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孩子的百萬教育金該怎麼存?

上個月剛結束高考,無數的家長在這高考期間比孩子更緊張。

其實不只是高考,孩子的教育永遠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無論是孩子入園,還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每一步都牽扯著家長的心。

雖說,我不太贊成強迫孩子去學習他不感興趣的特長,但作為父母,總想給到孩子最好的教育。很多家長為了能讓孩子進入心儀的學校,得到最全面的發展,給孩子報補習班,興趣班,特長班,說實話,每一步都是燒錢的節奏。所以,教育金通常來說是家庭裡非常重要的一筆開支。

朋友家孩子今年2歲多,正準備上幼兒園,預計私立幼兒園每月花費在4000以上。而這些年上早教,朋友已經花費了2-3萬,將來還想送孩子去重點小學,擇校費保守估計需要7-8萬,這讓生活在一線城市、身為普通白領的朋友感到壓力山大。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僅是我朋友家才有,大部分的家庭都會面臨這樣的情況。

孩子從入學到高考,教育經費是個無底洞,將來上大學的花費更是難以估量。也許你當年上大學只花了幾萬塊錢,看起來小菜一碟,但如果按照每年5%的通脹,將來孩子上大學的花費可能就是幾十萬乃至上百萬。

高昂的教育成本,讓人望而生畏,這也讓很多打著教育金儲蓄的金融產品在市場上熱銷。當然,還有些家長可能會選擇更加激進的方式如買股票炒樓,或者求穩妥乾脆存銀行,這些方式合適嗎?

我請我的老朋友國際金融理財師、中山大學金融系碩士導師孫明展,從理財的專業角度幫大家剖析一下。

1

昏招一:存銀行

很多70後、80後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拿到壓歲錢,爸媽會說,“先幫你存著,等你以後上大學用。”

其實,存教育金的觀念很早就已經在我們父輩的意識裡生根發芽,只是那時國內金融市場還未興起,存銀行是他們唯一的辦法,這也是最傳統、最普遍的理財方式。

月薪5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孩子的百萬教育金該怎麼存?

在父輩那個年代,存銀行其實是合適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是沒有別的選擇,另外,當時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是非常高的,你們可以回去問問爸爸媽媽,在90年代初,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可以達到10%。

作為無風險資產,這個年化收益率是相當不錯的。

雖然,當年通脹也高達兩位數,但是教育的通脹很低,國家還補貼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雜費。

但到了今天,我們都知道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低於3%,而物價和學費卻在節節攀升。

所以錢放在銀行等同於貶值,單純依靠這種方式是無法完成我們的教育金目標的。

2

昏招二:高風險投資

既然存銀行不划算,有些朋友開始將資金用於炒股炒樓,用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方式來解決孩子的教育金問題。

那這種方式的弊端又在哪裡呢?

首先,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

如果有人跟你說,我有一個高收益的產品,但是風險很低,那一定是騙人的。

世上不存在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

否則,金融機構就完全不需要研發產品,用自己的資金不是利益更大化嗎?

其次,教育金儲蓄的兌現,在時間上是不可更改的。

如果你把錢都用於炒股炒樓,試問,你怎麼知道自己孩子讀大學那一年,股市是在2007年還是2008年呢?你又怎麼知道那一年,房價是在美國次貸危機前還是次貸危機後呢?

難道要和孩子說:“兒啊,現在股市低迷,套住了,要不咱明年再上大學?”還是說:“目前房地產行情不好,房子脫不了手,等房子一賣,咱就去交學費?”

如果只是普通投資,你大可以在風險承受能力範圍內選擇收益更高的方式,但在教育金儲蓄上,這種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

3

昏招三:教育金保險

現在孩子一出生,保險代理人就能通過各種方式找到你,“給孩子買個教育金保險,既能給孩子保障,又能幫TA存上大學的錢,實在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其實,教育金保險是保不了教育金的。

若干年前,我還在從事精算工作時,就參與過教育金保險產品的設計。

目前,國內所有教育金保險的產品形態,都是以分紅險為主,再配以固定的返還。

返還金額一般有特定的指向,如孩子的高中學費、大學學費,或創業金等。

以“小太陽”教育金保險為例,十萬元的保額,等到孩子上大學時,每年返還2.5萬。25歲時給孩子一筆5萬的創業金。

總保費約八九萬元,平均每年才四五千,看起來是一款不錯的產品,但我從來沒有購買過這類型的產品。

月薪5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孩子的百萬教育金該怎麼存?

