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敏感期(1歲半-2歲)

敏感期 | 語言敏感期(1歲半-2歲)

出生後18個月到24個月,是幼兒發展語言的的一個極重要時期。

語言敏感期的表現

孩子語言敏感期的五個行為特徵

1 .鸚鵡學舌孩子總是不斷地重複聽到的話語,重複最多的是爸媽說過的話。孩子對別人話語的重複,很容易讓別人以為是在跟他作對。但事實上,這恰恰是孩子語言高速發展的表現。如果孩子此時的表現被“潑冷水”,他們對語言的熱情將被扼殺,將不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

2 .說悄悄話。在這個階段,孩子喜歡湊近別人的耳朵說悄悄話,可能就是一些很簡單的,比如“我中午沒吃飯”之類的,或者根本只是在動嘴巴,實際上什麼也沒說。家長們只需要配合著就行了,這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鼓勵。

敏感期 | 語言敏感期(1歲半-2歲)

3 .說髒話他們會把自己聽到過的最髒的字或詞說給對方聽,然後以對方給出的自己意料之中的反應為樂。切記不要理會。你只要給出最平淡的反應即可,因為他們說出那句髒話其實並沒有針對任何人。

4 .一口氣接電話。整個接電話過程沒有任何與對方的互動,純粹就是隻是按照他們平常看到的表象,一股腦將關鍵話語說完。有些家長會批評指責,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滿足孩子的這種需求,選擇一個沒什麼電話撥入的時間給家裡打電話鼓勵孩子去接電話,孩子心理滿足後便會停止這類行為。

5 .暫時口吃當孩子興奮或異常緊張時,會突然說話結巴。孩子出現口吃,家長不要過於擔憂,平常心對待,並鼓勵孩子慢慢說,而不是著急給孩子貼“結巴”的負面標籤。慢慢地,孩子這種臨時口吃狀況就會消失。

敏感期 | 語言敏感期(1歲半-2歲)

語言敏感期的重要性

★語言的敏感期具有階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錯過便無法彌補,家長一定要把握時機好好利用這一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

★在語言敏感期,如果孩子處於

良好的語言環境中,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種語言。

語言敏感期,家長怎麼做

  1. 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在家中統一語言,最好是普通話,而不是方言。注意標準用語,注意語言的規範性,不要用兒語,像“吃飯飯”、“喝湯湯”等。

  2. 家長可以一邊說話,一邊相應的面部表情,這樣可以讓寶寶明白你的感受。寶寶剛剛學習語言時,切記戲弄寶寶,比如一邊說“你個壞寶寶”之類的話,又一邊愛撫他,這樣會讓寶寶理解混亂,阻礙他的語言理解和發展。

  3. 為避免讓孩子過多時間看看電視,玩數碼產品,應該和孩子多溝通,包括講故事、或者用提問、反問的方式等,加強孩子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基礎。

  4. 可以和寶寶玩遊戲,讓寶寶根據語言提示,指自己的身體部位。寶寶在這種有組織有規則的遊戲中,自然能快樂的學習語言。

敏感期 | 語言敏感期(1歲半-2歲)

如果你對我們的文章感興趣,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步親子】,裡面有更多的驚喜等著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