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頻頻暴雷時,這家互金公司在港交所掛牌市值超百億

投資潮訊,繼小米集團、映客等掛牌後,港交所上週又迎來內地一大新經濟公司。7月13日上午9點30分,中國最大線上信用卡管理平臺——51信用卡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港交所)主板成功掛牌上市,股票代碼2051.HK。

51信用卡此次全球共發售1.187億股,募集資金淨額為9.31億港元,其中香港發售1187萬股,佔全球總股數的10%,國際發售1.068億股,佔全球總股數的90%。公開招股期間,中信銀行旗下子公司信銀(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基石投資者,以總金額3000萬美元的港元等值認購相關數目的發售股份。

上市當天,51信用卡開盤價8.76港元,較發行價8.5港元上漲3.06%,成交額2.18億港元,其盤中最高漲10%,高見9.35港元,收盤價為9.1港元,較發行價上漲7%,市值突破100億港元。

據悉,本次51信用卡募集的資金將有40%用於發展和獲得用戶,30%用於提升科技實力,20%用於選擇性投資和業務互補機會,10%用於營運資金和一般企業用途。51信用卡CEO孫海濤表示,上市後的51信用卡將著重加強信用卡科技服務板塊和在線信貸撮合及投資服務的變現能力。

瞄準市場

信用價值近年來日益受到重視,隨著信用卡的快速普及,信用卡用戶規模持續擴大,有越來越多的人將使用信用卡作為消費支付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早期的信用卡還款、管理等都很不便,當使用者的個人信用系統管理意識增強,如何方便快捷地管理信用卡成為了廣大信用卡用戶的重要需求。

51信用卡成立於2012年,是國內最早從事信用卡賬單管理的移動互聯網平臺之一,也是金融科技領域中除BAT巨頭外為數不多的幾家擁有自有場景的創業公司。2012年5月,51信用卡推出一鍵智能管理信用卡賬單的“51信用卡管家APP”,稍後8月,51信用卡成立杭州恩牛作為該APP的運營主體。

招股書顯示,51信用卡在2015-2017年的營收總額分別為0.9億元、5.71億元、22.6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02.9%,經調整後的淨利潤分別為-1.01億元、0.53億元、7.44億元,連續兩年實現盈利。

截止目前,51信用卡主營業務包涵個人信用卡管理服務、信用卡科技服務及線上信貸撮合與投資服務等三方面,旗下擁有“51信用卡管家”、“51人品”、“51人品貸”、“給你花”等多款APP。基於其主營業務,51信用卡主要收入包括在線信貸撮合及投資服務費、信用卡科技服務費、在線信貸撮合及投資服務信貸介紹服務費及其他。

收入來源中,在線信貸撮合及投資服務費佔據51信用卡收益的較大比例,2016年及2017年分別是67.28%與71.73%。所謂信貸撮合及投資服務,是指通過51信用卡旗下APP及其他應用向用戶提供貸款產品的服務。數據顯示,2015-2017年,51信用卡促成的貸款金額分別是8.15億、102.99億、338.9億,複合年增長率544.7%。

招股書顯示,2015-2017年,通過51信用卡發出的新信用卡數量分別是50萬、120萬及210萬張,複合年增長率為114.0%。同期,51信用卡管理的信用卡累計數量分別是4890萬、7530萬和1.06億,複合年增長率為47.5%,2017年幫助用戶完成的信用卡還款交易總計人民幣1085億元。

數據顯示,51信用卡管家APP在2015-2017年的註冊用戶累計數量分別是2750萬、4220萬和6200萬,複合年增長率為49.8%。截止2017年末,51信用卡旗下所有應用程序的註冊用戶達8100萬人。

從用戶的活躍度來看,51信用卡2015--2017年的平均MAU(月活躍用戶)分別為350萬名、460萬名和590萬名,複合年增長率為29.0%。據第三方數據顯示,以2018年第一季度活躍用戶規模計,51信用卡位列在線信用卡管理APP第一。

藉助東風

51信用卡從創立到上市不過6年時間,這個最早覆蓋信用卡人群、根植於信用卡商業形態的企業能夠快速發展起來,首先得益於這幾年中國信用卡市場的大爆發。

公開數據顯示,我國信用卡信貸餘額自2009 年末的0.25萬億元快速增長至 2017 年末的5.56萬億元。從2010 年開始,信用卡信貸增速保持在 20%以上,2017 年末信用卡信貸餘額同比增速達 37%。