■ 教育金保險是個偽命題

教育金保險的主險是壽險,而孩子是沒有壽險需求的,壽險應該只給大人買。

因為壽險的用處是當不幸來臨時,我們可以繼續為家庭提供財務支持,而孩子本來就沒有家庭的財務責任。

說句理性但不近人情的話,如果孩子沒了,你要教育金做啥?所以說,教育金保險就是個大忽悠。

■ 教育金保險的收益太低

國內這類保險產品的分紅收益非常低,與儲蓄收益相差無幾,大概在3%上下。

講真,這樣的收益率,還不如存銀行,因為它根本無法對沖通貨膨脹,甚至還喪失了流動性。

萬一資金緊張,中途退保還要承擔損失。唯一的好處就是強制儲蓄,讓你為孩子未來存一筆錢。

4

昏招四:忽略保障

近年,重大疾病呈低齡化趨勢。

據統計,我國大約有3億14歲以下兒童,平均每1萬個兒童中,就會有1個惡性腫瘤患兒,且發病率正以每五年5%的速度上升。

統計數據是冰冷的,但降落在每一個家庭,災害程度都不亞於原子彈。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一旦患病,父母往往會全力以赴。一旦孩子遭遇不幸,別說教育金,父母為救孩子傾家蕩產都有可能。

所以,給孩子存教育金前,我建議保障先行。

而保障的配置原則,需要遵循“家庭支柱優先”,也就是說要先給大人配齊,再給孩子配。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歸根到底,你的健康和收入來源不中斷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試想,如果你不幸遭遇意外或患病,收入來源永久中斷了,或者說還要消耗家庭的資金儲備,孩子的教育金又從何談起呢?

如果你的資金足夠多,即使孩子患病需要醫治,你也有能力支付,不需要借錢。

所以,給家庭配置保障,需要遵循“先大人,後孩子”的原則。

孩子教育金的儲備週期是漫長的,可能長達18年。

在這期間,自己和家人所遭遇的任何一場意外,都可能給家庭的財務帶來致命衝擊,讓你為孩子儲備多年的教育金瞬間蒸發。

所以,要想順利實現教育金儲蓄目標,你需要先為自己和家人做足保障,規避教育金漫長儲備週期所面對的非金融風險。

有些家長盲目樂觀,對風險感知不強,光顧給孩子存教育金,卻忽視了自己和家人的保障,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5

隱藏昏招:活在當下

還有一些朋友,沉浸在新派的教育理念之中,迷信微信上的雞湯文章,認為快樂教育就是要多帶孩子出去旅行,這樣陪伴孩子才是最好的愛。

一提到存教育金,就說自己沒有錢,或者覺得談錢一身銅臭,根本不作打算。

月薪5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孩子的百萬教育金該怎麼存?

我絕不是反對多陪伴孩子,陪伴孩子,言傳身教,絕對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但是不要忘記,作為父母,為孩子的教育做儲蓄投資,也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無論是帶孩子四處旅行,還是送孩子去各種輔導班、培訓班,我們的目的都是想將孩子培養成才。

然而,如果孩子在我們的精心培養下,踏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舞臺,而我們卻無法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持,這最終會不會給我們和孩子帶來遺憾呢?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孩子難道不能自己考取獎學金嗎?我的看法是,孩子出色,我們自然欣喜,但是我們不應該將財務責任甩給孩子。

試想,如果孩子將來拿到了哈佛的錄取通知書,卻沒有申請到獎學金,最終因家庭財力不足而與名校失之交臂,你難道不感到遺憾嗎?

昏招拆解完了,真正的教育金規劃路線圖應該是怎樣的呢?

①確定目標,釐清未來需求。你要問問自己,將來是希望孩子在國內上大學還是留學,上普通學校還是名校?

②瞭解費用現狀及學費走勢。比如哈佛的學費目前是4年20萬美金,那到孩子上大學時大概是多少?

③梳理家庭的財務狀況。當前的收入、支出,以及每月能有多少結餘。

④制定合理的家庭風險保障方案,規避教育金漫長儲備週期所面對的非金融風險。

⑤對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合理收益率。

⑥根據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解決怎麼存的問題。

⑦在家庭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之間,調適出一個合理的方案,並馬上行動。

看完孫老師這篇乾貨滿滿的文章後,你又對自己家的教育金儲蓄有何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