肺癌家族史的居民,可以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劑量CT檢查,發現早期肺癌可實現臨床治癒。另外,超聲結合鉬靶可以檢查乳腺癌,胃腸鏡可以檢查消化道癌等,以目前的技術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的常見癌症。

統計報告表明,腦血管病、心臟病分別居死因的第二、第三順位。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居民健康,特別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病率極高。雖然心腦血管疾病“來勢洶洶”,但並非不可預防、不可控制。只要對誘發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進行早期篩查和干預,心腦血管疾病即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普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識,推廣全民運動,合理膳食,減少高脂肪、高糖類等食物攝入,採取戒菸、限酒等預防控制措施,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全民身體素質,就能大幅度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

損傷中毒居死因第四順位,以意外跌落、機動車禍、自殺、溺水和觸電為主。其中溺水是造成14歲以下其少年意外死亡的主要因素,機動車禍是造成15歲至64歲意外死亡的主要因素,意外跌落是造成65歲以上老年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因素。2017年,觸電致死亡比例有所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