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人祖山

再訪人祖山

又一次站在媧皇宮前,山巒如舊,松濤依然,雲霧瀰漫,鐘聲悠遠。

旅遊歸去後,心還在人祖山。那座神奇的山喲,真的讓人夢縈魂牽。不是那翠綠的山坡,也不是那奇峻的山崖;不是孤懸山腰的知音亭,也不是綠水泛舟的琴瑟二湖;而是距今1.2萬年前的柿子灘遺址,是那居於山巔的媧皇宮,是那神秘不可測的史前文明……我覺得那裡也許會找到我需要的東西。於是幾經躊躇,再次去了人祖山。景區董事長耿世文先生為我提供了一切方便。可是,來了幾天了,我並沒有如願以償地獲得安寧。相反,更加坐臥不安,更加惶恐茫然:我究竟要幹什麼呢?

進門是伏羲殿,殿後是媧皇宮,宮前有女媧石,宮後有連山龜趺,濃霧中遠山若隱若現,腳下時不時響起風的呼嘯……我繞著抗戰石牆一圈一圈地轉著,想著女媧的那些傳說。女媧是不是外星人,或者是上個文明的遺存者呢?對於宇宙而言,人類實在過於渺小,歷史也實在過於短暫,知道的東西可能不及宇宙和宇宙歷史的百萬分之一,怎麼就不會有外星文明,或者上一個文明呢?難道就讓人類這麼孤獨終生嗎?這樣也真的過於殘忍了。何況,我們今天的未解之謎也是層出不窮:飛碟頻頻現身,瑪雅人的突然失蹤,十五億年前的核反應堆,一億年前人的腳印等等等等,哪一個不讓人浮想翩翩?哪一個不讓人心生懷疑呢?那麼,假若女媧是外星人,或者上一個文明的遺存者,她用外星先進科技,或者上個文明留存的先進科技造出了人,後人無法理解,便編造出“摶土造人”的神話故事,不也合理嗎?人類如果沒有想象力,怎麼又會走出遠古的叢林呢?……

再一圈轉回來的時候,我無意中看到了女媧的塑像,臉圓體豐,莊重威儀。

啊,她是依照女媧的相貌塑出來的麼?

上古之時,物產不豐,人民生活多困苦,怎麼會臉圓體豐呢?

2011年重修媧皇宮時,在媧皇像下發現了人的頭骨及盛殮骨頭的木箱。箱側有明代人留字:“大明正德十五年,天火燒了金山寺房屋九棟,皇帝遺骨留在此,十六年上樑立木,皇帝遺骨先人流下。”同時,在伏羲殿前的水池中發現了牛羊頭骨。經測定,人骨有6280年的歷史,牛羊骨也有900到2100年的歷史。此事還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有人不相信這是女媧的遺骨。是不是女媧的遺骨,那是學者專家們研究的問題。在這裡,我說說我的看法。關於女媧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屈原的《楚辭.天問》中:“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說,人是女媧造出來的,那麼女媧又是誰造出來的呢?西漢時編成的《淮南子.覽冥訓》中又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史記索隱》引《世本》(先秦之書)載:“塗山氏名女媧,是禹娶塗山氏,號為女媧也。”《史記正義》引《帝系》(先秦之書)載:“禹娶塗山氏之子,謂之女媧,以生啟也。”是說禹的妻子、啟的母親也是女媧。《山海經.大荒西經》載:“有神十人,名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處之。”東漢成書的《風俗通》中載:“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睱供,乃引繩緪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 緪人也。”又載:“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唐代李亢的《獨異志》中說:“昔廟宇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明代周遊的《開闢演義》中說:“伏羲氏崩,群臣推女媧氏即位,號為女皇。”清人陳厚耀《春秋氏族譜》中說:“華胥氏生男曰伏羲,生女曰女媧。”

從以上史料中可以發現,唐以前和唐以後的女媧是不同的。唐以前的女媧是以神和人兩種形式出現的,比如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等,這些都是神可為而人不可為的事情。而嫁大禹、生夏啟、置婚姻,這些都是人可以做的事情。唐以後的女媧則以人的形象出現,而且大不同於唐以前的史籍記述,有自成一說之嫌。其中原因不可知之,因此有必要懷疑。

