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暴走10公里的手術室護士:只盼理解和尊重!

一天暴走10公里的手術室護士:只盼理解和尊重!

導讀:“年輕護士們都很辛苦,有時候一臺手術十幾個小時,都是一個人堅持下來,醫生還能有一助、二助替換,而護士卻要全程一個人扛。”作為工作23年的資深護士,姚雨青希望醫生和患者們都能理解護士工作的辛苦,給予護士群體更多的尊重。

有一個群體,無需去健身房跑步,在狹小的空間裡一天就能“暴走”十幾公里。

近日,上海壹博醫生集團創始人、上海浦南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孫成彥教授在朋友圈裡透露,該科一天下來做了14臺腦癱和偏癱手術,除了接力辛苦手術的醫生們,護士也累壞了,其中浦南醫院手術室副護士長姚雨青一天下來,手機步數統計顯示將近兩萬步,等於一天”暴走“了10公里,連襪子都磨出一個大洞!

一天暴走10公里的手術室護士:只盼理解和尊重!

手術室裡的暴走一族

據介紹,為了協調好手術的銜接工作,手術室副護士長姚雨青來回穿梭於浦南醫院的三間手術室。一天下來,姚雨青直言“腿已經不是自己的了”。在手術結束後準備洗澡回家時,她發現襪子破了一個超級大洞,哭笑不得的她決定給“破襪子”拍照留念。”還好只損失了一隻,我的襪子長得都一樣,另一雙還能接著穿“,姚雨青在朋友圈調侃道。

一天暴走10公里的手術室護士:只盼理解和尊重!

(姚雨青護士在朋友圈曬出磨破的襪子)

一天怎麼會走這麼多路?姚雨青告訴《看醫界》,由於當天的手術數量大、難度係數高,再加上患者年齡層跨度大,非常考驗手術室護士們的手術銜接和配合能力。“考慮手術安全第一的原則,要強調三方核查的重要性,所以接送患者,包括麻醉後復甦,都需要我全程陪同。”

一天暴走10公里的手術室護士:只盼理解和尊重!

為準備手術的小患者擺放體位

一天暴走10公里的手術室護士:只盼理解和尊重!

核對和接送手術病人

姚雨青做了23年護士,一直在手術室工作,像這樣高強度的手術,她早已習以為常。“幾乎每週都會有這樣高強度的手術,甚至有時候一天要做20多臺。”姚雨青向《看醫界》表示:“手術室的工作往往沒有準點,有時候大手術還沒結束,其他手術又安排進來。還有院外專家、頂級醫生集團的手術我們也要參加。”

一天暴走10公里的手術室護士:只盼理解和尊重!

小患者手術前害怕,姚雨青握住了他的手

一天暴走10公里的手術室護士:只盼理解和尊重!

安撫手術前哭鬧不停的小患者

談及和壹博醫生集團的合作,姚雨青頗為興奮。她表示,“我們是孫教授在浦南醫院固定的合作團隊。主刀醫生、麻醉醫生和護士等是一個整體,手術的成功得益於大家的默契配合。”

一天暴走10公里的手術室護士:只盼理解和尊重!

手術結束後團隊合影

護士最怕的不是辛苦:期待理解和尊重!

其實,醫院裡的暴走一族不僅僅是手術室裡的“綠衣天使”。今年護士節前後,北海市人民醫院三名不同科室的護士曬出了自己一天工作後的手機計步器,其中重症醫學科(ICU)護士10059步,兒科護士13206步,心血管內科護士29488步。在醫院這塊相對封閉的空間,護士們的工作強度遠超乎大家的想象。短短一個科室的距離,他們要穿梭無數次,往返照顧每個病人,走的路甚至跟快遞員有的一拼。

一天暴走10公里的手術室護士:只盼理解和尊重!

超高的“步數”其實只是護士工作強度大的一個縮影。《中國護士群體發展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90.4%的護士每週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其中每週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的比例約9.8%。有74.2%的護士需要經常值夜班。而與超高的工作強度形成對比的,是護士群體得不到足夠的尊重。報告顯示,92%的護士認為“護士工作的社會地位太低”,90%的護士不能明顯感受到社會大眾對護士的尊重。

“年輕護士們都很辛苦,有時候一臺手術十幾個小時,都是一個人堅持下來,醫生還能有一助、二助替換,而護士卻要全程一個人扛。”作為工作23年的資深護士,姚雨青希望醫生和患者們都能理解護士工作的辛苦,給予護士群體更多的尊重。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 021-506881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