截至2017年末,我國信用卡髮卡量已達 5.88 億張,但我國人均信用卡持卡量僅 0.39 張,遠低於同期美國 2.9 張。顯然,我國信用卡的髮卡量和滲透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從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來看,發力零售板塊已是必然趨勢,而信用卡經過早年的“基礎建設”,無論是從盈利能力還是增長速度來看現在都處於一個上升的黃金期。

基於此,在信用卡管理的基礎上,51推出了信用卡科技服務,主要幫助用戶進行比較及申請信用卡業務。不僅如此,51信用卡還從2017年4月開始進行業務擴充,與銀行合作發放聯名信用卡並以此取得收入。截至2017年12月31日,51信用卡已累計發出10.9萬張聯名信用卡,其中2017年第四季度發出約6.74萬張。

51信用卡CFO趙軻表示,公司未來的重要戰略中心就是與銀行合作,從發行聯名卡開始逐漸向後端延伸,深度挖掘信用卡用戶的綜合服務。

在談及未來計劃時,孫海濤也表示,未來大框架始終會圍繞中國的信用卡生態。“2017年,銀行通過51信用卡發行了210萬張信用卡,這個市場發展很快,各個環節都還有優化和提升的空間。”

生態意識

作為一家成立時間並不算長的獨角獸公司,51信用卡很早就形成了生態意識。

據招股書介紹,51的個人信用管理服務、信用卡科技服務以及線上信貸撮合與投資服務三者結合,形成了對用戶服務的閉環和價值深度開發,最終組成了一個動態的生態系統。依託此生態系統,51信用卡保持了較低的用戶獲取成本,並能夠在用戶的生命週期內抓住大量交叉銷售的機會。

以目前營收貢獻最大的51人品貸為例,2015-2017年,分別有100%、89.9%及74.1%的交易發起自51信用卡管家APP;而在新獲得的投資用戶中,分別有17.0%、 61.7%及67.8%轉化自51信用卡APP。

2017年,51信用卡平均單個新用戶的獲取成本為19.2元,除BAT等流量巨頭,這樣的獲客成本在金融行業可謂極低。與背靠螞蟻金服(支付寶)的趣店一樣,這正是51利潤率顯著高於同行的重要原因。

除了內部生態系統,51信用卡同時也在建設外部生態系統。

一方面,51信用卡基於自身龐大的用戶流量和技術能力吸引信用卡髮卡銀行及外部線上消費金融平臺等第三方業務夥伴。例如,51在APP上列示外部線上消費金融平臺的貸款產品,幫助用戶比較貸款產品的種類。

另一方面,為了拓展產業鏈,51還成立了產業基金。截至2017年末,51及51產業基金合計投資了20家公司,包括機蜜、淺橙科技、鯊魚記賬、財魚管家和我愛卡等。

51還致力於對外輸出科技能力。2015年10月,51成立了堅果信用,通過互聯網向第三方客戶提供數據獲取及分析技術的諮詢服務。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堅果信用已向38家公司提供技術顧問服務。

在業務高速發展的同時,51也將風控擺在了最為關鍵的地位。截至2017年年底,在51信用卡1400多名員工中,技術及風控人員超過一半。

與此同時,企業還主動擁抱監管。2016年5月,51旗下網絡借貸撮合平臺“51人品”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即ICP許可證。2017年底,51上線銀行存管,按照監管要求通過公安部門“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測試,獲得等級保護三級備案認證,業務運轉往更符合規範的方向前進。

三次創業

在孫海濤十四年的創業生涯中,51信用卡已是其第三次創業。

當孫海濤還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求學時,就踏上了創業的道路,創辦了一家叫做三維地圖的公司。“其實這家公司規模和名聲都挺大,也有投資人進來了,但就是賺不到錢。”孫海濤在接受採訪時說。賺不到錢的原因其實跟大多數互聯網創業公司一樣,盈利模式不清晰。於是,他決定轉型。

