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间仙家

北方民间所说的仙与道教所说的仙,无论在概念上或形式上均有所不同。道教将仙分为五等,即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将修行得道具足灵气,但未受册封的称为散仙。是指人或其他善灵通过守戒立德、遵规守道、按一定得方法修行而获取的仙阶地位,而且视正者为仙,邪者为妖。

但北方民间一般所说的仙普遍指的是狐仙,将道教尊奉的神仙称为上方仙。并且不局限于狐仙,只要认为对方有灵气,统统称为仙而加以供奉,所以就有了黄仙、蛇仙、蟒仙、虎仙、狼仙、鹰仙....等等,一般统称为胡、黄、白、柳,也称“仙堂”、“堂口”。信奉者主观随意性很强,往往疑神疑鬼,甚至一个梦都会左右自己的行为。大部分供仙者追求出马看病,一部分供仙者祈求保家平安。所以北方民间一般所说的仙指的是狐、黄、蛇、蟒等动物仙。

中華民族对狐崇拜已有几千年历史,源于原始社會“万物有灵”观念。把它奉为图腾、精灵,可以修仙,所謂“物之老者,其精为人”先秦古籍《山海经》已有精怪九尾狐的記載。

民間传說狐能修练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若人类對之不敬,則以术弄人。民間尊为狐仙奉祀,以避禍免災,祈求平安。

自唐朝以來,崇信狐仙之风盛行,狐的传說更在民间广泛流传。據張鷟的《朝野金載》記載 : 「唐初以來,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食飲与人同之,事者非壹主。」當時有諺曰∶「无狐魅,不成村。」

《太平廣記》記載:「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

民间传說中壹般能变化为人的狐都姓「康」「胡」「黃」「白」四姓,按修練年数不同來改变姓氏。其中以「白」姓等級最高。

白狐仙即天狐。《太平廣記》記載:「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

《酉陽雜俎》記載:「天狐九尾金色,役于日月宮,有符有醮日,可洞达阴阳。」

九尾狐可幻化为美男美女,顛倒众生,据說每条尾巴都有不壹样的法力。

《呂氏春秋》曾記載治水的大禹到塗山時,遇見壹只九尾白狐,後來化身为女孩,名叫女嬌,並嫁給大禹。

夏桀時代的妹喜相傳是九尾狐化身的。商纣王時的妲己傳說也是九尾狐的化身。

民間的傳說,狐具有相當的智慧,也會行道家的吐納之術來修煉自己,有相當功力後,可以轉变狐身为人身,若能依循正道,修成正果,列入仙班,就称为狐仙。

狐仙修煉有自己的特定方式。修煉時,除了要吸收天地靈氣外,還要吸收日月精華。所以它修煉內丹時,要晚上向著月亮,用人的站立姿勢,向空吐納,吸取月亮精華。民間称为狐仙拜月。

《聊齋志異》記載:「有狐在月下,仰首望天際。氣壹呼,有丸自口中出,直上入于月中;壹吸,辄複落,以口承之,則又呼之,如是不已。」 民间则称之为狐仙金丹。狐對月煉丹時,遠看很容易誤會它正在拜月。

相傳狐仙的內金丹能解百毒,人吃了能增加千年道行。有起死回生的作用。但狐仙若失去自己的內金丹,便會功力全失,打回原形。

民间供奉狐仙一般有两种方式,壹種是在家中大客廳內立神位安奉;另壹種供奉方法是院中角落蓋「狐仙樓」,供奉狐大仙牌位。北方民间仙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