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學觀(一)——失敗的課堂上,學生的N種「死法」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善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

我是一名初中英語教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課堂,是教師的舞臺;教師,是課堂的導演;

這些年,感受過很多優秀的、令人振奮的課堂;

也看到過失敗的、無效的課堂;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死”的很慘;

那麼學生們究竟是怎樣不明不白地“死”去的呢?

一. 信息技術包裹下窒息而死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教學深入課堂。它給教學帶來了便利,也讓學生開闊了視野。

但凡事過猶不及。

前一段去南方聽課,看到這樣的授課模式——

學生人手一個ipad, 課堂是學生用ipad聽聽力,練習朗讀,完成習題,然後老師用ipad給學生的朗讀錄音,現場打分;

另外,讓學生到前面進行表演,然後由學生現場用ipad投票,屏幕上立刻出現統計的數字,像電視節目一樣,好看,高端。

可是,我也在思考這樣的問題:

1.學生整堂課手裡都拿著ipad,他的注意力會有多少集中在老師和同學身上?

2. 聽聽力時學生是帶上耳機,沒有干擾,而真正的考試和生活中,我們聽別人說話是帶耳機嗎?明明老師可以通過大屏幕直接播放的東西,為什麼要多此一舉?

3. 練習朗讀是為了熟悉語段,增強語感,練習口語表達,錄音打分當然可以,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積極性。可是,學生只是對著平板練習,沒有和同伴的對話練習,少了很多交流互動的樂趣,語言的應用變成了單純的發音檢測,難免偏頗。

4. 現場投票環節,個人認為實在是為了譁眾取寵。當時展示課上只有十六名同學,投票完全可以通過舉手的方式統計,一目瞭然,而且有的學生因為網絡不流暢和操作錯誤,而失去投票機會。我認為,這種投票適合參與人數多的電視節目,卻不適合英語課堂,教育,應該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人為地增加無謂的操作,實在得不償失。

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對於課堂教學起到了非常大的輔助作用,但也僅僅是輔助;

如果使用過多,過於繁瑣,則會喧賓奪主,課堂失去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樂趣,還如何稱之為課堂?

現代社會,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已經讓人與人之間減少了很多交流,如果讓課堂成為電腦和ipad的天下,那麼語言學習的意義何在?

二.無圖無真相的模式下枯燥而死

這應該是另一種極端。

喜歡畫面感,是人的本能。

比如微信朋友圈,單純的文字是沒人喜歡關注的,所以大凡發朋友圈的總要配幾張圖片,或美顏自拍,或網絡爆笑圖,才會吸引人的眼球。還記得有一張圖片特別形象,一個小人兒手指著上方,旁邊有一句話:圖不重要,看文字!

課堂也一樣。

學生學習,是很枯燥很辛苦的事情,如果只是看到滿眼的板書,各種講解,操練,學生會很累。

然而,在畢業年級,因為中考高考的壓力,有的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想法,拼命地講授知識點,學生被動接受,結果往往造成,老師在前面揮汗如雨,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

無圖無真相,枯燥 ,壓抑,學習的樂趣何在?

三.表面繁華的形式下寂寞而死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每一個課堂,我們會發現,有些課堂,或者說很多課堂,都是老師和一部分優秀學生的舞臺。

老師的設計好,課也講的好,就像是給學生們備了一桌美味佳餚。

可是,學生的牙齒咀嚼能力,和腸胃消化功能並不相同。牙口好的,吃的快,消化好,吸收好;可是有的學生牙齒不好,咀嚼吃力,消化吸收慢。

那麼,吃的快的當然可以和老師探討美食的味道,和老師互動,甚至能夠提出更多菜式的做法;而吃的慢的同學,還沒品出個滋味,菜已經撤下了。

這些學生,一邊費力地咀嚼,一邊看著其他同學暢談美食,無助而寂寞,學習的動力何在?

四.教師強大的氣場下自卑而死

清楚地記得,幾年前在青島參加的全國優質課大賽。一位來自臺灣的美女教師,吸引了在場數千人的眼球!

她漂亮,有氣質,口語超級棒,特別有感召力、有氣場,整節課都好像是她的舞臺秀,養眼,養耳,養心,不得不佩服,真好!

可是,靜下來去審視她的課,卻遠不如她本人精彩。為什麼?

因為她太強了,太優秀了,忽視了她的學生,反之,在她的強大氣場下,學生畏懼了,自卑了,不敢說了!

當然,不可否認,那依然是一堂不可多得的好課,但是也只是一部分學生的盛宴,大部分學生,只是觀眾,自卑的觀眾。

一個課堂,沒有優秀的老師是可怕的,只有完美的老師是悲哀的,學生不敢參與的課堂,學習的目的何在?

師者,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

該思考的問題很多;

時代在進步,學生在變化,知識在更新,一切都需要改變;

如何才能讓我們的課堂生動起來?如何讓我們的學生活潑起來?怎樣才是學生的正確打開方式?值得探索。

歡迎大家留言。

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化一,毋寧展個性。

--蔡元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