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在香港醫療界的應用

現任澳門鏡湖醫院院長的馬學章,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之前一直從事臨床工作,4年前才到澳門做管理工作。在第九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慢病管理與健康物聯”論壇上,他從一個臨床醫生轉成有管理經驗的行政人員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香港醫療界的大數據應用。

大数据在香港医疗界的应用

香港醫療大數據發展的過程

1992年以前,香港的所有醫療記錄都是紙質的,包括公共和私營的醫療機構在內。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於1990年12月成立,負責所有公立醫院的服務。在2003年,醫管局接管了香港所有公立基礎醫療保健診所的管理工作。

從1993年起,醫療管理局開始進行醫療記錄的數字化工作,在臨床醫生的參與下,他們建立了一個獨特的臨床管理系統(CMS),並在1995年供所有醫院和醫生使用,醫療管理局管理下的醫院有40所,大概5000多名醫生。此外,還有一個統一的患者個人數據管理系統,記錄了所有到醫管局求診的患者的個人資料。

在2012年,香港特區政府啟動了為所有公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的項目,以便公共和私營的醫療服務提供者能夠共享病人的信息。電子健康記錄平臺於2014年建立並投入使用,被稱為電子健康記錄共享系統(eHRSS)。患者可以自願加入這個系統,並且每次需要患者同意,醫生才擁有訪問權進去這個系統來看此患者的健康數據。

除了醫管局外,隸屬於香港中文大學的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也積累了過去30多年來所得到的大量病人的電子醫療保健數據。大學讓一些臨床醫生成立和自籌資金的子公司,用這些多年積累的巨大健康信息,研究開發了可以幫助臨床決策和幫助患者進行疾病管理的程式。再加上基於已經收集患者的基因組學信息,讓這些公司可以開發診斷/預測慢性病風險的基因組學大數據。隨著加入的患者越來越多,數據庫的信息也日益增加,診斷和預測疾病的準確度也越來越高了。

推動大數據在醫療體制使用的因素

在醫療保健過程中,生成的大部分數據/信息均是以結構化或者非結構化電子格式存儲的,並且隨著累計數量很大。

從一開始整個香港的公共醫療就只有一個統一互通的資信科技系統,避免了資信孤島的出現。這些信息都是互通的,這個系統具有很多功能和強大的計算分析能力,廣大臨床醫生都很喜歡使用。另外,還有很可靠的數據安全措施和管理系統來保護這個個人的隱私和數據的機密性,所以病人都不介意把自己的資料放進去。每天在公共和私營部門發生數百萬次醫療交易,大部分數據都被上傳到電子資訊系統的數據庫,患者主索引,醫療保健數據倉庫(具有大量的臨床信息),政府eHRSS中包含的信息和擁有數據庫的機構及教學醫院成為提供醫療大數據的數據庫。

醫療保健大數據的用途

在香港,這個大數據主要是用於監測正在出現的傳染病,用新的大數據來幫助監測,防止有新的傳染病出現。

預防慢性病,慢性病的發展軌跡以及對社會造成的負擔,設計戰略並制定服務計劃以應對挑戰。

利用老年患者的入院資料,開發了一個評分的系統,並策略性地規劃和實施減少此類病患再入院的方法。

利用大數據指導人力資本開發計劃,特別是對醫療保健專業人員的培訓。

用大數據為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做法做出指導,以減少多重耐藥微生物的產生和傳播。

與藥物處方和臨床結果相關的數據結合,有助於對新研發藥物進行上市後的監察工作。

來自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的基因組數據,可以幫助診斷和治療精準醫學方面的疾病。

大數據加上使用神經網絡技術的深度機器學習程式也有助於開發人工智能,以支持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醫療保健大數據對臨床研究是豐富的資源,除衛生保健部門外,衛生大數據也可用於貧困和 老年人群的綜合服務的規劃和開發,例如病弱長者的長期照顧工作。

最後,醫療保健大數據將幫助政府制定年度預算和在其「五年戰略計劃」中確定政策重點。

使用醫療大數據的挑戰

缺乏激勵措施和其他因素導致私營醫療保健機構失去參與的積極性 。

公共醫療部門主管/領導人對數據安全問題的顧慮,特別是對於任何違反個人資料隱私將被追究責任的擔憂,令他們不肯將大數據與學術或服務機構分享數據。

管理,維護和更新醫療保健數據庫的資源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