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子當道,娛樂圈到底能不能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家?

這些年娛樂圈資本當道,任何一個流量小生隨便一部電視劇的片酬都能輕鬆破一千萬,沒別的,就是粉絲多。

戲子當道,娛樂圈到底能不能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家?

戲子當道,娛樂圈到底能不能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家?

但是對這些人我們的稱呼都是“明星”更有甚者稱為“戲子”,而不是藝術家。藝術家這個稱號隨著郭德綱的不斷調侃如今已經變成一個貶義詞,可是如果可能相信很多明星都期望變成藝術家。

馮小剛在自己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回憶了當年陳道明為了拿下一個小配角而破例喝酒的故事,當時的陳道明已經是小有名氣了,且為人十分孤傲,用馮小剛的話說就是“除了在戲裡,他從來不低頭。”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為了拿下《一地雞毛》中的一個小配角,硬是拉著馮小剛喝了一夜的酒。

戲子當道,娛樂圈到底能不能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家?

戲子當道,娛樂圈到底能不能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家?

只有這種精神才有可能讓自己變成一個藝術家,注意是可能。可是當今的戲子們呢?有人靠著粉絲量眾多全程靠後期拍完了一部電視劇,也有人在電視劇中飾演的角色讓人不辨雌雄。這些事情如果放在早些年,簡直就是笑話,但是在如今這個流量就是王道的圈子裡,這不是笑話,而是神話。

其實我們都能理解投資商為了掙錢而花天價去請一些人氣較高的明星來演戲,但是演戲這個東西在早些年屬於搞藝術的範疇。如果單單為了錢而無底線地作踐觀眾,那麼觀眾也不是傻瓜,現在可以選擇的節目那麼多,你不好好拍我們就去看別的。

戲子當道,娛樂圈到底能不能培養出真正的藝術家?

其實當今的娛樂圈已經注意到這個情況了,很多網站都不再單純地為了流量而做節目,比如《圓桌派》,比如《經典詠流傳》。希望這股風氣不再僅僅限於綜藝,而把它擴散到電影電視劇中,這樣才能真正在幾十年後出現一兩個藝術家可供後來鑑賞。每一個藝術家都是一個民族內在實力的體現,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出幾個藝術家很難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