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知識分享,備好五虎湯,感冒不用慌(建議收藏)

中醫養生知識分享,備好五虎湯,感冒不用慌(建議收藏)

感冒是最常見的疾病,許多人都誤認為是小病。但恰恰相反,感冒是萬病之源,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感冒有關,絕不能小覷。現向大家推薦一款居家防治感冒的“神方”——五虎湯。尤其是有些體質偏弱的患者,或者生病剛好,又不小心著涼,體內正氣不足,不適合使用抗生素或反覆感冒,單純喝淡豆豉蔥白湯,效果不明顯,此時可以喝五虎湯,補充正氣又驅趕寒邪五虎湯為名中醫李可先生根據經典中醫圓運動一氣周流理論所創。

基礎方組方:鮮生薑45g;大棗45g,掰開不用去核;蔥白1根-2根(東北大蔥,即京蔥),去須,每根切成4段,最後15分鐘下;核桃6個(個小的用10個),打碎帶殼入藥;黑豆30g(黑皮黃心的為佳),加或不加紅糖適量以調味。加水1000ml,煎煮60分鐘,分多次頻服,或分早中晚3次服,不翻煎。

中醫養生知識分享,備好五虎湯,感冒不用慌(建議收藏)

機理:這個方用的是“汗法”就是通過發汗將進入身體的邪氣排出去,也叫做“託透法”。

方解:方中蔥白味辛,可以開腠理,營衛都出於中焦,所以姜棗可以益營衛之源,黑豆、核桃可以固護下焦,防止蔥白髮汗太過。

《黃帝內經》雲:正氣內存,邪不可幹。

感冒初期,是邪氣進入人體的初級階段,因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表現也不一樣,在中醫的醫理中,這個都屬於外邪入侵,所以只要抓住本質就可以了,這就叫做“病機”,就像毛主席說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發汗為什麼可以帶走邪氣?這個要從幾個點說起:

1、肺主氣,肺為相輔之官,肺居上焦,肺外合皮毛

中醫的肺不等同於西醫解剖學中的肺,中醫的髒象學說中說到,肺就像一個宰相一樣的官(相輔之官),負責輔佐君主(心),它主要負責的是主氣的運行功能,同時在五臟中,肺是在高位的,肺外合皮毛,中醫的理論中,邪氣是從皮毛進入人體的,所以在感冒初期,如果能在皮毛處截斷病勢,把邪氣往外趕,病就能好了,而且一些大病也是由於邪氣一層一層地往裡積壓而形成的,古人云:善治者治皮毛,不單單是感冒,很多大病都會運用到託透法(汗法)。

2、衛氣、腠理

衛氣,顧名思義,是保衛人體,具有衛外功能的一種“氣”,正邪相爭,人的身體就會出現反應,然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所以起反應的症狀和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通過五虎湯能鼓動衛氣,託透邪氣,已達到祛邪的目的。

腠理,並不能單純的對應汗孔,張仲景《金匱要略》中說到:“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血氣所注;理者,是皮膚臟腑之文理也”,就是人身上到處都是腠理,腠理裡是元氣走的通道(衛氣也是元氣的一種表現)

五虎湯加減

1、感冒症狀較重,無汗,生薑和蔥白適當加量,生薑可用到60g,蔥白用到2-4根;服完後最好喝熱稀粥以助微微汗出;

2、感冒見發熱,或伴咽痛,加烏梅30-60g(高熱用60g),冰糖若干;感冒伴咳嗽,或喘息性支氣管炎,加苦杏仁、厚朴各30g,小兒用20g,咳嗽緩解後即可去除;

3、小兒體質虛寒者,可加熟附片15、乾薑15、炙甘草30同用;

4、小兒脾胃虛弱,可加熟附片10、乾薑10、生曬參10,白朮10,炙甘草10,炒麥芽30同用;

5、慢性蕁麻疹透疹過程中使用,可加蟬蛻30,防風30;

6、早期頸椎病、肩周炎者,可加桂枝15,赤芍15,川芎15,葛根60。

最佳適應證:風寒感冒的初期,見噴嚏、流涕即可判斷,不用考慮鼻涕的顏色和濃稠;過敏性鼻炎,以反覆發作的晨起噴嚏、流涕為典型表現。

相對適應證: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發熱,感冒發熱使用消炎藥退燒後持續的咳嗽;小兒體質虛寒,易反覆感冒、咳嗽,胃納不佳,大便顆粒狀,夜眠汗多;早期頸椎病、肩周炎,以頸肩痠痛為主要症狀;因受寒表寒未解引起的睡眠不佳;小兒脾胃虛弱,易腹瀉,身材瘦小;喘息性支氣管炎,反覆發作咳嗽,咳甚出現氣喘感;慢性蕁麻疹的輔助治療。

中醫養生知識分享,備好五虎湯,感冒不用慌(建議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