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世界盃「怒砸」的56億廣告費,能賺回來嗎?

據市場研究公司Zenith的調查顯示,來自中國的品牌在2018年世界盃期間的廣告投入達8.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5.8億元),中國贊助企業佔據“半壁江山” 。

早在世界盃開始時,白巖松就曾吐槽:“這屆世界盃,中國除了國足沒去,其他都去了!”雖是一句玩笑話,卻道出了中國觀眾和中國企業對“世界盃”的熱衷,遠超以往。

中國企業世界盃“怒砸”的56億廣告費,能賺回來嗎?

為何中國企業如此熱忠於世界盃?

“一方面本身中國企業發展到現在階段,企業實力和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決定了需要世界盃這樣一個平臺,去提升自己的國際化程度,或者是加強品牌在國內的影響,和競品形成差異化。”

“另外一方面,由於國際足聯在贊助商市場的一些變化,一些品牌由於自身的業務的調整,比如索尼,藉此退出了本屆世界盃贊助,這給了中國企業例如萬達加入進來的機會。”

《經濟學人》認為,國際足聯過去被深度曝光的腐敗乃至洗錢和詐騙等醜聞,導致很多西方企業怕波及自身形象,而且美國政府在2015年起訴的40個涉及國際足聯腐敗問題的組織和個人,也進一步打擊了西方企業贊助世界盃的積極性,但中國企業並不在乎這些情況,因此成為了填補西方企業空缺的理想對象。

贊助體系又為FIFA帶來了多少的收入

據國際足聯公開數據顯示,2006年世界盃獲得贊助收入約5.6億美元,2010年世界盃贊助收入猛增至10.97億美元,2014年世界盃的贊助收入則達到15.8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14年世界盃,在今年世界盃贊助商數量銳減的情況下,FIFA的贊助收入依舊達到了24億美元。公開數據顯示,此次除了廣告贊助外,世界盃電視轉播權、授權品牌產品銷售等預計將讓FIFA獲得超過80億美元的收入。

數億萬元的世界盃贊助費,值得嗎?

世界盃全稱為國際足聯世界盃(FIFA World Cup),每四年舉辦一次,為世界上知名度和含金量最高的足球比賽。

體育營銷是品牌全球化的捷徑。國際經驗顯示,企業品牌知名度每提高1%,需要投入約2000萬美元廣告費。利用大型體育賽事營銷,同樣的投入,知名度可提高10%。所以,即使需要支付高額的贊助費,中國資本對世界盃依舊趨之若鶩。

中國公司海信從體育賽事的營銷中找到了國際化的方向。2016年,海信成為歐洲盃頂級贊助商。歐洲盃所在的2016年第二季度,海信電視在歐洲市場銷售猛增56%,環比增長65%。這也給了海信拿下世界盃贊助商的極大動力。

現代汽車也曾從世界盃的贊助中嚐盡甜頭。在2002年日韓世界盃上,現代汽車斥資15億歐元成為官方贊助商,同年其在美國的銷量增長高達40%,品牌認知度從32%一舉躍升至67%。

鉅額的贊助費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如何藉助世界盃的東風,根據企業特點做好營銷,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是贊助商們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有些企業如果在整個的世界盃營銷能夠做得再整合一些,投資回報率會更高。目前來看,尤其有的簽約比較晚的,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預熱、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二次傳播,比如有的公司只是有一些戶外廣告的露出。

“我們看到的是,很多甲方爸爸們就是一拍腦門的決定,一開始就沒有很專業、仔細的分析,用的時候也沒有很好的規劃,事前沒有目標,事後也不好衡量效果。”張慶表示。

世界盃帶來的“經濟效應”並非一個短暫的時間點,而是一個長久影響。白花花的銀子究竟花的值不值,也許將在後續中逐漸顯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