王曾永先生在《女媧神話》一文中說:“《說文解字》(成書於東漢)在解釋‘媧’時說:‘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姜塬、簡狄等女祖,都是感天生子,創立了一個氏族,她們是神聖母……女媧沒有生育,不屬於某一個氏族,她是神聖女。神聖女與神聖母的區分,體現出古人已把女媧當作遠古始祖,列女媧為‘三皇’之一,正是這種文化觀念的影響所致。”閆金鑄先生又認為女媧可能是氏族首領的稱號,我是贊同他的觀點。第一個女媧從哪裡來?我們現在還無法得知。但她顯然是上古人心目中的神,因此在以後,人們用她的名字作自己的名字,或者作部落首領的稱號,又有何不可呢?今天,用自己偶像的名字來作自己的名字,這種現象也很多,古人怎麼就不可以這麼做呢?前面說過,禹的妻子,啟的母親塗山氏也叫女媧,難不成這個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了?顯然是不可能的。據考證,人祖山附近的柿子灘遺址,距今有1.2萬年至2.8萬年,大禹在黃帝之後,距今4千多年。倘若由塗山氏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話,那麼之前的黃帝、堯帝、舜帝又去了哪裡?柿子灘上萬年的歷史又放到哪裡呢?因此,除第一代女媧外,女媧當作部落首領的稱號或者上古女性常用的名字,倒是合理的。這樣一來,女媧就有很多個,很多代。那麼人祖山供奉的這個女媧,就不是“摶土造人”、“煉石補天”女媧,而是很可能與伏羲部落融合、改革婚姻的女媧了。何況此骨有6280年曆史,比黃帝還要早一千年呢?

再訪人祖山

再想想明人留下的這段話,也頗有問題。為什麼用“流”,而不用“留”呢?而且兩次均作“流”。倘若明人要表達“流傳”、“流轉”的意思呢?是不是說,此骨本不在此,後來才被安葬於此呢?或者,此骨一直沒有安葬,在部落裡保存了很長時間,(當然,也可能隨部落遷徙了很長時間),最後才被安葬於此呢?結合牛羊骨來看,在900至2100年前就有人前來祭祀。那麼,從6280年前,到900至2100年前,中間有四、五千年的時間。這四、五千年裡,她怎麼沒被人們忘記了呢?說明她的地位很高,功績很大,以至於被當作神了,四、五千年裡一直接受人民祭祀。廟中碑文記,說此廟“不知肇建於何時。”廟不知始建於何時,但我覺得祭祀活動應該早於900或者2100年前,而且是比較大的祭祀。明人還說這是“皇帝遺骨”。女性中當過皇帝的除過上古的女媧,就是大周皇帝武則天了。而準確的說,皇帝一詞是秦始皇首創的,女媧也只是被後人稱作皇,而非皇帝。

明人還說這是“先人”留下的“皇帝遺骨”,為什麼呢?那麼,秦始皇以後,哪位女性當過皇帝呢?武則天而已。除她之外,別無他人。而且,自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女性變成了男性的附屬品。誰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提高女性地位呢?也只有大周武則天而已。因此,我這樣猜測:武則天執政以後,追封了這個女媧皇帝稱號,為她塑了像,並且將她的像塑在了伏羲的左邊,塑像臉圓體豐,符合唐人審美情趣。——我甚至這樣想,這個塑像很可能參照武則天的容貌塑出來的。後來,武則天交了權,李隆基為了恢復天下男人的體面,也為了掩飾大唐不光彩的歷史,便在媧皇宮之側修了伏羲殿,擋住了媧皇宮。

我為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而激動。

其實,我並不喜歡武則天。她心狠手辣,不顧一切;任用酷刑,搞得天下人人自危,民不聊生,經濟倒退;而且丟了西域十六國,斷了絲綢之路。但是,倘若真是他為女媧塑像正名的話,倒是值得敬佩的。人人生而平等,為什麼偏要女性低人一等呢?孔子當初提所謂的三綱五常大約是想建立一種社會秩序,但是失去原則,不講人性的秩序,建之何益?把秩序建立在一半人的犧牲之上,難道是”仁“的體現?雖然武則天的所作所為可能出於政治目的,但她女性爭平等是正確的。

悠悠出門去,不願再回首一望伏羲殿了。可憐的先人們,常常被你的不肖子孫當做了謀取利益的工具。

再訪人祖山

作者: 張一纖 ,原名張玉虎,富縣人。陝西省作協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