2007年,房價瘋漲,成交量巨大,房地產市場極為火爆。按孫海濤當時的計劃,公司的新業務是替代地產中介線下門店。半年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受到波及,市場成交量大幅下跌,而對孫海濤來說,維繫公司長遠發展的基礎恰恰是房地產成交量。他不得不因此裁員,公司也瀕臨倒閉。“這是我的一次教訓,它告訴我,一味追逐熱點肯定是會吃虧的。”孫海濤說。在後來的創業過程中,他不再盲目追風。

2012年5月,第三次創業正式開始。孫海濤帶著幾個工程師來到杭州西溪附近的一家交通不便、遠離人群的賓館。一個月的時間裡,孫海濤一行在這裡不分晝夜地開發軟件。

P2P頻頻暴雷時,這家互金公司在港交所掛牌市值超百億

在港交所上市現場,薛蠻子透露,當時孫海濤告訴他這個產品有用戶,但是還沒法賺錢,51信用卡當時已獲得紅杉資本週逵要投資的口頭承諾,但最後周逵並未投資,51已快發不出工資,考慮到他是第三次創業,之前雖然都不成功,但是很努力,所以自己就趕緊給對方轉了一筆過橋貸款,最後一共投資了200萬元人民幣,而51信用卡於2012年年底獲得的天使輪投資一共才600萬元。

作為一家創業公司的掌舵人,“找錢”是其無法迴避的事情,但孫海濤技術出身,一心專研產品,周旋於投資人之間他並不擅長。多次努力下,他終於在2013年底獲SIG、清流資本和華映資本的1500萬美元A輪和A+輪融資,但後續資金依然沒有著落。

孫海濤曾坦言2014年他有大半年的時間都在全國各地密集地拜訪投資人。但是無數次的碰壁讓其感覺 “就像是自己被掛在市場上公開叫賣,還無人問津。”雖然時值互聯網金融融資最輕鬆的時候,風投機構都在到處投資,但工具屬性的51信用卡飽受質疑,乏人問津。

轉機出現在孫海濤失落的谷底。在和中國P2P第一股宜人貸的合作洽談中,孫海濤設計了一套“導流量”的合作方案,51信用卡為宜人貸提供有借款需求的用戶訂單,宜人貸負責風控審核、授信、提供資金,51信用卡收取貸款額度1%左右的提成。

瞬時貸的出現意味著51信用卡從應用類工具開始向金融信貸業務擴張,盈利方向逐漸清晰,投資者紛紛找上門來,其商業模式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2015年2月,51信用卡獲由紀源資本領投,小米及順為資本、京東跟投的5000萬美元B輪融資及來自A股上市公司新湖中寶的B+輪融資。

2016年9月,51信用卡獲得由新湖中寶和天圖投資領投,泛城資本、華蓋資本、國信弘盛股權投資基金、千合資本和洪泰A Plus基金等聯合跟投的3.1億美元C輪融資,創下當年互聯網金融領域C輪系列融資額的最高紀錄。自此,51信用卡進入“獨角獸俱樂部”,估值超10億美元。

同年10月,51信用卡完成嘉實投資和銀泰集團的C+輪融資,金額累計8400萬美元。

曾參與51信用卡A輪、B輪融資的關鍵性人物、GGV資本管理合夥人徐炳東透露,51信用卡的B輪融資是最困難的,當時經歷了較長的時間週期。不過,徐炳東認為,孫海濤的個人迭代能力很強,“51信用卡能夠走到今天是個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藉助資本一躍而成為金融科技領域的黑馬,51信用卡在上市前還加快了併購步伐。

2017年,51信用卡完成對持牌機構“雅酷時空”的全資收購,並通過併購51RENPIN.COMINC持有了中彩網通35.04%的已發行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此外,51信用卡還斥資6850萬元收購深圳中融保險經紀公司,為下一步向保險領域拓展打下基礎。

結語

51信用卡上市的熱火朝天與目前互聯網金融大環境的冰天雪地顯得格格不入。監管日趨緊縮,備案一直懸而不決,有網貸平臺的負責人坦言,“現在真的是逼至牆角,呼吸都困難了。”與此同時,自初夏以來,“跑路”的陰影一直籠罩在互聯網金融的上空。

孫海濤選擇在這個時候機登陸港交所無疑為寒冬的互金行業送來一縷暖陽,“感謝這個時代,給我們這些愛拼的人犒賞。”“我們拿到的股票代碼是2051,希望我能為這家公司打拼到2051,那年我71歲。”孫海濤的致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